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亭:沧桑不尽风雨路

标签:
百花亭安庆卫生学校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百花亭佳苑安庆女中 |
分类: 安庆城旧踪 |
历史上的百花亭,位于安庆老城东北角的城墙上,是老城角楼之一,其作用一是休闲赏景,二是军事瞭望。从清代绘制的湘军《克服安庆省城图》上可以看到,百花亭雄踞城墙垛,重檐歇山顶,巍峨壮观,气势之宏堪比城门楼。老城东北角地势高兀,方守彝、姚永概等曾谓之“东山”,当年若登亭眺望,菱湖风光,龙山景色皆入眼底,俯视墙外,城下动静则一览无余。







现今两座百花亭并存,一座仍在老城东北角的百花亭佳苑,另一座在二十公里之外的安庆医专校园,这两座百花亭在时间上没先后承继关系,可以认为都属于百花亭的第五版。地图所标示的红色圆圈是不同时期百花亭位置。第一版百花亭在老城东北角的城墙头上,第二版百花亭在原安庆女师校园内的荷花塘东北边,第三版百花亭在原安庆卫校校园的荷花塘之南,第四版百花亭在荷花塘东南,位于百花亭佳苑的第五版百花亭,如果以老地图来定位,相当于在荷花塘之西,二、三、四、五版百花亭几乎绕着荷花塘移动了一圈,当然不包括远在二十公里之外的的安庆医专百花亭。

太平军据守安庆期间,为抗击菱湖中的湘军水师,将百花亭改建为炮楼,交战中百花亭遭战火焚毁。老城东北角的城墙虽早已拆除,但这里的地势没有改变,即便今天,沿着二中加油站西侧的坡道上行,站立到最高处的一片荒地,仍然能够感受到这里曾有的高耸与空旷,这块荒地就是百花亭遗址,解放初期在这里发现了太平军掩埋在地下的火炮。
百花亭的第一次重建,最有可能是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或者是它的前身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因为当年“第一女子中学”和“第一女中实验小学”校徽上都有百花亭图案。
校徽上的百花亭为单檐,与城墙上重檐楼阁式的百花亭差异明显,无疑是一座新建的百花亭。果真如此,再结合女中校史分析,百花亭第一次重建的时间应该在1912至1933年之间,地点在女中实验小学荷花塘东侧,这里距原百花亭300米。
1946年2月,安庆卫校前身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从合肥迁至安庆,择址女中实验小学。《安庆卫生学校志》载:1948年7月,“在荷花塘南侧重建百花亭,同时拆除荷花塘东侧朽烂旧亭。”这样百花亭就有了第二次重建,该校马轶尘老师为新亭撰联一副,镌刻于木板,悬挂在入口处的亭柱上,联曰:一池清景柳与水,三载春风苦亦甘。
此联对仗工整,切景切情切事,为安庆楹联中的佳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安庆卫校将荷花塘分成两半加以利用,一半改建为游泳池,另一半填平建成药圃蘅兰径。失去了“一池清景”的百花亭,蜷曲于衡兰径一角,加上年久失修,危险四伏。1982年,卫校再拆旧亭,在旧亭东20米的游泳池边重建新亭,新亭亭基、立柱及围栏均改用大理石,亭盖为单檐六角,亭内置石桌石凳。九十年代末,卫校对百花亭又进行改造,升高立柱,增加围檐,减小亭盖坡度,改用黄色琉璃瓦,使其更为亮丽挺拔。
82版百花亭匾额由林散之书写,落款“散耳”,钤“大年”“散之信玺”二印,弥足珍贵;围檐嵌有张复胜先生撰文、李森先生书写的一段介绍建亭始末的文字:"......壬戊秋,值举国振兴,人和地利,为抚今追昔,故修复之”。九十年代改造时又增加了校友、皖医校长龚西騟先生《百花亭记》节选:“百花亭是个读书的好去处。......卫校桃李万千朵,均自百花亭畔开。”
2007年安庆卫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迁址距老城二十公里的北部新城,老校园建成了生活小区“百花亭佳苑”,82版百花亭在小区建设过程中拆除。2015年,安庆卫校校友自发捐款依照82版造型在新校园再建百花亭,并将原百花亭上的匾额等带有文字的构件找回,镶嵌在新建的百花亭上,使几代老卫校人的百花亭情感得到了慰藉。应市民呼吁,开发商也在百花亭佳苑西侧新建了一座百花亭,使老城东北片这一地标性建筑得以延续。
百花亭,你是安庆的护城卫士,也是校园中的育花使者;你是老城的一座地标,更是安庆人心中的一座丰碑;你经历了太平天国的炮火,也听到了徐锡麟的枪声;你见证了安徽大学的建立,更目睹了安徽医药教育的诞生和发展壮大;你坚勇刚毅昂首不屈,你砥砺前行绵延五代而不息。沧桑风雨路,不朽百花亭,百花亭,向你致敬!(2017-02)

