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也受之多年,最近,再次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后,自己深感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相距甚远。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实际上我们是人类灵魂传授的使者,人类的文化靠我们传授给接受者。我们更艰巨的任务是如何进入这群接受者的灵魂中,使他们能顺利地、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
书中第30条,谈到教学中的直观性问题,“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于思维,而直观性只有根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程度,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教学中,尤其是培智教学中,使用直观形象,不但能很好地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使教学内容直观话、具体化、化难为易的作用。但“直观手段只是在促进思维积极化的一定阶段上才是需要的。”凡事过犹不及,滥用直观手段就会妨碍学生的思考。智障儿童由于智力缺陷,较难独立地观察事物,进行认知活动,他们的知觉主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决定,而且贴近日常生活的知识掌握起来就相对容易。如,《蔬菜》、《穿鞋袜》、《洗手帕》、《讲卫生》这几课的教学,他们很快就理解掌握了。除此以外,智障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也很低,这在识字教学中表现得较明显。例如:他们经常把形似的拼音,如“b”和“d”,相似的字,如“士”和“土”等混淆起来。
所以,演示教学法成为了培智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可以帮助智障儿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并且通过将书本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帮助智障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也使我想到了现在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集图、声、色、文于一体,它所展示出来的画面鲜艳、动感性强。它一出现,马上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去。学生受生动的画面、动态的情景、直观的模拟演示的感染,强烈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然,
“在运用直观性时,必须考虑到怎样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直观手段在课的哪一个阶段上将不再是需要的,那时学生已经不应当把注意力放在直观手段上。应当逐步地由实物的直观手段向绘画的直观手段过渡,然后再向提供事物和现象的符合描述的直观手段过渡。
要引导学生由绘画的直观性逐步过渡到词的形象的直观性。 直观手段应当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上去。”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建议为我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正确、更恰当地使用演示法教学提出了很好,又急需思考的问题。
总之,让我们记住:“直观手段只是在促进思维积极化的一定阶段上才是需要的。”这样,用不用直观手段、什么时候用、怎么用,一切问题都围绕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展开,我们的工作就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