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问卷调查表的分析报告
(2016-04-28 14:23:18)| 标签: 教育 | 
一、前言
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准确掌握我校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加强教师指导预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就本校四五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了一个调查分析。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落实的原因、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1.调查对象
对本校四五年级1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90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编写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高年级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 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 ①有必要 |   | 
| ②没必要 |   | |
| ③说不清 |   | 
分析:可见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参与到课前的预习中
|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 ①总会预习 |   | 
| ②有时会 |   | |
| ③不会预习 |   | 
  分析: 
| 3、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帮助吗? | ①有 |   | 
| ②没有 |   | |
| ③不清楚 |   | 
分析:学生大都了解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2.预习的主动性
| 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 ①老师布置的任务,   |   | 
| ②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   | 29 % | |
| ③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 55 % | |
| ④不知道 |   | 
 
  3.预习的独立性 
| 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 ①自己主动预习 |   | 
| ②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   | |
| ③不预习 |   | 
分析:选取①的占58%,说明大多数同学课前预习还是比较主动的,自主性较强。选③的占了15%,说明仍有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都是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强制下执行的,这对学生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 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 ①经常指导 |   | 
| ②偶尔会指导 |   | |
| ③从不指导 |   | 
分析:选取①的占21%,从中可以看出只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关心。选②的占55%,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较为关心,平时都会抽空辅导学生,选③的占了24%,由此可得出结论,许多学生家长不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或者说将学习完全交给了学校与老师。
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见下表
| 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 ①直接跳过去 |   | 
| ②做记号,上课时认真听 |   | |
| ③请教别人 |   | |
| ④查阅资料 |   | 
  分析: 
|   | ①经常使用。 |   | 
| ②不使用。 |   | |
| ③有时会使用 |   | 
 
|   | ①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 |   | 
| ②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   | |
| ③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   | 
分析: 
| 10、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 ①自学生字词 |   | 
| ②读通、读熟课文 |   | |
| ③了解课文大意 |   | |
| ④查阅资料 |   | |
| ⑤质疑问难  |   | |
| ⑥根据课后问题,尝试探究 |   | 
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 11.你的预习效果如何? | ①.  |   | 
| ②.效果一般 |   | |
| ③.没有效果 |   | 
分析:多数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效果一般,说明课前预习的方法和途径欠缺。
| 12.老师会用什么方式检查你的预习情况? | ①、上课提问 | 60 % | 
| ②、让组长检查 |   | |
| ③、不检查 |   | 
分析:老师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大多会采用上课时随机提问,也有老师只布置不检查。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六、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 以前置性学习作业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检查和指导学生的预习,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掌握适当的预习方法。采取同桌互批,小组合作检查,课堂提问等方法,督促每个孩子都认真对待预习作业,不能敷衍了事。
2、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指导。给学生上一节预习指导课,让他们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
3、优化前置性学习内容的设计,包括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查阅背景资料等。前置性学习难度要适当,要有趣味性。
4、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
5、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6、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时空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另一个亮点。全部是由个人完成的作业,难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必须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相结合,先分工再合作。
7、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检查、评价的目的是改进工作,没有检查、评价便没有进步。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教师应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通过恰当的奖惩手段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