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坊古(4)--井陉天长镇

标签:
井陉天长镇古宋城逸仙桥大石桥 |
分类: 京津冀晋豫 |
2017.4.3
天长镇就在G307道旁,自古以来,从东关进入天长镇,必须通过这座大石桥。
天长镇大石桥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至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大桥长109米,宽6.4米,高8米,共11墩12孔,全部用大青石拱砌而成。清乾隆五十七年(1794)和嘉庆六年(1801),大桥的东六孔先后两次被大水冲毁。直至民国十七年(1928),才动工修复。
http://s8/mw690/003xfhLBzy7avnk7bpR57&690
大石桥竣工时,邀请城关一带知名士绅商议给桥命名,因当年孙中山坐火车去山西,曾在当时的井陉车站停车,接见井陉地方官员和当地知名士绅,于是大家决定将此桥命名为“逸仙桥”,并镌刻匾额嵌于桥孔之上,如今桥上已不见“逸仙桥”匾额。
大石桥竣工时,邀请城关一带知名士绅商议给桥命名,因当年孙中山坐火车去山西,曾在当时的井陉车站停车,接见井陉地方官员和当地知名士绅,于是大家决定将此桥命名为“逸仙桥”,并镌刻匾额嵌于桥孔之上,如今桥上已不见“逸仙桥”匾额。
http://s8/mw690/003xfhLBzy7avn3A5Cv57&690
1966年8月,绵河发水,又将大石桥东端五孔冲毁,到1967年补修完整,通行至今。现在的大石桥,西端六孔是清乾隆时原建筑,中间留有民国时重修的一孔。东端五孔为建国后新修。不同时代修建的桥孔,风格略有不同。从桥洞的吸水兽位置,就能很清楚地分辨出来。
1966年8月,绵河发水,又将大石桥东端五孔冲毁,到1967年补修完整,通行至今。现在的大石桥,西端六孔是清乾隆时原建筑,中间留有民国时重修的一孔。东端五孔为建国后新修。不同时代修建的桥孔,风格略有不同。从桥洞的吸水兽位置,就能很清楚地分辨出来。
桥两侧38对望柱顶端分别镌刻有动物石雕,因此大石桥又有小芦沟桥之称。但大石桥与芦沟桥又有不同,芦沟桥的石雕是各色各样的狮子,大石桥的石雕则是狮、虎、猴、鹰什么动物都有。这些石雕神态各异,形象逼真,是清代雕刻的艺术珍品。可惜的是,因多次遭遇洪水冲毁,加之文革的破坏,大桥西侧若干石雕毁坏严重。
http://s11/mw690/003xfhLBzy7avp4dLE6ea&690
清代的雕塑只剩一个个模糊不清的轮廓,但是仍能看出这些小动物生动可爱的造型。
http://s13/mw690/003xfhLBzy7avpnLzyI8c&690
http://s9/mw690/003xfhLBzy7avp4ffn238&690
http://s15/mw690/003xfhLBzy7avp4gTca2e&690
http://s2/mw690/003xfhLBzy7avpuEd2h01&690
http://s12/mw690/003xfhLBzy7avp4q22Tcb&690
http://s7/mw690/003xfhLBzy7avp4rCiW36&690
http://s4/mw690/003xfhLBzy7avp4vjEv03&690
http://s7/mw690/003xfhLBzy7avp4wIjc36&690
http://s15/mw690/003xfhLBzy7avp4y8Sq1e&690
http://s4/mw690/003xfhLBzy7avp4APXde3&690
http://s10/mw690/003xfhLBzy7avp4Cb3399&690
http://s8/mw690/003xfhLBzy7avp4DMvdf7&690
http://s11/mw690/003xfhLBzy7avp4F96W6a&690
清代的雕塑只剩一个个模糊不清的轮廓,但是仍能看出这些小动物生动可爱的造型。
http://s13/mw690/003xfhLBzy7avpnLzyI8c&690
http://s9/mw690/003xfhLBzy7avp4ffn238&690
http://s15/mw690/003xfhLBzy7avp4gTca2e&690
http://s2/mw690/003xfhLBzy7avpuEd2h01&690
