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设计:《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021-06-05 10:08:59)分类: 市级小课题资料(2019年) |
《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活动设计
西安市东方中学
一、实验背景:
关于水土流失的问题,在初中地理中多次提到,特别在讲《黄河》一节中,更是集中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地理》分区地理教学中,讲北方地区时,讲到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重点地提出了这个知识点,然而学生对这个问题总是理解不透,感受不深,认识肤浅,特别是对治理水土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更是认识不够。怎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水土流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呢?结合本次课题的研究,我设计了《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这组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观感觉植被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方面的关键作用。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地表植被的覆盖状况、土壤质地、地形坡度、降水强度是导致水土流失发生与否的重要因素。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实验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认识保持水土,植树种草的重要性。
三、实验用品:
(1)较大的纸张若干张、土壤若干。(未实验不同土质土壤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水盆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甁4个、针一枚。
(3)带有树叶的枝条和草若干。(本次实验不同组采用相同植被)
(4)笤帚、簸箕、小铲子各一个;照相机一个(留照片)
四、实验准备:
(1)分3个小组,每组3-4人,并选出实验小组长。
(2)分工明确:一个学生负责在地上铺好纸张,一个学生负责取土壤,制作有坡度的山地,一个学生负责取植被,在山丘上种植植被,一个学生负责用矿泉水甁模拟降水,冲刷山地,一个学生负责本组实验的记录,也可以多人合作。
五、实验要求:
做实验会有误差,为使实验效果更显著,更有科学性和直观性,对本次实验有一定的要求。
(1)三组实验的用材量要适当和相同(土壤量和模拟降水的取水量以及降水的速度都要控制好)。
(2)模拟降水时要同时进行,冲刷的坡度要基本相同。
(3)三组实验,一组没有植被、一组植被较少,一组植被较多。
六、实验过程:
实验1:同等降水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三组实验,一组没有植被、一组植被较少,一组植被较多,然后洒水,分别观察。
实验2:同等降水条件下,土质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向学生口头说明)
实验3:同等降水条件下,地形不同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中可以让学生尝试从不同坡度模拟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然后观察结果。
实验4:土质、植被、坡度相同的情况下,降水强度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第二次做实验时,让学生尝试在土质、植被、坡度相同的情况下,降水量和降水速度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观察结果。
特别说明:由于实验时间关系,做实验时可选择做哪个实验,但至少完成两个以上实验。
七、实验记录:
小组分工 |
第一小组 |
第二小组 |
第三小组 |
|
相关要素 |
植被状况 |
无 |
较少 |
较多 |
土壤质地(紧实、疏松) |
|
|
|
|
地形坡度(缓、陡) |
|
|
|
|
水土流失状况(轻或重) |
|
|
|
|
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结论 |
|
八、实验结论:教师提示,学生归纳,师生共同修订结论。
1、水土流失的大小与降水强度、降水时间长短、地形坡度的大小、地表植被覆盖的好坏成正比例。
2、植物对降水有较大的节留作用,良好的植被能迟滞雨水从地表中流出的时间,控制地表径流,减少对地表的冲刷作用。
3、平缓的河道、水库、栏水坝能减轻泥沙的冲击力度,沉积大量的泥沙,减轻对河道的侵蚀作用(教师说明和引导)。
4、不同土质,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尤其是黄土流失的最为严重。地表草木的疏密造成水土流失的程度也不同。
5、要根治水土流失现象,必须把植树和种草结合起来,草能固定土地浅表层次的水土。树木能固定土地深厚层次的水土,减轻地表岩石的滑坡程度,二者结合,表里加固,才是保持水土的长久大计,根本大计。
九、活动启示:
1、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事物、研究自然现象的习惯,学会了实验的方法,增强了对水土流失严重性的认识。
2、通过直观教学,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认识了治理环境重在保持水土,保持水土的根本方法在于植树种草的重要性,从而对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退牧还草政策加深了理解,受到了思想教育。
3、水土流失这一知识点,涉及到环境保护等地理问题,也是高考重点考点和常考考点,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和课题研究,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所提升。
4、通过实验化难为易,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又易于掌握这个知识点,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用事实说话,使学生学得好,学得活。
5、最后可以设计一场实验分享交流会,让参与的学生分享自己实验的体会与收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