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校友专业网络(DCHAN)2019年度“新能源与电动车”专家校友学术会议圆满结束

2019年7月8日至9日,德中校友专业网络(DCHAN)在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 University)成功举办了以“新能源与电动车”为主题的专家校友学术会议。
由亚琛工业大学激光系主办的本次活动得到了本校各兄弟院系、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哥廷根大学、亚琛应用科技大学、汉堡应用科技大学、弗劳恩霍夫激光研究所、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所等中德高校及科研机构,以及大众中国、戴姆勒、腾讯云、德国电动车企业e.GO Mobile、德国能源公司EnBW等工业企业的大力支持。超过70位来自中德两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两天的24个会议报告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从能源高效利用到先进电池技术再到电动汽车技术整合几乎所有的电动车产业相关课题,目的是通过跨学科沟通与交流实现不同专业领域德中校友间在新能源与电动车产业方面的互相启发与协作。
会议前的7月7日恰逢三年一次的于利希研究中心开放日,作为欧洲最大的研究机构之一,于利希研究中心在新能源基础及应用研究方面多年来不断加强与中国科研机构的合作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作为会前活动,十余位该领域的中德学术界及企业界校友参加了该活动,并对德国基础科研机构在对外开放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亚琛工业大学德中校友工程专业网络负责人Tim
Biermann先生向来宾介绍由亚琛工业大学执行的DCHAN工程专业校友网络。

亚琛工业大学德中校友工程专业网络负责人张继祖博士介绍本次德中校友学术会议主题。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德能源合作伙伴项目经理Maximilian
Ryssel先生从政策角度向到场听众介绍了中德两国在传统能源以及新能源领域合作的现状与展望。

通过新技术提高传统产能效率使其与新能源开发相互协作是能源技术重要课题之一,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燃气轮机研究所副所长任静教授介绍了模拟技术与增材制造技术在加工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及气膜孔中的应用。

来自于利希研究中心的三位新能源领域的资深专家:Michael
Müller博士、丁凯宁博士、Jochen
Linßen博士分别就生物质气化、光伏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德国氢储能发展趋势三方面做了精彩的演讲。

来自腾讯云的周滢雅女士长期从事能源领域的技术革新工作,本次会议上,周女士向大家介绍了互联网在未来对能源网络的智能化、高效化方面的技术突破和巨大潜力。

曾任E.ON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现就职于德国第三大能源公司EnBW的刘隽琦博士介绍了德国在能源技术革新方面的现状与展望。

亚琛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交通系Tobias
Kuhnimhof教授就能源转型与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做学术报告。

德国INFRAWIND欧亚系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联合会主席、联邦德国前国务秘书Dieter
Flämig教授深入分析了新能源配套基础设施的概况,并生动的介绍了中国目前在电动车换电站方面的领先地位。

同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燃料电池领域专家林瑞教授关于质子交换膜的学术报告使大家了解了同济大学在该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位于明斯特的亥姆霍兹研究所是德国在电化学领域的代表性科研机构之一。该研究所的Elie-Elisée
Paillard博士就高分子电极对锂电池性能的提升向参会听众做了介绍。

作为亚琛工业大学电化学与能源系统方面的专家,Dirk Uwe
Sauer教授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可再生能源整合对未来能源网络系统所带来的影响,并量化分析了纯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的实际效果。

前明斯特电化学能源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同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锂电池领域专家薛明喆教授就高性能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动力领域的应用做主题演讲。

弗劳恩霍夫激光研究所激光连接技术专家Alexander
Olowinsky博士对激光技术在电池精确微焊接与装配方面的应用前景做学术报告。

曾任大众中国、德国博世公司电池系统高级工程师,现为德国戴姆勒公司电池系统专家的刘光明博士以其在该领域丰富的经验为与会者介绍了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的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前德国洪堡基金学者、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车用动力学科副主任徐梁飞教授介绍了清华大学在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取得的最新业内领先的科研成果。

同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宋珂博士作题为《中德燃料电池汽车测试验证需求分析》的主题演讲,为燃料电池技术由基础研究转向工业化应用指明了方向。

亚琛工业大学纺织物研究所Christoph
Greb博士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电动车轻量化领域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介绍。

哥廷根大学计算机网络专家傅晓明教授长期从事信息技术在各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本次会议上,傅教授阐述了大数据及智能网络对提高无人驾驶安全性以及交通运输效率的重要意义。

大众中国资深研发工程师顾功尧博士在汽车工业各相关领域都有着资深的科研背景。为使本次会议议题更加全面,顾博士此次特地以电动自行车的冲撞安全分析为题,介绍了大众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来自Berners
Consulting的Lutz
Berners先生和来自hySOLUTIONS的Jörg
Burkhardt博士介绍了其参与的由德国联邦交通与数字基建部和中国科技部联合建设的中德电动车创新中心项目,以及中德两国目前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作为亚琛工业大学成功孵化的两家著名电动汽车企业StreetScooter和e.GO主要创始人之一,亚琛工业大学电动车生产工程学院(PEM)的Peter
Burggräf教授对中德两国未来在电动车生产制造领域的合作抱有充分的信心。

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所Matthias
Parlings博士介绍了智能化电动车对未来物流与交通方式的巨大影响。

会议的最后,德中工程专业校友网络两位负责人Tim
Biermann先生及张继祖博士向与会来宾致谢。同时,张继祖博士简要介绍了DCHAN工程专业校友网络2019年底将会在上海地区举办的中德工业界校友峰会。会议主题将围绕智能制造普及和德企在华成功经验而展开,同时将更多的与其他DCHAN专业校友网络进一步合作,如DCHAN创业精神、DCHAN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等。

文章:张继祖
图片:Fraunhofer
I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