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有效性研究
(2018-06-19 16:23:44)
器乐教学在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器乐教学对于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器乐教学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之一,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简单易学的小乐器演奏,可以逐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增强艺术素养。所谓小乐器,是指与管弦或民乐类乐器区分开来,简单易学、携带方便、适合课堂教学,见效显著的小型乐器,如口琴、口风琴、竖笛、葫芦丝等。南康学区倡导“小乐器进课堂,人人会乐器”的音乐教育理念,为在小学生中普及和推广小乐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应努力在课堂中探索小乐器进课堂的方法。
自从2017年12月,笔者负责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立项后,在南康学区开展了“器乐进课堂”活动,在全学区四所校园上下掀起学习小乐器的热潮,音乐课堂、课间活动、放学路上、学校舞台,到处都可以看见,学生拿起小乐器,在津津有味地演奏,成为四所学校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展示其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在乐器方面的再续发展,学区内四所学校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表演平台。2018年四、五、六月份,在学校音乐节、学区音乐节、学校学区“庆六一”文艺演出活动中,南康小学竖笛、大白杨小学和枣园小学葫芦丝、六村堡小学口风琴都做了精彩的汇报演出。
经过近一年课题研究,笔者认为小乐器进课堂做好以下几点:
一、小乐器进课堂的可操作性要强
1.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审美态度处于写实阶段,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是音乐审美态度正式形成与发展的时期、由其是随着个性的发展,他们开始对音乐作品表现出真正的审美态度。因此,在课题研究中,学区四所学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实践学习使用简单乐器,葫芦丝、竖笛、口风琴等小乐器为所学的歌曲伴奏,或吹奏自己喜欢的歌曲。在高段音乐教学中,特别是在学习两声部歌曲时,效果会更加明显。
2.实践中探索适合课堂教学的小乐器种类。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不同的年龄段可以选择不同的小乐器。一般小学阶段竖笛、口风琴、葫芦丝、陶笛等是比较常用的,简单易学,携带方便。如:口风琴它即保持了键盘乐器的特性,又吸取了吹奏乐器的特点,所以说它是一种能吹奏的键盘乐器,口风琴使用比较简单,方便适合学生接受,因此把口风琴引入课堂,为音乐教学丰富内容,调节课堂气氛,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又如:竖笛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竖笛的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被称为“柔和的笛子”.这样,人们从初学开始,就很容易获得美妙的乐音。
3.小乐器价格低廉,携带方便,音高固定,小乐器简单易学,并且能辅助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如小学生上课用口风琴,预习歌谱,然后试唱,再学习歌曲时较为容易等。不仅可用于课堂内而且适宜在室外活动中使用,这样,可带领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乐器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实效性。
1.“小乐器”的使用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小乐器”进课堂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好的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切不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四所学校探寻研究后,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经验撰写校本教材,使每所学校通过教材教授本校学生使用不同小乐器。每所学校内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可使用不同的“小乐器”。低年级学生使用和接受能力稍差一点,可使用“口风琴’,因为口风琴可以自己控制气息,键盘可视,可拿、可放。高年级的学生可适当的选择竖笛、葫芦丝等“小乐器”。
2.注意保持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时间的简单单一的学习吹奏,必然会使学生产生诸如单调、乏味、枯燥的心理,渐渐地对小乐器学习失去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胆量,激发学生学习小乐器的兴趣。在课堂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宽松地上台演奏,并尽可能多地选择不同的演奏方式,如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等。在课外,可以倡导一些有意义活动,如班会、校会、重大节日、艺术节、联欢会等。总之,要创造别人来听他们演奏的机会,以此作为提高学习的催化剂。
3.“小乐器”进课堂还需要家庭方面的配合。
家校联合,增进沟通,熟能生巧。知识的掌握和技巧的熟练都要通过课下的刻苦练习而获得。很多同学认为上完课任务就完成了,但是如果在课下不多加练习,记忆感会模糊,新鲜感淡化。这就要求家长在课下与学生多沟通、并监督学生练习,达到巩固提高。学生对“小乐器”的掌握与灵活运用光靠课堂上的十几分钟是不够的,需要课下多揣摩,多练习。在近一年实践中发现,音乐教师将教授小乐器的内容制作成微课,发至所带班级QQ群,便于学生随时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乐器进课堂的有效方法。
1.真诚沟通,让学生轻松入门
小乐器的学习,要注重和学生真诚沟通,让学生开开心心入门。以我研究的竖笛为例:竖笛发音清脆、吹奏简单而且便于携带,学生通过学习,很快就能够达到眼、手、耳的协调。我校在中、高年级开设竖笛教学以来,大大提高了学生整体的艺术素质,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在开设之初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竖笛的兴趣,我在课堂上演奏了很多大家熟知的乐曲,如《我和你》、《哦,苏珊娜》、《希望》、《小白船》、《雪绒花》等,同学们听了兴趣高涨,跃跃欲试。我便从中挑选了几首旋律抒情,相对简单的乐曲进行教授。在教的过程中,我还利用拟人和形象化的比喻把音符作为朋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感觉竖笛并不难、很亲切,老师能吹,我也能吹,不妨也和它交交朋友。学生们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不知不觉的已经学会了竖笛上所有音符的演奏方法。竖笛不仅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还真正走到了学生们身边,成为了他们的好朋友。
2.多样游戏,让学生玩得开心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使用小乐器。还是以我所教的竖笛为例:教学中,我还设计了“比比谁的反应快”、“我是竖笛小行家”等小游戏,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音符、柯尔文手势、歌曲中的唱名等用最快的速度在竖笛上找出相应的音,在每次比赛中,反应快、演奏准的学生都可以为自己在音乐课堂的表现栏加上一颗“表现星”。当学生熟悉了音符以后,学习吹奏整首乐曲已经相当容易,学生的视唱和演奏能力都有了不同的提高。学生也对自己能吹奏乐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老师教唱一首新歌以后,学生便能根据课本上的简谱很快地用竖笛吹奏出来。很多学生把竖笛放在书包里,一有空就拿出来练习,并自发地组成了“竖笛小乐队”,到各小组表演、切磋。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竖笛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二声部歌曲学习中,学生通过吹竖笛加快了学习音乐的技能。例如我在教六年级下册《大鹿》中学生能自主学习指法,二声部演奏,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美妙,演奏时都很用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评价考核确保小乐器进课堂 落实。
1.建立多元评价机制。(1)艺术章评比制。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激励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设立了各种奖励制度。如在南康小学牵牛花PK榜月主题争章活动中设立艺术章,本学年只要在竖笛方面演奏好的学生给予奖章,并对班级前五名学生贴在pk榜上。(2)比赛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到课外继续进行拓展学习,并鼓励他们参加区级器乐比赛,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外校的小朋友交流、学习。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运用小乐器形成一个班级的合力,一所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运用小乐器形成一所学校的合力。一个学区所有学校的学生运用小乐器形成一个学区的合力。“一唱百和”,蔚然成风。我们学区四所学校学生每天上学书包都有小乐器,小乐器音乐教学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课堂乐器教学的成功,使学生在浓浓的小乐器的奏出的音韵中陶冶艺术的情操,在美妙的旋律中绽放艺术的花朵!
参考文献:1.《小学音乐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