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文两则

(2020-09-29 14:23:12)
标签:

莲叶随笔。原创。

分类: 随笔

两则


1,


雨又滴了起来。

趁雨还没有下大,我连忙戴个头盔,围上围裙,换上雨靴去菜地里摘眉豆。

太喜欢下雨了。菜地里的田沟这段时间就没有干过,每次下地必得换鞋,否则,那脚上的鞋就会弄脏。

 

钻进眉豆架,里面是又一个世界。天光透过眉豆藤,挨挨挤挤的眉豆密密地攒在一起,煞是可爱。我摘了这串,又扯那串,不一会就好些了。

 

把新摘的眉豆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好些人留言,说肉炖好吃。我说,孩子上学了,肉贵,就这样炖也好吃。

 

今日在东直渠遇见放鳝鱼毫的人。他说要过节了,放放毫子,攒些鳝鱼在这,孩子们放假回家有野生的鳝鱼吃。

在乡下,勤快人想吃鱼吃虾,还是能捕得的。当然,这也要有心,有闲。

前几天我还看见有人在瓦池河里捕鱼。他是我的一个远房表叔,六十多了,记得他年轻时就会捕鱼。

那天他蹲在鱼划子上收网,顶着花白的头发。

鱼划子很窄很窄,他一脚踏一只,也不害怕掉下水来。

 

我妈说能在鱼划子上捕鱼的人都很厉害。我想也是,且不说捕鱼多少,单是能平衡那窄窄的鱼划子就很不简单了。


2,

在博友相生树那看见有关“合肥四姐妹”中二姐张允和的一些,感慨。张家四姐妹我是知道一些的,因为沈从文的缘故,我自然是对三妹张兆和了解得更多一些。嗯,还有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的四妹张充和,我不知在哪里看见她靠带出去的四方砚过了很久的生活,然后知道她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

 

   这里记一记张允和,我记她们只是想让自己不要忘记这世间是真有这样美好的女子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是可以向这些优秀的人学习的。

 

   张允和,1909年出生合肥,生长于苏州,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解放做过中心老师,人民出版社编辑。在1952年的运动中成为“老虎”,写交代文章,挨批斗下了岗,从此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后来她的丈夫发配甘肃,家中唯一的孩子下放湖北,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每月靠丈夫寄来的微薄生活费用,也能将一把豆芽掐头去尾,数出一百七十八根,在清油淡炒中透出热爱生活的气息。后来,她自学昆曲,写出《昆曲日记》,再后来,她写了自传小说《最后的闺秀》。80多岁的家庭老妇女,用贾宝玉的话来说,那是“鱼眼珠子中的鱼眼珠子”了,可她依然每天仔细梳妆,长长的白发辫在头顶,身穿洗退了色的藏青色外衣,外套对襟中式花背心上街买菜。一生随遇而安又绝不沉沦,保持终身风雅。

 

 

敲下上面这些字,想到我在瓦池的两个邻居,她们大概都近六十了,也是每天仔细打扮自己,化淡妆、描眉、口红,穿得体的衣服。我是赞赏她们的生活态度的,她们并没有因为自己容颜的老去而放弃对美的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安坐在寂静中
后一篇:双节,祝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