http://s12/mw690/003xfhLBzy7avp4q22Tcb&690
http://s7/mw690/003xfhLBzy7avp4rCiW36&690
http://s4/mw690/003xfhLBzy7avp4vjEv03&690
http://s7/mw690/003xfhLBzy7avp4wIjc36&690
http://s15/mw690/003xfhLBzy7avp4y8Sq1e&690
http://s4/mw690/003xfhLBzy7avp4APXde3&690
http://s10/mw690/003xfhLBzy7avp4Cb3399&690
http://s8/mw690/003xfhLBzy7avp4DMvdf7&690
http://s11/mw690/003xfhLBzy7avp4F96W6a&690
http://s2/mw690/003xfhLBzy7aa1n7JHHe1&690
绵河水几近干涸
http://s5/mw690/003xfhLBzy7aa1nuzre04&690
http://s12/mw690/003xfhLBzy7aa1nsG0zbb&690
河边有人在洗衣服、担水。
http://s12/mw690/003xfhLBzy7aa1nevB9db&690
http://s5/mw690/003xfhLBzy7aa1nqWvWa4&690
http://s1/mw690/003xfhLBzy7aa1nvZIYb0&690
这座牌坊是天长镇东关,天长镇初起于东汉晚期到北朝时期,隋唐时,因该村地处交通要道,发展很快。唐末藩镇割据,此地为军事要隘,遂改称“天长军”,五代后晋时,又改为“天威军”,金元时期曾一度发展为州府。自宋熙宁八年(1075)至1958年,近900年来,一直为历代井陉县治之所,因此天长镇素有“宋古城”之称。
绵河水几近干涸
http://s5/mw690/003xfhLBzy7aa1nuzre04&690
http://s12/mw690/003xfhLBzy7aa1nsG0zbb&690
河边有人在洗衣服、担水。
http://s12/mw690/003xfhLBzy7aa1nevB9db&690
http://s5/mw690/003xfhLBzy7aa1nqWvWa4&690
http://s1/mw690/003xfhLBzy7aa1nvZIYb0&690
这座牌坊是天长镇东关,天长镇初起于东汉晚期到北朝时期,隋唐时,因该村地处交通要道,发展很快。唐末藩镇割据,此地为军事要隘,遂改称“天长军”,五代后晋时,又改为“天威军”,金元时期曾一度发展为州府。自宋熙宁八年(1075)至1958年,近900年来,一直为历代井陉县治之所,因此天长镇素有“宋古城”之称。
http://s16/mw690/003xfhLBzy7aa1tDF4Hbf&690
天长镇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初建时主要是夯土成墙,嘉靖九年(1530)将土城改筑石城,立有东、西、南三门。明隆庆三年(1569),为防水患全部城墙改砌成石壁。修建时就地取材,利用了绵河边的河卵石毛砌成壁。也正是在这次修建过程中,在东、西、南三门外各增加了一个瓮城,弩台十九座。
天长镇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初建时主要是夯土成墙,嘉靖九年(1530)将土城改筑石城,立有东、西、南三门。明隆庆三年(1569),为防水患全部城墙改砌成石壁。修建时就地取材,利用了绵河边的河卵石毛砌成壁。也正是在这次修建过程中,在东、西、南三门外各增加了一个瓮城,弩台十九座。
http://s15/mw690/003xfhLBzy7aa1wkRJk8e&690
城墙上不仅被开了窗,还装上了排水管。
http://s3/mw690/003xfhLBzy7aa1nG0eK12&690
前方是一座歇山顶二层的观音阁,阁下有一城门洞,当地人称之为“小南门”。此楼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供奉观音菩萨和三官。清康熙元年,又在城门上扩建了香坛亭,供奉老张爷、财神爷、送子娘娘。
城墙上不仅被开了窗,还装上了排水管。
http://s3/mw690/003xfhLBzy7aa1nG0eK12&690
