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如何健康度过干燥之秋
(2014-09-02 09:57:45)
标签:
健康杨增良养生心情篇神经血管加味逍遥散 |
分类: 天天养生 |
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恰好能洗去酷暑的袄热。
立秋后,阳气日消、阴气日盛。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本是自然界的运作规律,万物开始由生命的成熟顶端走下坡,花木逐渐凋零,生机顿失,人的情绪也跟著自然界的萧瑟走下坡,如果情绪与身体没有跟着调和过来,常引发忧愁、低落的情绪。
秋天容易肺燥肝郁结
“我们常说‘秋风秋雨愁煞人’言之有理,”中医郭忠祯解释,中医的情绪问题都跟气机不顺、气血不调和有关。
从脏象学说来看,四季都有相对应的脏象,其中秋季与肺相应,肺在五行属金,金对应的情志系统正是忧悲,因此秋与忧悲相应。
中医说秋气主燥,秋燥表示金气旺,金克木,因此秋燥抑制肝气,肝气郁结就容易产生闷闷不乐的情绪问题。
中医圣典《素问》称秋天“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位,养收之道也。”说明秋天安心宁神、收敛情绪的重要性。
在高纬度国家,时令一入秋季,常常引发大规模的季节性抑郁症。研究发现,这种病症与昼夜时间变化造成生理时钟混乱有关,和中医所说“四季相应的情绪问题”的理论不谋而和。
立秋第1招 放松法 忘掉忧愁
经常练习太极气功或放松运动,可以有效帮助自己对抗压力,摆脱忧愁。
物理治疗师简文仁说,现代人常常有意识无意识全身紧绷,焦虑忧愁时如此,就算开车也如此。他经常遇到不晓得如何放松、不自觉就全身紧绷的患者。
简文仁解释,肌肉绷紧容易夹到附近的神经血管,血液循环不好、神经传导差,就容易引起酸痛。如果经常练习放松,可以让身心保持在舒坦平和的状态,科学上也证实,放松可以使人体内的脑内啡和阿尔发波(α波)增加,降低交感神经的冲动,平抚情绪、安定心神,更能有效帮助睡眠。
打哈欠、伸懒腰、深呼吸、昏倒等等都是人体自动的放松机制,差别在于程度不同。
九月重阳登高望远,秋天应学古人经常到户外走走、多运动,可以舒肝、增进肺活量。
情绪低落的人应每天让自己晒晒太阳,吸收活力,即使是坐在窗边或坐在车子里也好。最好的方法则是每天固定健走30分钟,能同时兼顾运动与接近阳光。
第3招 情绪养生食谱 赶走忧愁
虽然现在白天依旧热得发晕,别忘了节气还是继续运行着,提醒自己──入秋了,情绪要跟着换季!
1.百合莲子白木耳汤:润肺燥、安心神、健脾胃、补气,对治疗咳嗽或失眠也有效。
做法:将莲子煮熟透后,加入百合和白木耳,起锅前加入少许冰糖即可。
材料:陈皮1钱半、佛手1钱半、玫瑰花茶1钱。
做法:将三种材料放入开水中即可。
3.也能这样吃
八宝粥由百合、桂圆、莲子、芡实、薏仁、扁豆、山药、红枣和米组成,能够补血、养血、补气、安神,治疗少痰的咳嗽。
成方“加味逍遥散”由当归、白芍、柴胡、白术、甘草、茯苓、煨姜、薄荷、牡丹皮、山栀子等组成,能理气养血、舒肝解郁、强健脾胃。将新鲜百合装在纱布内,打成果汁,每天喝40cc,也能达到安心宁神的效果。
【结语】立秋后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是逐渐凉爽。秋风秋雨渐多,故古语有云“多事之秋”,秋天是一个比较干燥的季节,也是一个我们要好好调理我们身体的季节。希望今天分享的立秋养生指南,能让这个秋天不再难熬。
前一篇:秋季养生三不要
后一篇:饮食禁忌 贪吃这几种水果容易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