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中期报告

(2014-01-10 11:15:21)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 2014-1-6

立项号

2013XKT-ZXSX149

课题名称

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负责人

冯有涛

所在单位

西安市西光中学

2013年5月,西安市西光中学被命名为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基地学校,学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我校教研工作,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我本人认真参考课题目录,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及近几年来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感想,选择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这一小课题,自5月起,就积极搜集资料,准备立项所需的资料,认真撰写开题报告,9月,撰写的开题报告被选做范例在新城区2013年教研小课题开题会上交流。自立项之后,我积极收集资料,主动参加理论自主学习,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和策略,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向专家、学者提问,通过网络、专著、期刊杂志进行学习、交流、反思和总结。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翻阅和借鉴了大量国内外在教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按照研究方案的研究目标及方法步骤,认真制定阶段实施计划,立足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模板,力求从理论把握方面、实践方面、材料积累方面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有所发展,有所改进和提高,以促进教育工作者对模块单元教学设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使得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向更纵深方面发展。现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6月10日—9月25日):

首先根据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结合2012年小课题研究目录,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筛选确立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然后认真查看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以及所需的资料,收集整理有关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1)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研究、论证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

(2)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确定课题研究子项目,形成课题研究方案初稿。

(3)提交课题申报表,确定课题计划,制定实施方案。

(4)调查、查阅、收集数据、分析研究,主动参加理论学习研讨、教材研究。

通过理论学习、经验总结和实践研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并逐步掌握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基础理论,形成新课程标准下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研究策略。进行了开题论证,通过新城区小课题开题报告会的交流与学习,重新修正课题研究方案,完善课题实施细节。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9月26日—2014年1月10日)

1.在高二年级教师和各班全面开展实践与探究,明确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实施方法与步骤;

(1).针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及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四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困惑,设计了课题研究前期调查问卷表,2013年9月26日,向高二年级各班发放,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分析,进一步修订研究方案。

(2).通过具体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和具体的课堂教学,培养教师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习惯和学生的模块单元学习习惯,牢固树立学生单元小结和归纳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通过有层次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让学生都能学有所感、学有所得,特别是对自信心差的学生给予多一些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课题研究的中期,结合研究效果和学生在学习选修模块时遇到的困惑以及文理分科后矛盾,再次发放调查问卷,并对收回的问卷统计分析;同时,通过向学生征集感想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思路。

2.动态管理研究方案的实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充实;

3.及时收集研究资料,建立研究档案;

(1).通过对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再学习、再设计,深刻体会新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学相长的教学设计情景过程,不断把新课程教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应用于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实践,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并不断开展数学故事、趣味数学、小组交流总结等活动形式培养教师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拓展教和学的双向知识面。

(2).通过本校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有计划的布置和安排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研讨内容,并组织教师根据讨论具体要求撰写详细、可行的教学设计,并且辅助课堂加以实施,课后反思交流。

4.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形成中期成果报告。

二、课题研究工作的初步成果:

1.是学生初步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初步掌握了模块学习的有效方法,能够将初高中数学衔接起来,具备了基本的探索发现能力。

(1)培养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探索能力和衔接能力;

(2)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提高;

(4)学生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

(5)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显著提高,尤其是对模块学习的适应和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产生了极大的自信。

2.教师本人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1)首先是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新课程教学要求下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有了十分清晰的认识,提高了教学设计的技能,具备了独立进行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能力。

(2)其次是课堂教学能力获得提升,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3)第三是教研能力得到提升,对模块单元教学设计有了自己的探索和认识,对模块单元教学设计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一阶段的研究,锻炼和加强了我的课题意识,科研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3.团队意识明显加强,以前的教育教学一直是出自我一人之手,总认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足以掌控课堂、满足学生,然而,随着本次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受益匪浅。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通过小课题的深入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研究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列举问题,以期研究顺利圆满。主要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模块的教学实施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如何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解决好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问题;

2、模块的教学实施讲求整体设计,讲求三维目标的实现,怎样在实现能力和情感价值目标的同时,又不轻视课程基础性的一面;

3、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不尽相同,如何既按照课程标准,又与高考的考查难度尽可能的稳合,合理设计两个模块习题的难度;

4、模块内某一主题的学习经常涉及其它模块、学科、领域,如何处理不同模块之间学习的关系;

5、教师如何引导、和学生共同参与,以怎样的形式展示研究性学习的结果,高考如何考查研究性学习。

6、结合我校问题引领课堂——4-s教学模式,如何将模块单元教学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仍需探索。

7.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课堂教学案例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是这些成果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涵义、特点、理念、思路、内容、一般过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区别和联系等,还是研究的一个难点;

解决办法设想:

1.加强论论学习,深刻研究新课标和模块教学,深入推进分层教学,兼顾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2.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充分领会新课程数学模块螺旋式上升的设计意图,合理安排教学顺序,注重学科之间的穿插交融。

4.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充分利用团队力量,逐步适应和开拓性的用好“4-s”课堂教学模式。

能否按期结题

能按期结题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4页的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