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久违的阳光,让我想到阳光明媚,阳春三月这样的词。
其实,一晃三月就要去了。
母亲打电话问我明天有空去采青么?我说有。想到明天会在阳光里走一遭,就觉得无限美好了。那首《成都》是怎么唱的,嗯,是“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心里这样哼着,嘴角就不觉露出了笑意。
我当然不是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也不是在“荆州的街头走一走”,我是在“公安的乡下走一走”呢。可以想象得到的是油菜花黄,麦苗儿青,阳光落在农家的屋顶,落在荒野的坟山,有鸟歇在枝头,歇在草尖,细枝微颤,草尖微颤。
清明节采青,于我,更像一次心情的放飞。
春天里,想出去走走这样的念头已经很久了。等到清明节放假,带着安安也出去看看吧。
去哪儿呢?
2,
头疼。
我是极少头疼的人。小时候听人说头疼,心里会想,“头疼是啥滋味”呢?
昨晚看老师的微信,她转发的是一篇有关夜晚看手机的文字,说是晚上喜欢把手机放旁边的人得脑瘤的几率很高。心里思忖了一下,自己至从听书以来,手机晚上也是放在枕边的。把声音调得很低,要仔细听才能听见的那种。毕竟还有家人。这样听着,迷迷糊糊里很快就能入睡。
既然看见了这样的文字,为健康着想,我想,把晚上的听书戒了吧。把手机丢得远远地,免得忍不住又打开,可是,怎么睡得着呀?翻来覆去里,窗外各种声音入耳,扰得人心乱。怎么办呢?只好又把手机拿来,打开喜马拉雅听书,继续《红楼梦》。
凌晨醒来,手机里的《红楼梦》还在自顾自说着。想着关了吧?关了。再睡,依然睡不着,索性拿起手机浏览,觉得这样更不好,又打开《红楼梦》。
耳朵听着,心里又想着这样不好,反倒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安然,心里纠结。
早晨起来后脑勺时不时有隐隐的疼痛感。
我在想,是不是写文用脑过度,又亦或是晚上听书所致?
大约两者兼而有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