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影线战法

(2019-09-14 09:51:16)
标签:

杂谈

1,大形态向好; 股价运行的大形态,是各路资金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主力操盘的时候,在分时/日线搞动作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想要在大形态上随心所欲地折腾几乎不可能,因为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明显不划算。因此,大形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所谓的大形态向好,是指股价形成经典的见底形态或者上涨中继形态,重心上移,短中期均线多头排列。值得注意的是,股价短期涨幅不能过高。如果短期涨幅过高,哪怕大形态向好,成功率都会明显下降。 如果大形态向好,这个时候形成长上影线,真实度更高,短线操作更容易成功。

2,题材; 题材直接决定个股的短线爆发力。如果个股搭上热门的题材,特别是之前没有的题材,而且整个板块群起而攻之,说明是集团资金作战,市场认同度高,这个时候形成长上影线,更为真实。

3,分时上涨是否量能充沛; 所谓的分时量能是否充沛,主要是指股价拉升时,下方的分时量能是否同步放大。如果同步放大,说明主力是投入真金白银的,是有诚意的,这样的个股后市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更高。

当然,有些个股分时上涨时量能不放大,后市也能上涨,只不过这种确定性会下降。做股票,还是要做大概率事件。

技术借鉴(2):影线洗盘是指主力借助前期高点之势和影线之形而实施的一种上影线的洗盘技巧,其不但消化了前期被套盘,且由于其在形态上呈现的在前期小高点处短期头部之特征,迫使抄底资金离场出局,然而股价快速拉起。长长的影线对于前期被套及获利未出局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介入者利用其恐惧心理使其出局,充分清洗了浮动筹码。这种经典洗盘的一般特征归纳如下:在股价向上运行形态中,30日和60日均线附近为趋势线;股价在前期调整后出现了2周左右的无量横盘结构,这个结构注意是无量缩量为主;股价在调整中间不会出现大的震荡走势,也就是波段区间不大;其形态变化过程中,影线洗盘后可以出现1天,2天甚至3天的无量小阴小阳线横盘走势;洗盘后的1-2天必须是震荡不大,但之后就出现了加速拉升大阳线,典型的影线洗盘法。

上影线战法

技术借鉴(3) 带长上、下影的K线是常见的K线类型,不过很多人往往难以看透其背后真正的含义,所以最后被其迷惑而采取错误的策略。经典分析告诉我们:一,带长上影的K线,说明其空方能量巨大,后市调整不可避免,要高度注意风险;二,带长下影的K线,则说明其多方取得优势,后市继续向上机会大,要把握好机会。事实上,真是如此吗?通过我们对市场的统计以及亲身操盘感受的结果,这个答案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是恰恰相反的。下面我们就谈谈长上影线战法。 如何选取长上影线呢?首先,不是所有的长上影线预示的后市都是上涨,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它的出现可能把你带入“天堂”,也可能把你送入“地狱”。那么,哪些才是我们所说的长上影线呢?一,长上影线的影线最好是实体的2倍或者2倍以上,越大越好;二,长上影线所对应的量能越充足长上影线越有效;三,不要选择近期疯狂拉升过度的股票,因为那很有可能是“魔鬼之手”,也就是可能短期见顶的信号;四,量能的配合也是重要的一项,量能越充足的长上影K线对后市的指导意义越大。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在上升和下跌阶段对于长上影K线的应用。 一、上升阶段的情况 1. “带长上影的阳线”。这对于短期的持续上攻是有利的,这也是乘胜追击的策略,特别是个股冲高后受到大盘回调而回落形成的上影线尤其会成为短线入场良机。 2. “带长上影的中大阴线”。就单日而言,进攻无疑是彻底失败的,接下来必然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休整。 总的来说,我们还要观察的是出现长上影K线之前的阶段是攻击形态还是整理形态。如果是攻击形态,在没有出现能量大逆转的前提下,更多地是短线的上攻;如果是整理形态,更多的则是中期上攻。然而,我们在实战中也不难发现这样一些例子,有些长上影线出现后短期很快便站上了最高点,而有些却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整后才成功站上,但大多数情况下,在上升阶段中,更多是多头以退为进的策略。 二、下跌阶段的情况 1. 更多的是强弩之末。出现在下跌阶段的长上影K线,由于处于下跌的途中,所以更多的是上攻失败的结果,对后市没有过多积极的意义。 2. 长上影线并不多见。 3. 长上影线的最高点难以突破。往往成为下跌途中明显突兀的高点,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量能作为向上突破的支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有大的量能出现时,就有可能是其进入转折期和大反弹的信号。 4. 预示反弹结束延续下跌的情况很多。

上影线战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阴线反包战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