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2020-06-01 09:16:35)
标签:

黄甲山

彭玉麟

山谷祠

彭名保

舒鸿贻

分类: 安庆城旧踪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黄甲山在安庆老城西南角,也就是今天龙山路、沿江西路、玉琳路及新义街环绕的那块地方。方圆不足一里,海拔也仅三十五米左右,一弹丸之地。
    黄甲山有街道三条。其一为沿山脊而行的黄甲山街,街东端经滨江桥与任家坡相连,西端达黄甲山另一条街道五档坡;街之南为滨江苑,街之北为蓬莱公寓,二居民区皆为近年改造新建。五档坡街北起玉琳路,经黄甲山西端绕向山之南,当年与城墙并行,为老城“十三坡”之一。另有蓬莱街,长仅百米,顺山的北坡而下,是黄甲山居民出入要道。
  黄甲山曾有山谷祠,祠后有范黄亭。北宋诗书大家黄庭坚,流连皖山皖水,以至以山谷道人自称,相传他在景美如画的黄甲山诵读,若痴若醉。明代知府胡缵宗感叹:先哲“宦于斯,寓于斯,”“不可无祠”,遂建祠。尔后,祠毁而建,建而毁,直至片瓦不存。山谷祠在山的南坡,其址仍依稀可辨,即今滨江苑20号楼处。
  “黄家山里冬青树,一道花墙万古愁。”这是清朝名臣彭玉麟诗句,诗中的黄家山即黄甲山。彭玉麟生于安庆,在黄甲山外婆家呆了十七年。黄甲山是他童年乐园,更是他梦中家园。湘军攻克安庆后,他辗转千里再次来到黄甲山的如来庵旁,赎回已转手多年的外婆旧宅。“第宅循环归故主,门楣依样换初基。” 在那里,仿佛他又看到了慈祥的阿婆,温情的梅姑,看到了窗前那株画了千遍万遍的梅花。
    1884年皖省在黄甲山开设电报局,由彭名保任电报局会办。五年后,彭会办在电报局内捣鼓出一部“传声器”,据言可以捎话三百里。消息一出,朝野上下震惊,惊讶国人也能造电话。一时间,“安庆”“黄甲山”“彭名保”声名大振。
    电报局在黄甲山西南坡,也就是滨江苑12、13号楼东端那一片,那里尚保存了一棵百年以上的广玉兰。广玉兰原产美洲,晚清引进中国,慈禧常将它作珍稀之物赏送有功之臣。残月联想,这棵广玉兰有可能是朝廷赐给彭名保的赏品,以彰表他发明电话之功,广玉兰所在之处正是电报局庭院。
    黄甲山的蓬莱街曾有堂皇气派的舒鸿贻公馆,也就是被市民津津乐道的“南楼”“北楼”。舒鸿贻是清末民初官员、实业家和诗人,对他显赫而又复杂的身世介绍,或许他出殡队伍前面那方灵位上写得最为简要:“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二甲九十二名进士,军机章京记名御史刑部郎中舒鸿贻”。但安庆人熟悉的是他在家乡创办的电灯厂、农工银行、义丰织布厂、菱湖小学,以及菱湖公园的源头之一宜园和他所著的《宜园诗集》。公馆在旧城改造中拆除,但舒公在屋旁栽植的三棵杜仲依然茁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黄庭坚、彭玉麟、彭名宝和舒鸿贻就是黄甲山的仙人。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镜头向北拍摄的龙山路南段,是黄甲山的东界。当年为修筑这段龙山路,将黄甲山东端劈裂。裂槽上架起一座滨江桥。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站在滨江桥上看到的龙山路景况。左照镜头向北,右照镜头向南,也就是朝向长江。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滨江桥跨架东西。镜头向南,桥左为任家坡,桥右为黄甲山。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站在防洪墙向东北方向拍摄的黄甲山。左侧是黄甲山的西界新义街,右侧是黄甲山的南界沿江西路。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黄甲山北侧这段玉琳路,原称西大街,是出西门(正观门)的必经之路。当年的城门就在右照的斑马线处。入城向右拐就是五档坡,可惜现在五档坡不能与这里直通了。左照镜头向西,是玉琳路的东端;右图镜头向东,是当年西门城门所在地。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五档坡街北起玉琳路(西大街),经黄甲山西端绕向黄甲山南侧,与城墙并行。当年,它是从正观门(西门)入城后向南的第一条道路,也是老城“十三坡”之一。老城改造后,五档坡街已不能直通玉琳路。左照镜头向北,路之西为城墙:右照镜头向南,为城墙墙基。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安庆电报局建于1884年,设在黄甲山西坡,且在五档坡东。依据老地图推测,应该在滨江苑12、13号楼东端那一片。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残月见到这棵已有一百多年的广玉兰,心中一阵激动。一百多年前广玉兰是一种稀罕之物,慈喜常将它作为赏品送给宠臣,宠臣多将它栽培在庭院倍加呵护。残月以为这棵广玉兰身世非同一般,很有可能是慈禧给彭名保的赏品,彰表他发明电话之功。广玉兰所植之处可能就是电报局庭院。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黄甲山街东接任家坡,西连五档坡,沿着山脊伸展,全长300米。上世纪八十年代将黄甲山东端劈开,使龙山路向南沿伸到江岸,自此,黄甲山街与任家坡间多了一道滨江桥。左照镜头向西,向前就是五档坡;右照镜头向东,桥那端就是任家坡。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蓬莱街在黄甲山的北坡,南通黄甲山街,北达玉琳街,长仅百米余,是黄甲山居民出入的主要道路。左照镜头向南,上坡;右照镜头向北,下坡。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蓬莱街曾有南楼、北楼,为舒鸿贻公馆,其豪华气派常为安庆人津津乐道,可惜在旧城改造中拆除。公馆不存,但舒鸿贻在屋旁栽植的杜仲依然茁壮。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黄甲山曾有纪念黄庭坚的山谷祠。山谷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后多次重建。祠后最高处有“范黄亭”,相传黄庭坚曾读书于此。“亭前风景浑如画,坐看江城两岸山”,当时此处景色优美。残月推测,山谷祠在滨江苑17号楼与20号楼间。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对不同时期地图进行比照,基本可以推定山谷祠、电报局等建筑的位置。红线所圈的范围为黄甲

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黄甲山是湘军水师创始人彭玉麟与梅姑凄丽爱情故事发生地。“一生知己是梅花”,梅姑去世后,彭玉麟终生画梅表达对她的怀念。在黄甲山残月见一棵落英梅花,感叹:彭郎识得东风面,梅花落英更伤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