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摘抄对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2016-06-25 13:53:54)
标签: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文化可发刊物介绍 |
分类: [本土作品]之优秀论文选登 |
浅谈摘抄对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摘要】指导学生摘抄是加强语言的积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指导摘抄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二、指导摘抄要有计划性;三、指导摘抄要循序渐进;四、指导摘抄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五、指导摘抄要与要求背诵相结合。
【关键词】摘抄
【正文】语言的积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十分重要。古代教育家总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博观而取,厚积而薄发。”都是提倡的只要广泛阅读大量积累,知识就会水到渠成运用自如的教育思想。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得心应手。那么,如何加强语言的积累呢?我认为,指导学生摘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摘抄,就是指在平时阅读过程中,遇到好的词句、段落、篇章,不妨动笔抄录下来,便于以后翻阅、背诵、查找、运用。虽然教材已经注意到在每单元的“练习”中有意识地安排摘抄,但是,仅仅在校内课堂上做几次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大量的阅读与摘抄,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积小流以成江河。我在指导学生摘抄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在此和大家共同探讨。
三、指导摘抄要循序渐进。如果摘抄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持续进行,那么在摘抄的数量、内容、形式上的要求都要有所变化,保持学生的兴趣不减,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具体要求,既使摘抄步步落实,又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我从三年级就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摘抄作业本”,所以三年下来,学生们都积累了不少阅读资料。由于是自己的感兴趣的知识,同学们都把这个本子视为掌上明珠时。其实,摘抄就是一个“阅读提取——摘抄(瞬时)记忆——背诵运用(长效)记忆”的反复积累的完整过程。通过做摘抄,同学们认识到摘抄有许多好处,如可以读到很多好文章,积累很多好词好句;以后作文会轻松很多,感到自己有话可写,“写出来的句子美了很多”;可以促使自己读得更认真,想得深入;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留下一些重要资料,以备日后使用;同学和同学之间还可以交换摘录本以弥补他们搜集资料的渠道较少可以资源共享。也可以由教师为学生搜集提供好的内容以供学生摘录。
五、指导摘抄要与要求背诵相结合。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6-13岁这一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段,一个人一旦错过了13岁以前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不能形成很多知识的、情感的、经验的丰富积累,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让学生边摘抄边背诵,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下那些应该记住且能记住的好东西,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年龄段的记忆优势,是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的。而且,将摘抄的背诵下来,能使语言的积累更厚实。这样才能使摘抄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需要,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引导学生对摘抄的材料进行细致的体会和玩味,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是在积累中比摘抄更进一步的环节。要想恰到好处地把积累的材料用于作文,体味程度深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摘抄不体味评点,那么材料再多也只是“死水一潭”,很难得心应手,随意驱遣,这也就失去了积累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也可边抄边背;相反,如果在体味上下功夫,那么这些材料将变成活生生的“士兵”,随叫随到,信手拈来,从而使学生的文章“活”起来。另外,背诵的检查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于是我采取抽查与互查相结合的方式,每节课前五分钟,随机点几人背诵,其它同桌互相背诵,既起到了交流的作用,又保证了检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