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讲评教案及课后反思

(2014-05-09 16:53:21)
标签:

教育

 

西安市阎良区西飞第四小学

习作讲评教案

 

课题名称《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教学目标:1、再次围绕习作要求,审定自己习作内容。

          2、了解本次习作突出优点和明显不足。

          3、了解老师对习作地近期预期目标。

          4、在对话中学会该如何修改。

          5、收获更多的信心和力量,激发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凸显本次习作的优点,激励学生发扬并保持。

          2、明确本次习作的明显不足,知道原因。

          3、学会一些简单的修改知识,明确一些简单的修改技巧。

教学方法:交流,理解,讨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PPt

一、导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讲评课,提起讲评课,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写作的法宝,就是要学会修改,这个任务的完成,依赖的就是我们的习作讲评课。

二、         出示习作要求

1、              大屏幕出示第一单元习作要求,引导学生仔细阅读。

2、              你读明白些什么?

3、              学生交流汇报。

4、              引导归纳。

5、引导学生再次标注。明白习作评改的要点。

三、展示优秀习作

1、老师每次把习作批改都看成是一次享受

过程。总感觉自己在一座百花园中穿梭,又像在寻觅宝藏,我总在想每个学生总有自己习作的闪光之处,出示洪炜东同学的习作。

2、小洪同学朗读,同学倾听。

3、学生交流好习作的标准是什么?

4、是引导归纳。

5、板书

四、对本次习作作简短小结

1、            师采访,说说成功之处何不足之处。本次内容方面。

2、            本次书信交流范围广,是新格式正确,本次活动方案设计上能联系实际。

3、最大的亮点表现在从多方面介绍自己,体现出交友的诚意。

学生汇报,师予以肯定。

五、         结合相关段落,提出希望,

1、    佳句展示,(明白习作要有遣词造句的意识

2、    优秀片段欣赏(明白习作要有读者意识)

3、    病文诊治(明白习作的模糊意识)

4、    病文诊治(明白习作的目的意识)

5、图片展示(明白习作的选材意识)

各项奖项一共十多项,颁发并表示祝贺。

留意生活,注意积累。

六、颁奖

七、提出希望

八、秘籍分享

怎样让老师喜欢你的文章?分享冰心奶的一段话。

         (有关详细对话在课件中分享)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大学区的一节交流课;也是一节观摩课;更是的一节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课。今天参加的对象有学生,有家长,有所有大学区的语文教师。这节课,我体现的主要思想是:习作讲评应该以鼓励、欣赏为主要目的,通过一次次评价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采用自评,同学评,家长评,教师评多种评价形式评价本篇习作。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并且大声的在公众面前说出来,在大家肯定的眼神中得到满足。尤其是关于习作颁奖环节的设计,将学生的付出与收获得到了完美呈现,就这样,孩子们的热情一直保持到课程结束。

课堂上,学生即使有不足,不是以批评嘲笑的眼光看待,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采用角色换引导解决,尽量从作者的本意出发,引导学生从读者的角度,从老师,同学,家长的角度,来增强学生习作的遣词造句的意识;目的意识,读者意识,发表意识等。这些看似抽象的道理,我没有采取生硬的说教,而是从学生习作中原文选取,原文呈现,允许七嘴八舌,让学生从同伴身上学会学习,教师只做方向性的引导,其实,看着自己平日评价习作的一些话语从学生嘴边说出,我清楚地意识到,学生在学会自我评价的同时,也学会了互评互改,更学会了一种独立自主的能力及自主做人的精神,看着他们在交流中的坦然、自然,我知道,习作的最高境界——追求习作的我口谈我心正在完美呈现,我所听到的每句话,都是发自学生心灵的声音,充满了真情实感。这才是真正的在做研究,早已经将不好意思丢到九霄云外了。

总之,这节课我自己最大的感觉是:学生的热情感染帮了我,我上的很轻松,很享受;听课老师最大的感觉是:感觉这节课很实用,特别受用。课后跟孩子们聊的时候,他们都说喜欢上讲评课,从家长们的反馈意见中,看到的是家长的满意和肯定,这样宽松的习作环境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如能再给学生一些交流不足的时间会更圆满一些。

                                    杨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