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英语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5-07-29 10:14:41)
标签:
365教育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文化 |
分类: [本土作品]之优秀论文选登 |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西关小学:何 苗
【摘
【关键词】德育教育;英语课堂;宏观;微观;时机
如何将德育教育在英语学科中中得以渗透,以下是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几点浅见:
首先,德育教育要从宏观入手。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要从宏观入手,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德育教育实施的方法、德育教育要达到的目的。
PEP教材以三年级为起点,实施四年的英语教学。在这四年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关于与人交际、认识自我、学校、家庭、朋友、动物、食物、国家等内容。
从宏观的方面看,要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学会爱国、明礼、守信、关爱、感恩。
在学习不同的内容时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与人交流的内容时,要让学生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学会日常礼貌用语,从而培养学生懂礼貌的好品质;在学习有关学校的内容时,要渗透爱护校园、爱护公物、讲文明、互助友爱、关心他人、尊重他人、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教育;在英语学习中,让孩子们认识自我,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在学习有关家庭的内容时,要让孩子们懂得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关心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姐妹,有自我保护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自己的理想、梦想,并有为之而奋斗的勇气;在学习有关朋友的内容时,要使孩子们懂得友情的可贵,在关心自己亲人以外,学会关心、关爱他人,重情义,讲诚信;在学习有关动物的知识时,要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让孩子们有保护动物的意识,使孩子们由认识动物到认识大自然,由保护动物从而去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保护我们的地球;在学习食物的内容时,要让孩子们懂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在学习国家的内容时,通过对各国旗帜的认识,进而了解各国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动物、首都标志性建筑物,以及天气等内容,知道一些国家的人文风情。对自己的祖国有一定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二、德育教育要从微观入手。
有了明确的目标,德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就要从微观入手。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最终要在课堂中实现。具体到每节课中,可能是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个课堂上的小细节。
在教授日常见面用语时“Good morning/Hello/How are you?”培养学习有礼貌的好品质;在学习“Thank you/Thanks/Sorry”时,促使学生养成讲文明的行为习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生活中在别人给予我们帮助、表扬、赞美时很少表达感谢。而在英语的学习中,可以看到外国人对于受到帮助、表扬、赞美时都会表达出自己的感谢,而这种感谢不仅仅是对于陌生人、朋友、同事,乃至自己的亲人、父母也会表示感谢。在英语中有很多表示感谢的用语,如“Thanks!”“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尚朝晖老师在这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启发学生在受到老师的表扬,要说“Thanks!”得到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 !”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 you!”回家对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说声“Thank you very much !”培养学生使用感谢用语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去感谢去感恩。
徐朝霞老师在教授单词“please”时,让学生懂得,如果你需要帮助时,要有礼貌的用上“please”;在学习单词“China”时,向同学们介绍了我们国家的一些知识,如:我国的国旗、丰富的物产、多样的生物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重要的国际地位等,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国家,在让孩子们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从而让孩子们产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中,一个个孩子就是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家长的爱、爷爷奶奶的宠溺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有的甚至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为自己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对于父母的给予、爷爷奶奶的爱鲜有感恩之心。在学习“family”这个单词时,刘雨老师先将公益广告“Family”放给孩子们看,看到片子中“father”为“mother”和“I”遮风挡雨,温柔贤惠的“mother”相夫教子,渐渐的“I”长大了顶撞“father”和“mother”惹他们伤心,长大后的“I”体为会到生活的艰辛,“father”和“mother”也慢慢变老了,“I”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最后打出“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通过片子让学生们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让孩子谈谈平时父母都是如何关爱自己的,自己又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孩子们懂得他们的一切来自父母,要感恩于父母的爱。
感恩不仅只是父母之爱,还有大自然的馈赠、社会的关心、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都要心怀感恩。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让学生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安丽群老师在开灯上课的过程中看到外面阳光充足时,及时对同学说:“Please turn off the lights. We should save electricity.” (请把灯关掉,我们应该节约用电。)并趁势问学生:“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are at home?”(你们在家应该怎样做呢?)引导学生说出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we leave the rooms”(人走关灯。)这样,学生们既练习了语言又受到了一次节约能源的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抓住好的时机
硬性、枯燥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们产生厌烦的情绪,不但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德育工作也是这样,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德育教育像涓涓细流一样缓缓流入孩子的心田。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抓住好的时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英语课上,我们正在讲关于食物的知识,新课已经结束,孩子们正在复习当堂所学的知识,学习的气氛十分浓厚。我从讲台上走下来想看看坐在后排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走到后门我看到垃圾筐外有半个馒头躺在地上。我看到这样的场景,再看到黑板上那些与食物有关的单词,心中有了主意。我不动声色的走上讲台,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先将今天的知识又复习了一遍,然后问孩子们,粮食是从哪来的?孩子们回答,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我接着又问,谁知道农民伯伯要把粮食种出来都要做些什么呢?孩子们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你一言我一语地叙述着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最后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农民伯伯种粮食辛苦吗?大家都说辛苦,我又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呢?孩子们都说要爱惜粮食。然后我让大家看垃圾筐,孩子们发现了那半个馒头,虽然不知道是谁干的但就开始七嘴八舌的批评起不爱惜粮食的同学了。过了一会,一个满脸通红的小男孩站起来,承认自己把半个馒头扔了,自己做错了,最后表态以后要爱惜粮食。可是有的孩子还在批评那个小男孩,看到这种情景,我制止了大家,教室里安静了。我对孩子们说,扔馒头这个行为不对,大家批评了他,他也知道自己错了要改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大家齐说,知错就改,我们原谅他。我夸奖了知错就改的孩子,也夸奖了其他的孩子。在这节课上孩子们不仅懂得了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这节课没有干巴巴的说教,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但是孩子们却懂得了要爱惜粮食,要宽容对待他人。
实践表明,在小学英语学科中渗透德育,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会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在小学英语学科中,在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处理好智育与德育的关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只有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德育,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重视德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在英语学科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
《新语课程标准》
3.《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4、《中小学德育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