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4-06-17 21:38:56)
标签:
教育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理论研究 |
分类: [本土作品]之优秀论文选登 |
汉中市电教馆
【摘要】信息技术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激发兴趣
【正文】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自觉地思考和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传统的教学手段
“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而多媒体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以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获得新知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探究,不断发展的教学效果。如在《卢沟桥的狮子》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边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蹲坐在石柱上的狮子,有低着头的狮子,有偎依在母狮子怀里的小狮子,有被大狮子按在地上的小狮子……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观察画面时,按照课文中的“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句式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一来,既加深了理解,激发了想象,又发展了语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不易掌握重难点,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如《田忌赛马》一课,利用信息技术再现赛马的过程,学生观看了第一次比赛和第二次比赛的场面,很快就突破了“孙膑是怎样取胜的”这一难点。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践证明,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已显示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它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动态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容、方便的手段、个性化的方式、友好合作的态度、富有挑战目标的良好的教学环境。
(1)、利用信息化教学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蓝蓝的天际中群星璀璨,其中一个蓝白相间格外美丽的星球在不停地旋转,再配上语言介绍,学生注视着屏幕,倾听着如梦如幻的背景音乐,有身临其境之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共鸣。有了多媒体的参与,学生在反复浏览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情景时,加强了直观感知,体验到了书中所描绘的情境,演示中,学生求知欲望和积极性高涨,科学探索欲油然而生。
(2)、利用信息化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语文课堂教学信息量,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教学活动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双方在交流、讨论、启发等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注:该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中学课程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