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一瞥看李昌 -----说一说电影《大唐玄奘》中罗晋的表演

标签:
罗晋佛学大唐玄奘 |
2016年5月1日,携家人观霍建起导演、王家卫监制的电影《大唐玄奘》,罗晋在影片中出现4分20秒,却惊鸿一瞥。此文有感而发。
瓜州,想到此地,记得的也只有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只是这个瓜州在长江以北扬州南郊,而唐朝时候的瓜洲,在清朝被称为安西,也就是现在甘肃的瓜洲县。瓜州因瓜得名。自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正式设瓜州建制以来,瓜州之称长达千年。
历史上的瓜州,曾经与古代沙州齐名,处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那时的瓜州水草丰茂,锁阳城周边是一派田园风光,有渠道有耕地有老百姓的住宅,有士兵的军营还有马场,还有古代的寺院。夏日的葫芦河流域,在祁连雪山的养育下,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景色,恰似江南水乡。
影片中的玄奘到达瓜州已是傍晚,满面尘土,在路边讨一碗薄粥仔细地吃干净,伴随着马蹄声响,李昌出现了,马背上的他被护卫簇拥着在街道上巡视。唐朝人最讲等级,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衣,四、五品穿绯衣,六、七品穿绿衣,八品穿青衣。李昌着绯衣,官至正四品下到从五品下(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市长的职位),又是当时的富足之城,自然是有些倨傲的。摄影用的是仰斜视角,观者能感受到李昌骑在高头大马上俯视着玄奘的凌厉气势,罗晋意味深长的探究眼光让我们意识到了他们之间将发生的联系。
http://s2/mw690/003xnUSBty71q5kAQmtc1&690 -----说一说电影《大唐玄奘》中罗晋的表演" TITLE="惊鸿一瞥看李昌 -----说一说电影《大唐玄奘》中罗晋的表演" />
最后,老老实实地还原一下历史,真正的瓜州刺史名叫独孤达,李昌是他的手下,为一州吏。不过,这样的大片,小事不拘嘛。
“法师,在下李昌。”这一句,说得比较随性高调,罗晋有磁性的声音传神地表达出一方太守的自信和盛气。他接过属下递来的凉州通牒,扫了一眼影像,嘴角微微一笑:“法师该不会是此人吧?”看到玄奘踌躇不语,他眼色略变,背过身,缓缓地说:“你要对本官讲实话,那样,本官才能…为你设法。”这里,李昌的语气很低很慢,传递出对出家之人的善意。见玄奘低头承认,他的眼神却突然犀利起来,话锋一转,言辞变得很官方很严肃:“你既已认,本官此刻该将你拿下,送你回凉州城才对!”,身为大唐官员,玩忽职守不遵圣旨绝对不是李昌这样的人会干的事情,然而这也正是他内心的矛盾所在。
水车咿呀咿呀作响,光线忽明忽暗,两个人的距离时远时近,镜头追随着徐徐踱步的李昌,身着红衣的他英气逼人、长身玉立,在玄奘的沉默中他忽然感慨道:在街上,看见你在寒风之中喝着薄粥,一时觉得出家之人多有无奈。“是无奈,也是机缘,更是心愿。”玄奘的回答明显打动了他,“怎么讲?”“贫僧一心向佛,发愿要去天竺取经。”镜头转向玄奘目视远方的坚定眼神,但笔者总觉得这一节玄奘说的话不够给力,有情绪中断之感。
“只怕法师到不了西土了……”接下来是李昌大约35秒的长篇独白,为后面玄奘行走的路线做好铺垫,罗晋的台词功夫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现(以前好像没感觉有这么好呢!是录音效果的关系吗?),吐字清晰、抑扬顿挫、有礼有节,特别是最后一句“你一个人,连一匹马都没有,西去佛国谈何容易。本宫劝你,还是东还长安吧!” 这一段,罗晋的声音太好听了,酥而不软,刚而不强,听多少遍都嫌不够啊!
表演的精华是在最后20秒钟。李昌听了玄奘“即便死于途中,绝不后悔!”的心声,内心受到极大震动,他几乎是钦佩地注视着玄奘,这时音乐响起,他一步一步走近心中的大师,凝神一看,窗外居然飘起了大片大片白色的花雨,仿佛是天意在冥冥之中暗示着什么,他不由得又看了一眼玄奘,一瞬间的眼神从犹疑到坚决(毕竟可能会牺牲前途性命,这一秒钟神演技啊!!)千言万语尽在这一瞬间中:既然大师为了追求信仰能置性命于不顾,那同样是信佛之人,我李昌也能置个人于不顾,为法师冒这一回险!疾步过去,撕掉凉州通牒,抬起头来的李昌已经下定了决心……
4分20秒,大多为近景,罗晋扮演的李昌,相貌英俊、身姿挺拔,表情丰富多变,情绪转换自然,所有的内心变化都表现在他的声音、眼神、目光、嘴角、面容、包括身体的动作上面。无论是作为观众还是粉丝,都看得凌厉酣畅直呼过瘾!类似的精品剧,希望爱豆多演啊!!
前一篇:罗晋,你之于我,是一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