前方是一座歇山顶二层的观音阁,阁下有一城门洞,当地人称之为“小南门”。此楼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供奉观音菩萨和三官。清康熙元年,又在城门上扩建了香坛亭,供奉老张爷、财神爷、送子娘娘。
http://s1/mw690/003xfhLBzy7aa1wgpkk30&690
明隆庆时在小南门门楼上镶嵌“燕晋通衢”题刻石额,民国时期,在城门外围再次扩建,并在门楣上嵌有“山环水抱” 石额。两方石额形象地突出了天长城的地位及特点。并由此可知,小南门城楼经历了自明代至民国四个时期的续建和改建。
http://s2/mw690/003xfhLBzy7avykvgmR91&690
小南门城门上,上为明隆庆时的“燕晋通衢”石额,下为民国时期的“山环水抱” 石额。
http://s6/mw690/003xfhLBzy7awcvVfVPe5&690
门楼下这是什么东东
http://s15/mw690/003xfhLBzy7aa1ozqB82e&690
阁楼北面悬挂“慈航普度”匾额。
http://s11/mw690/003xfhLBzy7aa4muvUe8a&690
阁楼上镶嵌两块民国时期的石碑,记录的是修建观音阁的资金、材料、施工过程等情况。
http://s6/mw690/003xfhLBzy7aa1oD7tX05&690
小南门内的大街
http://s7/mw690/003xfhLBzy7aa1wiaACd6&690
下得楼来,从另一角度看观音阁。
http://s9/mw690/003xfhLBzy7aa1vVF4k38&690
继续向西走
http://s5/mw690/003xfhLBzy7avzSgvQg64&690
古城墙上时有破洞,右边一片新补起的墙面上似乎有两个卷拱门的痕迹。
http://s10/mw690/003xfhLBzy7aa1vYNgR49&690
修葺一新的南城门高大坚实,城门上的石额镌刻“会源门”三个大字,右边为:大明天启元年春二月吉旦,旁边加刻:崇祯十三年十月重修字样,左边为:井陉县知县罗懋汤。由此可知,南城门是1621年重修的。
修葺一新的南城门高大坚实,城门上的石额镌刻“会源门”三个大字,右边为:大明天启元年春二月吉旦,旁边加刻:崇祯十三年十月重修字样,左边为:井陉县知县罗懋汤。由此可知,南城门是1621年重修的。
“会源”二字有两种含义:一是广聚四方来客,不亦乐乎;二是汇集水流,由此门排出。天长古镇地形北高南低,北窄南宽,形如簸箕,城内雨水都汇聚到南城门排出,故有“会源”之意。
http://s14/mw690/003xfhLBzy7awe0B8lv6d&690
南城门上方建有一单层挑檐的楼阁,名“揽秀楼”,顾名思义,登上城墙可饱揽城南的秀色。览秀楼在1958年被拆毁,现在的楼是近年新建的。
南城门上方建有一单层挑檐的楼阁,名“揽秀楼”,顾名思义,登上城墙可饱揽城南的秀色。览秀楼在1958年被拆毁,现在的楼是近年新建的。
会源门东面开有偏门,名“宁河门”。据称天长古城的南面,原来只开有一个朝东的宁河门,取宁静锦河之水的意思。明朝时,因城南有一股匪盗屡屡进城抢掠,当时的知县罗懋汤命令关闭宁河门,重新开了一个朝南的城门即“会源门”。
http://s9/mw690/003xfhLBzy7aa1wnQgM88&690
走进会源门是瓮城,朝北通向城里的门为“文明门”。
http://s5/mw690/003xfhLBzy7aa1wqNrmf4&690
与“会源门”匾额一样,此匾额右边为:大明天启元年春二月吉旦,旁边加刻:崇祯十三年十月重修字样,左边为:井陉县知县罗懋汤。可见此门同样是1621年重修的。
http://s3/mw690/003xfhLBzy7aa1wpbGi02&690
瓮城里边,靠西侧是个龙王庙。因会源门是走水门,人们在此建了龙王庙。
走进会源门是瓮城,朝北通向城里的门为“文明门”。
http://s5/mw690/003xfhLBzy7aa1wqNrmf4&690
与“会源门”匾额一样,此匾额右边为:大明天启元年春二月吉旦,旁边加刻:崇祯十三年十月重修字样,左边为:井陉县知县罗懋汤。可见此门同样是1621年重修的。
http://s3/mw690/003xfhLBzy7aa1wpbGi02&690
瓮城里边,靠西侧是个龙王庙。因会源门是走水门,人们在此建了龙王庙。
会源门内侧
司机说让我们坐车从城里走一下,我觉得那样不过瘾,自己先在南门街上走了一个来回。
