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日,听《舍得,舍不得》所感
明晃晃的阳光毕竟已是秋日的阳光了。
阳光下,滴水的衣服垂挂在晾衣架上。
邻居的女人问:“你不甩,这样晒得干呀?”
“秋季干燥,肯定能干。”我笑。
她也笑,长长的影子一晃,就离开了。
我铺开毛边纸,让笔浸墨,又点开手机,百度搜索蒋勋先生的《舍得与舍不得》。
——莲叶
我是在雨烟那里看见她写听蒋勋先生的《舍得与舍不得》,然后百度搜索来听的。
今年初,也是在她的指引下听了蒋勋先生的《蒋勋细说红楼梦》,觉得真正好。就是现在,也时常翻出来,再一遍遍听。并不是按着顺序听,只是随意地挑一节,随意地听,就已经非常好了。
其实,我在听的同时,也是在写字的。练习毛笔字,一个人久了,就想着有人陪伴的。这时点开手机里的音乐,边听边写,就会感觉时间过得轻快,而耳边蒋勋先生温和、温暖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陪伴了。我想,也不仅仅是他的声音,而是由他的声音里传达出来的那份智慧,那份感触,那份感伤让我愿意长久地沉浸其中吧。
蒋勋先生说,“舍得,舍不得,一直是自己做不好的功课。”我想,我们每个人,这个功课大约都做不好吧?他的《舍得,舍不得》是围绕《金刚经》来讲的。
我没有读过完整的《金刚经》,只是在读字帖的时候略微地翻了翻,记得第一句是“如是我闻”,说实在的,起初我并不知道“如是我闻”到底是什么意思?蒋勋先生说“如是我闻”是说这个《金刚经》并不是佛陀自己写的,而是他的学生在听他的讲课时做了笔记,然后这样整理了出来。“如是我闻”代表了“我”的在场,说“我”记录的就是“我”听到佛陀这样讲的。这样的一份谦逊之心,让我略微沉默了一会儿。
蒋勋先生说《舍得,舍不得》里,很多次提到他的父亲母亲,并说在母亲离开的那一会,紧紧地抱住她,希望这样她就可以多留一会儿,又说为父亲读《金刚经》是在父亲弥留之际,当时他想到《心经》里的“度一切苦厄”,他说,并不是说你读了经书,这些苦就没有了,而是它能帮助你度过这样心惊的时刻。
蒋勋先生说得最多的是“不惊不怖不畏”。他说直至今日都做不到“不惊不怖不畏”。又说他讲《舍得,舍不得》里朗诵的《金刚经》版是在父母过世后每日的早课,他说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录音,而是他的一个朋友因为眼睛的疾病可能会失明,然后他录制好了送给朋友,希望能够帮助朋友平复心境。他说他完全能理解朋友心底的那份害怕。
我们有谁能够做到呢?
蒋勋先生读诵的《金刚经》里面的配乐是永观堂的钟声,似乎是遥远的声音袅袅而来,配着蒋勋先生平和沉稳的声音,让人心里有一份心安。
我是喜欢钟声的。好像在很久以前我就发现自己喜欢钟声。许多次到学校后面的那条小径上去走,或许并不是想去那条路,而是因为在那条小径上可以听见远远钟声。那钟声来自瓦池村一个角落里的小寺院。我们不叫它寺院,而是叫庙。虽然它有个名字叫永兴寺。在我心里,它应该叫静安寺才好。许多次,我的确在我的诗里把它的名字变成静安寺。
钟声响起的时候,往往是天色将暮的时刻。空气中浮动空气是安静的,小径旁边的植物是安静的,我也是安静的。那钟声从远远的地方传来,飘过人家的屋顶,飘过田野,飘过沟渠,然后落在我的耳膜,然后又飘向我未知的地方。
未知又是什么呢?科技这样发达,而我们的未知并没有减少。蒋勋先生说,我不知道我的父母去了哪儿?是的,那个叫未知的地方,在宇宙的哪个角落?
写这些的时候,想到《心经》里的“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金刚经》太长,我背不下来,《心经》短,应该可以的。只是读了许多遍,还是不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