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养生的几个小常识

标签:
杨增良养生养肺、补水要由里而外初秋别忘了防晒初秋“冻一冻” |
分类: 天天养生 |
夏末秋初:湿、热、燥并重
立秋之后自然界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交蒸为特点。
夏末秋初如何养生?
1、养肺、补水要由里而外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秋季燥邪当令,容易伤肺。治燥之法,以润为贵。所以,解决皮肤干痒问题应从养肺入手,多吃具有健脾润肺、养血润肤功能的食品,如白木耳、杏仁、白果、百合、芝麻等。多吃滋阴养肺的水果,如梨、杨桃、哈密瓜等,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油菜、禽蛋等,使皮肤得到润泽。
对于秋天的皮肤来说,补水是头等大事,多喝水能够从内到外缓解皮肤干燥。一天不能少于1000毫升,但也不要超过3000毫升。除了白开水外,秋天新鲜而丰富的水果也是抵御秋燥的佳品。如雪梨、木瓜、苹果、杨桃、红枣、葡萄等应季水果,不但美味可口,还能滋阴润燥,增强皮肤弹性。
2、初秋别忘了防晒
防晒不只是夏天的事,秋季的防晒更重要。因为夏季大气中的云量较多,对紫外线有一定阻挡作用;而在秋季,虽然受到气候影响,空气变得格外澄澈,但紫外线的透射度也大大增加。此外,由于秋季人体肌肤的新陈代谢要比夏天缓慢,所以受到同样的日晒,恢复美白的过程要比夏天长。白皙肌肤保养不易,怎能因为疏忽而在秋天前功尽弃呢?
俗话说“春捂秋冻”,在中医眼中,体温下降利于人体阳气内藏(冬藏),秋季六节气的养护调节重在着装和保暖,切不可因着装单薄而受凉,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衣被要逐渐添加,但不可一下加得过多,捂得太严。
秋装要宽紧适度、长短大小适宜,穿在身上感到舒适,不宜露臂、露胸、露腿。穿着纯丝或纯棉织品或混仿品面料的外衣裤,既可防秋凉,又能防燥热,质地柔中有刚、软中有硬。秋凉切勿急加衣,老年人可适时加厚衣服。秋天的早晚凉,要注意别让“背”和“心”凉着,必要时可先穿上夹背心或毛背心。
秋冻培养的是耐寒力,这是抵御疾病的一种抗力,尤其在冬季更重要。耐寒锻炼,应该始于初秋,可循序渐进地坚持,从冷水洗脸、擦身,到冷水浴,直到冬泳。
4、秋季养生勤梳头
中国第一部医学巨着《黄帝内经》认为:“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也就是中医一直强调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如果经络受阻,气血不畅,身体就会出现病变。而梳头,就是通经络的一个有效方式。因此,不少保健和养生专家认为:通经络,勤梳头。
运用梳头养生保健、防病疗疾,是中医养生的一绝。对于平时压力比较大的都市白领来说,经常梳头可以缓解压力,畅通经气,改善血液循环,滋养头发、防止脱发,并能够缓解头痛、减轻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