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祖父的园子》教学案例
(2016-05-24 14:33:01)
标签:
教育 |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理解“蚂蚱”、“倭瓜”、“蚌壳”、“水瓢”等词;积累“胖乎乎”、“圆滚滚”、“毛嘟嘟”、“蓝悠悠”等词。
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内容,体会出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设想
四、前置性内容
1.本课共(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通读、读顺课文。组长签字(
(二)生字新词
2.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画线的词语重点理解。
瞎 闹
(三)相关资料
(四)理解内容
(五)挑战难关
(六)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萧红
萧红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小组合作交流
4、请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后想一想: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5、课文写到了在祖父的园子里,哪些让我难忘的童年生活片段?
三、疑难点拨
1、快速默读课文中写“我”跟祖父干农活的段落,感受干农活时“我”的心情。
2、你若是在干活时瞎闹玩耍,你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祖父是什么态度?
3、有一个字代表了祖父的态度——笑。从这一笑中,你读出了什么?(宽容、慈爱)
4、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
5、课文大多数文字都在写事,但为什么课题强调是“祖父的园子”呢?
四、教学总结:
在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著名作家茅盾曾对《呼兰河传》有过这样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
五、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结合本单元的习作,结合本课写作方法进行一次小练笔,写出自己童年的趣事,与作者的童年有无相似之处或有与众不同之处。)
六、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自由自在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