百花亭原位于安庆老城东北角的城墙头上,具有赏景与军事瞭望的作用。其确切位置在今天二中加油站的上面,这里地势高兀,当年依亭远望,菱湖风光,龙山景色皆收入眼底。百花亭在太平天国时期成为太平军炮台,战争中毁坏。但遗址尚存,地势依旧。

左图是清代《克服安庆省城图》,上面画的百花亭为四角重檐,巍峨壮观。右照是1948年由安徽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安庆卫生学校)在校园内荷花塘南侧修建的百花亭,校园内原位于荷花塘东侧的百花亭因腐朽被拆除。也就说,1948年建的百花亭是百花亭的第三版。

1982年,安庆卫生学校拆除1948年的百花亭,向东迁移二十米左右,重新修建百花亭,立柱及围栏改用汉白玉,亭盖为六角,亭内置石桌石凳,如左照所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安庆卫校对1982年修建的百花亭进行改造,升高立柱,增加围檐,减小亭盖坡度,使其显得更为挺拔,如右图所示。因位置、基脚及亭身主体没有没有改变,改造后的百花亭应与1982年修建的百花亭属于同一版本,即百花亭的第四版。

第四版百花亭的匾额由书法大家林散之书写,弥足珍贵;围檐嵌有张复胜先生撰文,李森先生书写的百花亭题记,九十年代改造时又增加了安庆卫校校友、皖南医学院院长龚西騟先生《百花亭记》节选。因校园搬迁,开发商于2010年前后将第四版百花亭拆除。

百花亭是安庆卫校的象征,也是卫校校友心中的丰碑。2007年卫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迁址距老城二十公里外的北部新城,2015年,校友自发捐款在新校园内新建百花亭,将第四版百花亭上的部分构件,特别是百花亭匾额,百花亭题记等重新安放在新建的百花亭上。

位于老城区的安庆卫校原校园,开发商建成了居住小区,应市民呼吁,开发商在小区西侧新建了一座百花亭,并将小区命名“百花亭佳苑”,在老城东北片保留了“百花亭”印记。

现今两座百花亭并存,一座仍在老城东北角的百花亭佳苑,另一座在二十公里之外的安庆医专校园,这两座百花亭在时间上没先后承继关系,可以认为都属于百花亭的第五版。地图所标示的红色圆圈是不同时期百花亭位置。第一版百花亭在老城东北角的城墙头上,第二版百花亭在原安庆女师校园内的荷花塘东北边,第三版百花亭在原安庆卫校校园的荷花塘之南,第四版百花亭在荷花塘东南,位于百花亭佳苑的第五版百花亭,如果以老地图来定位,相当于在荷花塘之西,二、三、四、五版百花亭几乎绕着荷花塘移动了一圈,当然不包括远在二十公里之外的的安庆医专百花亭。

左为安徽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平面图,图中的塘即为后来安庆卫校中的荷花塘,右为“一女中”和“女一中实验小学”校徽,校徽上都有百花亭,
此百花亭为单檐,与原百花亭差异明显,应该为一女中或第一女子师范新建的百花亭,修建时间应在1912至1933年间,地点在荷花塘东,《安庆卫生学校志》载:1948年7月,“在荷花塘南侧重建百花亭,同时拆除荷花塘东侧朽烂旧亭。”此次拆除的旧亭应该就是一女中建的百花亭。@菱湖残月曾见到一张带有此亭的照片,拍摄时间是卫校刚迁到安庆那一年,即1946年,亭子确实破旧得厉害,摇摇欲坠,亭柱上另加木头支撑着。
前一篇:四孤墩:碉堡狰狞今犹在
后一篇:蘅兰径:玉竹凌霄百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