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开封(4)开封府

标签:
开封府文城墙开封府题名记碑清心楼 |
分类: 京津冀晋豫 |
D4 2019.1.1
广场东西还各有一亭,东边为“奉诏亭”, 西边为“颁春亭”。现在两个亭子里是游客自助服务点,

开封府正门外立有青石浮雕照壁,上刻一只似牛非牛、刚猛威武的独角怪兽“獬豸(xièzhì)”,传说它能够辨别是非曲直,善恶忠奸。在府门前的照壁刻这样的图案,是为了警示官员要秉公执法、依法行政。

开封府正门外立有青石浮雕照壁,上刻一只似牛非牛、刚猛威武的独角怪兽“獬豸(xièzhì)”,传说它能够辨别是非曲直,善恶忠奸。在府门前的照壁刻这样的图案,是为了警示官员要秉公执法、依法行政。

开封府的围墙被称为“文城墙”,一般的城墙都有马道和防卫设施,而开封府的城墙却没有这些。
据说,赵光义任开封府尹时,故意不在城墙上设置防卫设施,以掩盖他想当皇帝的意图。由此,就留下了开封这道独一无二的文城墙。
走进开封府大门,院子东西各有一座碑亭,东面亭中是“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有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的145年间,开封府183任次知府的姓名、官职和上离任时间等情况。

西面亭中是“开封府尹题名记”碑

仪门是开封府的第二道大门,是迎奉圣旨,科举会试时迎祭孔圣人等重要仪式的场所,平时是不准行走的。仪门两边楹联:“忠心昭日月力革弊端上书北阙,正义满乾坤严惩邪恶施法南衙”。东侧是百姓们喊冤的鸣冤鼓,西侧是长官出巡时的开道锣。
仪门内,是被放大100倍的开封府大印,可以清晰地看到九叠篆文。
穿过仪门便是二进院,迎面是开封府大堂,堂前有一巨大的“戒石”,南面刻“公生明”三个大字,提醒为官者,只有公正,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面向大堂的北面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此十六字官箴,时刻告戒为政者要以民为本、以国为本。
开封府大堂布置得庄严肃穆,这里是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府衙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堂上的三口铡刀,包公用这三口铡刀执法的故事,几百年来在民间流传得绘声绘色,龙头铡用于处死犯法的皇亲国戚;虎头铡用于处死违法的贪官污吏;狗头铡用于处死刁民恶棍。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堂上的三口铡刀,包公用这三口铡刀执法的故事,几百年来在民间流传得绘声绘色,龙头铡用于处死犯法的皇亲国戚;虎头铡用于处死违法的贪官污吏;狗头铡用于处死刁民恶棍。
厅内两边各有几张公案桌,是开封府其它办公人员的位置。

大堂内东墙上,是宋真宗御制文臣七条。

西墙上是宋真宗的御制武臣七条

屏风的背面,是宋仁宗在庆历四年颁布的“戒百官举行真宗文武七条诏”。

大堂后面的通道上立有正冠镜,以方便官员、衙役升堂办案前整理衣冠,也有提醒开封府执政官员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为官清正,执法为公的意思。

正冠镜背面

謁禁(yè

謁禁牌背面

通道尽头是议事厅,厅前对联“议事纳箴言治国安民倾赤胆,犯颜凭铁骨惩邪除恶仰雄风”。

议事厅内的雕塑“商议宽简治京师”,再现了欧阳修(中间紫袍者)与推官、判官、左右巡使、司录司之事等集体办案的场景。

与包拯扶正祛邪,重典严法不同,欧阳修行事低调,“一切循理,不事风采”,“民安其不扰”。二人各有千秋,被后人称为“包严欧宽”。


与包拯扶正祛邪,重典严法不同,欧阳修行事低调,“一切循理,不事风采”,“民安其不扰”。二人各有千秋,被后人称为“包严欧宽”。

大宋朝的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曾在开封府做过府尹、府牧,并由此登上皇帝的宝座。开封府可谓藏龙卧虎之地,潜龙宫便是宋仁宗为纪念他的父亲宋真宗曾任开封府府尹而建造的。
明礼院是为举子进行科举解试和临时性讲学、集会的场所 。

西墙上是《大宋真宗皇帝戒谕百官》:“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必专尚威猛;四曰贵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荣;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劝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谓求民疾苦而厘革之。”

清心楼对面是苏轼的雕塑,他在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开封府推事。

开封府中游逛很小的包公展馆,里面有一些讲述包公故事的图片。

大门屏风背面,是近代书法家沈鹏先生撰写的《陆游诗·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问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中午赶回酒店退房,坐公交到开封北站上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