http://s4/mw690/003xfhLBzy7aa4iVGGD53&690
据说这是原井陉县头号地主兼资本家,日伪时期县长王景岳的住宅,人称“王家大院”。宅子始建于明朝末年,历经清、民初扩建,已形成占地15亩、房屋162间的规模。可惜大门紧闭,不得一见。
据说这是原井陉县头号地主兼资本家,日伪时期县长王景岳的住宅,人称“王家大院”。宅子始建于明朝末年,历经清、民初扩建,已形成占地15亩、房屋162间的规模。可惜大门紧闭,不得一见。
http://s13/mw690/003xfhLBzy7aa4j5sRu6c&690
若不是这排摇摇欲坠的房子前,立有一块“井陉窑城关窑址”的国家级文物牌,你怎会想到,脚下竟然是河北第四大窑——井陉古瓷窑的遗址。
http://s13/mw690/003xfhLBzy7awi39yGw7c&690
众所周知,白瓷的发明在我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隋代,井陉窑已烧造出了成熟的白瓷。使它同河北的邢窑、河南的巩义窑一并成为迄今所知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烧制白瓷窑口的三鼎足之一。
众所周知,白瓷的发明在我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隋代,井陉窑已烧造出了成熟的白瓷。使它同河北的邢窑、河南的巩义窑一并成为迄今所知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烧制白瓷窑口的三鼎足之一。
1958年县政府迁出天长镇,古镇结束了它作为井陉县城的历史,成为老辈人口中的“旧城关”。与往昔的繁盛相比,如今的古镇多少显的有些落寞。然而,正因为这半个多世纪的落寞保全了它的气韵,使得古风古貌至今犹存。
http://s12/mw690/003xfhLBzy7aa4iZU1l6b&690
http://s2/mw690/003xfhLBzy7aa4jasjT21&690
http://s1/mw690/003xfhLBzy7aa4jco8020&690
http://s13/mw690/003xfhLBzy7aa4jpdTu0c&690
http://s2/mw690/003xfhLBzy7aa4jasjT21&690
http://s1/mw690/003xfhLBzy7aa4jco8020&690
http://s13/mw690/003xfhLBzy7aa4jpdTu0c&690
http://s6/mw690/003xfhLBzy7aa4vBDGBb5&690
要想仔细了解天长古镇,大约需要一、两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坐车逛城走马看花。最后从东关牌坊出城,去往下一目标——秦皇古驿道。
http://s15/mw690/003xfhLBzy7aa4vDZhQfe&690
http://s5/mw690/003xfhLBzy7aa4vHGSg64&690
http://s12/mw690/003xfhLBzy7aa4vJextdb&690
http://s6/mw690/003xfhLBzy7aa4vLbStd5&690
http://s16/mw690/003xfhLBzy7aa4vMoJVef&690
要想仔细了解天长古镇,大约需要一、两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坐车逛城走马看花。最后从东关牌坊出城,去往下一目标——秦皇古驿道。
http://s15/mw690/003xfhLBzy7aa4vDZhQfe&690
http://s5/mw690/003xfhLBzy7aa4vHGSg64&690
http://s12/mw690/003xfhLBzy7aa4vJextdb&690
http://s6/mw690/003xfhLBzy7aa4vLbStd5&690
http://s16/mw690/003xfhLBzy7aa4vMoJVef&690
前一篇:石门访古(3)--井陉大梁江村
后一篇:石门访古(5)--井陉秦皇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