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2017-12-13 15:27:12)
立项号 |
2017XKT—XXYY021 |
课题名称 |
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有效性研究 |
|
负责人 |
雷红 |
所在单位 |
西安市未央区南康村小学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课题研究的背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器乐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之一,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器乐进入又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视器乐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以及校园中的适当运用,是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器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活泼向上、积极乐观的情绪和丰富的内心情感。 自西安市大学区成立以来,南康学区在2013年9月正式成立,学区共有四所学校。学区成立了“雷红音乐名师工作室”、音乐教研共同体,“雷红音乐名师工作室”、音乐教研共同体成员分别是由学区内南康村小学、大白杨小学、枣园小学、六村堡小学四所小学优秀音乐教师、全体音乐教师组成。南康学区四所学校的情况是:南康小学、大白杨小学、枣园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子女。六村堡小学偏远农村学校,所以四所学校的孩子缺乏科学的艺术的熏陶,大多数学生家长的素质不高,群众艺术意识较差.但孩子纯洁朴素,喜爱唱歌和吹奏小乐器,为开展乐器进课堂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意义: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想象力丰富,情感充沛,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让学生整节课都一直跟着老师听、唱、读、说、跳、动还是不够的,要多创造机会让他们亲自参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去,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让小乐器进入课堂对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动手和谐性、想象力、创造力、合作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追求思想和顽强奋发的意志品质.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课题名称的界定:器乐是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的辅助性用具,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真正走进音乐殿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遵循乐器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同时通过器乐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提高学生识谱、视奏、视唱等能力,正确的运用器乐的教学手段,对全面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及优化音乐课堂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课题名称的解读: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本技巧的训练。小乐器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器乐的基本技巧、基本技能的训练,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吹奏和打击的方法。 2.创新新颖的音乐课模式。积极探索 “五个结合”的音乐课模式,即器乐与唱歌教学相结合;器乐与欣赏教学相结合;器乐与乐理知识教学相结合;器乐与唱游教学相结合;教学与创作教学相结合。让“乐器进课堂”这种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模式强烈地震撼南康学区四所学校学生心灵,让学生深切体验到“小乐器进课堂”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 课题研究目标 (1)配合唱歌、欣赏、音乐知识等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转变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培养南康学区四所学校学生对竖笛、葫芦丝、口风琴吹奏的兴趣,提高学生吹奏的技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3)通过器乐教学, 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 (4)让学生在快乐当中学习、感受音乐,在兴趣、爱好当中掌握音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5)学会竖笛、葫芦丝、口风琴的基本演奏技能,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以此来增加学生学好竖笛、葫芦丝、口风琴的信心和动力。 (6)在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水平、教育修养及科研能力同步发展。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课题研究的步骤: 乐器进课堂教学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根据其性质和任务,制定了以下内容:
1.第一阶段:
2017年9月~11月 (1) 成立课题组,做好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明确职责,学区内四所学校选好研究乐器。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设定研究方法、步骤、做好研究各方面准备。 ①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堂乐器技能培训,学习相关文献,认识、理解相关概念的界定。 ②启发、引导南康学区四所音乐教师全员参与研究。 (3)开好课题开题会。
2.第二阶段: 2017年12月~2018年6月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1)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应理论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并引导教师按照方案对乐器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②对独奏和齐奏、合奏乐曲方面进行巩固强化,注重课堂常规训练,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③南康学区内四所学校不同小乐器同吹一首曲,同奏一首曲。 (2)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课、观摩课、展示课。 ①四所学校课题研究实验人员分别根据本校研究的小乐器进课堂活动开展研究课、观摩课、展示课。 (3)组织研讨会、座谈会等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以点带面、进行有目的、有争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 (4)在研究中根据研究实践过程组织课题组成员和学区内音乐教师编写《南康学区乐器进课堂》校本教材。
|
|||
|
(5)把器乐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生。在各位课题组教师自己所任学校的课堂乐器教学之外,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大胆开拓,各校组建多个课余器乐训练小组,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提升学生音乐与人文素养。 (6) 完成中期课题报告。
3.第三阶段;2018年6月~2018年7月,(课题深化总结阶段) (1) 举办南康学区以乐器为主的教学改革展示活动。 (2)完成校本教材《南康学区乐器进课堂》校本教材,提升 对课题的认识。 (3)完成评价机制、总结反思,实验教师写出论文和总结报告。 (4) 形成课题成果集。
(5) (6)完成结题报告,做好一切结题准备,从而圆满达成课程研究的总目标。 课题研究举措:
2.课题组负责人进一步修改研究方案,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解决方法,并再次明确研究目标。 3. 南康学区四所学校课题研究老师要严格落实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时间,确保研究工作有效开展:四所学校每位音乐教师每月抽出两节课或每节音乐课5——10分钟时间进行教学。保证上课时每位学生都能使用一件学校研究的小乐器,各学校音乐教师根据自己所带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和计划,保证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4.课题组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形式可是交流会、研讨课、观摩课等。提升课题组老师业务水准。 5.深化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负责人南康小学雷老师制定《南康学区小乐器进课堂》校本的教材编写方案,课题研究老师依照方案完成校本教材编写。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课题研究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2017年12月 2.《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有效性研究》研讨会议、记录;小乐器学习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统计分析等; 2017年12月、2018年1月2月 3. 《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4. 《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有效性研究》学区四所学校学生日常学习资料;教学研讨课、观摩课录像;教学设计;《南康学区小乐器进课堂》校本教材编写安排、校本教材呈现;随笔;反思;论文;学区四所学校乐器展演资料等等; 2018年 4月至6月 5. 《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2018年 6月至7月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