论文《浅谈前置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2016-09-26 09:28:01)
标签:
教育 |
摘要:前置性作业不等于课前预习。前置性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在传统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更能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前置性作业、有效衔接、对接策略
我在语文教学中也一直坚持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而且效果也不错。但是前置性学习要注意与课堂教学的衔接,但又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所有,同时课堂教学又不能成为前置性学习的题目讲解。那么如何把握二者有效衔接的“度”? 如何让前置性学习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呢?现在就此问题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
前置性作业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课外的学习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交流更具宽泛,可以说前置性作业是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基础的,是每一堂课的起点,因此在设计时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生本教育理念下,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求“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和布置”,即简单、浅入、开放;既要“保底”又不“封顶”,使学困生有兴趣,使优等生又感到有趣味,这样的前置作业才能帮助这节课有一定的教学效果。
1、“低门槛”
低入是生本教育的一个理念。因此说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要遵循“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提升能力、发掘潜力送学生”。这就要求前置性作业不能太难,如语文课的第一课时的前置性作业首先应设计有这两个部分:课文生字词的掌握以及熟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第一课的教学目标里都是有这一项的,这也是学习每一篇课文最起码要会的知识,也是最基础的东西。
2、“导航针”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必须是将要学习内容的导航针,必须在作业中体现下一节课的大概思路,要以将要学习的内容为指引来设计。可以是将要学习的重点甚至是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可以是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新课,让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同时能预计和把握到将要学习的主要脉络。
3、“够一够摘桃子”
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即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他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前置作业。前置性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要有超前性,要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完成的作业。这就要求教师需超前布置作业,超前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首先,教师要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作业布置给学生,这些作业要确保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颇具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冲突,实现有效教学。反之,难度过大或是过于简单的作业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而最近发展区是个动态的区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反馈。
二、寻找前置性作业与课堂学习对接点的策略
学生在完成《鱼游到了纸上》一课的前置性作业时,其中“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有不少学生质疑:“鱼不在水里游,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鱼到底游到了谁的纸上?作者为什么会用这样一个题目?”在阅读学生前置性作业时,这是几个学生质疑最多的问题,这时,我会把这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记录下来,以方便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讨论。这样以来既解决了学生在前置性作业中的提出疑问,而且推进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时,学生通过研读“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一句来感受叶老博大精深的学识给自己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原本这不是本课的重点,但在前置性作业中7位同学关注到了这一内容,所以课堂上教师根据同学们不同的理解层次,有意识让孩子们由浅入深的谈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从研究叶老的一丝不苟、对人平易近人的可贵品质,到我对叶老的尊敬之情的体悟,层层深入。
3、个性化的观点和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在前置性作业中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围绕课文的学习重点开展深入研读,并引入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进而理解这样含义深刻的文章的主旨。这是有效利用学生前置性作业中的学习资源,提升学生的认识层面的一次成功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