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一边洗衣一边想着今日的早餐。
一家四口呢,都在家,做点什么呢?忽然想起,是端午呀,端午吃粽子,吃油条呀。
正好安安下楼,对她说,去买几根油条回来可好?今天端午,我们吃油条,吃粽子。
她略顿了顿,说,我吃那个油炸的圈圈好不好?
哦,油墩子呀,可以,你想吃油墩子就油墩子吧。
她拿了钱,很快就买了回来,不过,不是油条,全是油墩子。
油条已经卖光了。她说,炸油条的奶奶说,今天端午,买油条的人多,我去迟了。
哦——油墩子就油墩子吧,和油条差不多,和粽子一起吃,也行的。
粽子是妈妈送来的。
小时候,端午节爸爸或是妈妈会起了大早,上街给我们买油条的。
粽子是自己包的。
粽子是清水粽子,除了糯米,其它什么都不加。
初四这天,一早,我们还没有起床,妈妈就趁着露水把粽叶打回来了,然后清洗,然后煮粽叶,粽叶本身是青碧的,煮了,就是青中带黄了。
煮好的粽叶并不会马上就去包粽子,会泡着,等到下午再包粽子。包粽子是个技术活,妈妈总说她包的不好看,总是请了隔壁的幺婆来和她一起包。幺婆包的是“美人脚”,尖尖的,玲珑可爱。妈妈包的是菱角粽子,壮一些。我站在旁边想帮忙,无奈,人太笨,总是学不会,白白地糟蹋了清香的粽叶。
包好的粽子会等到吃过晚饭后才放到煤炉上去煮,水开了,封了煤炉,粽子就在煤炉上文火熬着,也不管它,等到初五一早我们起来,满院子的粽子香。蘸着白糖吃,粽子是格外好吃的。
长大后买过几次其它的粽子吃,甜的,咸的,多味的,感觉里,是怎么也没有清水粽子好吃的。于是,便不再买了。
现在,我会想,如果有一天妈妈不在了,我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味道?
希望自己可以学会包粽子。
快中午的时候,有年老的妇人拖着板车从门前经过。她的板车上还有少许没有卖完的艾蒿。艾蒿是扎好了的,用红线系着,很好看。
有骑电动车的女人看见了,停下,问她怎么卖?老妇人停顿片刻,说,这个时候了,一块吧,先卖两块的。女人不知买了几块钱的,一大捆,横在电动车的踏板上,眉开眼笑地骑着车走了。
我看着,也想买两把,终是没有买。想,妈妈,婆婆应该割了不少插在门楣了。晚上回家,果然。他们的大门前,厨房前,都插着艾蒿,绿绿的,透着一股子药香,真正好得很。
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说话,闲闲的,对着满院子的绿。妈妈想起什么似的,走到菜园,给我们摘黄瓜,苦瓜,茄子……
安安一个人蹲在门前的小荷塘边上,把水撩到荷叶上,看水珠在荷叶上晃来晃去。荷塘太小,不知今年会不会有荷花开放?
苞谷已经很高了,青纱帐一般。妈妈说,苞谷快有吃的了,过几天就来吃苞谷呀。
我说,端午过了,夏就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