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女子色之马户
女子色之马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8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2019-11-02 11:42:43)
标签:

莫高窟

丝绸之路路线图

李广骑射

西晋画像砖墓

分类: 我和我的祖国


在中国繁盛的唐朝上、下年代里,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有钱人玩儿的是开凿石窟并世代供养。此风兴盛多年。

他们玩儿彩塑、玩儿彩绘,玩儿的都是艺术,玩儿的都是文化。追求的是精神、是灵魂上的空灵和爽华。

什么逛窑子、掷骰子啦等等在现代人看来是纨绔的事儿,对这些人来讲都不算是事儿,且太凡俗。

窟内禁止任何拍照

在我的博客中,你永远看不到国内外任何禁止拍照博物馆内的任何作品。文明参览从我做起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干涸的疏勒河  此河在河西走廊可是大名鼎鼎

      疏勒河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西段,高山的融雪给了它丰沛的水源,一路向西、向北奔流,经过瓜州、敦煌,最终消没于甘肃与新疆交界的茫茫盐沼之中。
      疏勒河是条内陆河,它永远也不会流向大海。中国的河流大多自西流向东,而疏勒河却是反其道而行,它的终极目标是极旱的荒芜的西部大戈壁。疏勒河流域总体地势东高西低,上游海拔2000多米,而终点的海拔只有800多米,这就是一条大河向西流的原因所在。
     “疏勒”一词有的说它来自突厥语,有的说它来自蒙古语,与这个词密切相关的是最早起源于西域的疏勒国。这条大河千百年来孕育了乌孙人、匈奴人、大月氏人和后来的汉人、羌族人、沙陀人、吐蕃人,并且还孕育了著名的敦煌和敦煌文化。
      疏勒河流域的古城都曾经几度繁荣,几度凋敝,这都缘于疏勒河的几番改道、几次断流。它可以让城池兴盛,也能让城池衰亡,例如锁阳城,例如瓜洲城 ,又比如玉门关....可以说,要想认识这片戈壁上的古城、古迹,疏勒河是我们永远不能忽视的线索。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与莫高窟隔河相望的什么石窟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九层楼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三危山上的九层楼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九层楼广场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疏勒河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目前最权威、最完整的丝绸之路线路图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莫高窟外景  法国伯希和探险队摄于1908年   图片源自敦煌研究院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6窟  图片最右侧即为藏经洞  现在的17窟   摄于1907年   图片源自敦煌研究院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现在的16窟  右侧为藏经洞即17窟     图片源自敦煌研究院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7窟   当年的藏经洞  图片源自敦煌研究院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藏经洞内的文献  摄于1907年   图片源自敦煌研究院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伯希和在藏经洞内翻检经劵  摄于1908年   图片源自敦煌研究院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900年发现藏经洞并出卖经劵的道士王圆箓   图片源自敦煌研究院

西晋画像砖墓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墓道尽头墓门上方的照墙饰以复杂的仿木构彩绘砖雕,以象征高坞深堡的庄园门阙。
以下此墓中所有照片均由管理人员打较大冷光手电照射完成

西晋画像砖墓

西晋画像砖墓距今1800年,位于敦煌市郊6公里的佛爷庙湾墓群中。东南与莫高窟相连,南依鸣沙山。墓葬结构为双室,顶部为覆斗形,中央镶嵌莲花转。画像砖主要集中在高大的照墙上(上图),一砖一画,主要内容有四神像、传说神兽、李广射虎、生活世俗等七大类。这些画像砖以其丰富的内容客观反映了西晋时期人们的思想信仰、敦煌地区的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比莫高窟壁画艺术早一个世纪,且与其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对于研究探讨莫高窟壁画艺术起源有重要意义。

此墓最著名的是出土的装饰在照墙(上图)上的“李广骑射图”彩绘砖,现藏于敦煌市博物馆。
砖画上的人物是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图中疾驰的骏马四蹄腾空,马上人物侧身拉弓。右上方黑书旁题“李广”二字。画面色彩鲜明,描绘简洁,具有强烈的运动感。为此,画师甚至将一般壁画砖上都有的边框省去。
砖高15.8厘米,宽29.2厘米。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此画给我们的启示是:一. 一个传说故事中名叫李广的主人公确有其人; 二. 我儿时、我儿子儿时、将来我孙子儿时听到的故事与两千年前儿童听到的是同样的故事,传承是如此的有序,对一个小小的故事来讲实属不易; 三. 廣(现广)字的书写两千年来未变 
还是激动 感慨  惆怅...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李广,今甘肃天水人,是西汉名将,善骑射,祖辈精通箭术,故他自幼即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
    一日,李广狩猎回来,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路过一村庄(今河北卢龙县境内),附近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动非动。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的一声,正中猎物,于是策马上前察看,当正要搜取猎物时,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细一看,镞已入石。这时众随从也围拢过来观看,均赞叹不已。当时李广也不自信,于是又回到原处上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连射数箭,都没能入石。
    事后,当地百姓闻听此事更加敬慕。匈奴也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入侵。
    李广任太守时,勇猛无比,关心士兵,将士同心,爱护百姓,水乳交融,深受军民爱戴。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仿木构彩绘砖雕照墙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内室正面墙壁上的壁画 墓主夫妇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灯台及盗洞  墓穴主室一角上方(解放后被盗,失窃文物均被追回)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如此完好的保留下来且能近距离观看的盗洞很难得一见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又见敦煌”
站一小时后座半小时,拼的是视觉效果,艺术性肯定没到票价的水准。
王潮歌借张艺谋之势继“印象系列”后去到各地搞“回到系列”和“又见系列”,挺好,无异议,就是票价太过虚高。看这种情景剧看的不是艺术,而是看创意,听故事。心态很重要,去凑热闹观赏,一来感受,二来支持文旅项目,贡献。这样就平和了。度假,就是出来耍的嘛。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当年与莫高窟相关的人物又都“悉数登场”了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10.敦煌—2莫高窟、西晋画像砖墓、“又见敦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