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甲山:蓬莱山谷梅余香

标签:
黄甲山彭玉麟山谷祠彭名保舒鸿贻 |
分类: 安庆城旧踪 |

黄甲山在安庆老城西南角,也就是今天龙山路、沿江西路、玉琳路及新义街环绕的那块地方。方圆不足一里,海拔也仅三十五米左右,一弹丸之地。
黄甲山曾有山谷祠,祠后有范黄亭。北宋诗书大家黄庭坚,流连皖山皖水,以至以山谷道人自称,相传他在景美如画的黄甲山诵读,若痴若醉。明代知府胡缵宗感叹:先哲“宦于斯,寓于斯,”“不可无祠”,遂建祠。尔后,祠毁而建,建而毁,直至片瓦不存。山谷祠在山的南坡,其址仍依稀可辨,即今滨江苑20号楼处。
“黄家山里冬青树,一道花墙万古愁。”这是清朝名臣彭玉麟诗句,诗中的黄家山即黄甲山。彭玉麟生于安庆,在黄甲山外婆家呆了十七年。黄甲山是他童年乐园,更是他梦中家园。湘军攻克安庆后,他辗转千里再次来到黄甲山的如来庵旁,赎回已转手多年的外婆旧宅。“第宅循环归故主,门楣依样换初基。”
在那里,仿佛他又看到了慈祥的阿婆,温情的梅姑,看到了窗前那株画了千遍万遍的梅花。




黄甲山北侧这段玉琳路,原称西大街,是出西门(正观门)的必经之路。当年的城门就在右照的斑马线处。入城向右拐就是五档坡,可惜现在五档坡不能与这里直通了。左照镜头向西,是玉琳路的东端;右图镜头向东,是当年西门城门所在地。

五档坡街北起玉琳路(西大街),经黄甲山西端绕向黄甲山南侧,与城墙并行。当年,它是从正观门(西门)入城后向南的第一条道路,也是老城“十三坡”之一。老城改造后,五档坡街已不能直通玉琳路。左照镜头向北,路之西为城墙:右照镜头向南,为城墙墙基。

残月见到这棵已有一百多年的广玉兰,心中一阵激动。一百多年前广玉兰是一种稀罕之物,慈喜常将它作为赏品送给宠臣,宠臣多将它栽培在庭院倍加呵护。残月以为这棵广玉兰身世非同一般,很有可能是慈禧给彭名保的赏品,彰表他发明电话之功。广玉兰所植之处可能就是电报局庭院。

黄甲山街东接任家坡,西连五档坡,沿着山脊伸展,全长300米。上世纪八十年代将黄甲山东端劈开,使龙山路向南沿伸到江岸,自此,黄甲山街与任家坡间多了一道滨江桥。左照镜头向西,向前就是五档坡;右照镜头向东,桥那端就是任家坡。

黄甲山曾有纪念黄庭坚的山谷祠。山谷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后多次重建。祠后最高处有“范黄亭”,相传黄庭坚曾读书于此。“亭前风景浑如画,坐看江城两岸山”,当时此处景色优美。残月推测,山谷祠在滨江苑17号楼与20号楼间。
前一篇:大渡口:陌上花开缓缓归
后一篇:过客shu:舒鸿贻故居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