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湖,悦梦

(2016-06-24 14:02:56)
标签:

莲叶散文。原创。

杂谈

分类: 散文

月湖,悦梦

文、莲叶

从月湖出来时已近下午四点,有点恍恍然,沉醉不知归路,走到平坦的公路,目光所及处,到处是一片潋滟的春色。

阳光在缎子似的水面上撒了碎金子。乡村公路边的沟渠里,莲叶小小的圆浮在水面,带着冥冥中的洁净感。

蔓延的绿植,在阳光照耀下,呈现的绚丽颜色,与蓝蓝的湖水相映衬,像一幅美好的图画。

而月湖村里的小楼,一幢幢看起来干净、整洁,门前晾衣绳上轻轻拂动的衣物,村民怡然自得的姿势,端的是一派过日子的喜气洋洋。

忽然想,如果老了,是不是也可以生活在月湖呢?

一所朴素的小院,有翠竹绕舍,有阡陌纵横,有鸟雀叽喳,有鸡鸭踱步。小雨落在暮色里,小雨落在村里的稻田里,小雨钻进我白花花的鬓发里。云水茫茫,闲散时光。

其实,对于月湖,我并不陌生。

知道月湖,是在十几年前。他的伯伯,就住在月湖村。

结婚后,夫来给伯伯拜年,也不带我,说月湖是水洼地,路不好走,我去了,是他的负担,又说伯伯家本来就穷,我是新媳妇,去了伯伯家,他们又要愁给我见面礼,给他们也添麻烦。为这个,我心里很不高兴。

后来,伯妈托婆婆给她的小儿子找媳妇,说是到我们这边来做女婿都行,只要离开月湖就好。

那时,伯妈的大儿子已经三十多了,还是单身。在农村,三十多岁寻不到媳妇,那这辈子也就是光棍的命了。伯妈担心小儿子也和哥哥一样,想,即使到女方家入赘,也比窝在月湖打一辈子光棍好。

我第一次到月湖是他的堂弟结婚。

那是一个冬天。漫天纷飞的雨丝,丝丝冷入骨髓。干枯的树木在风里发出沙沙的响声,偶尔未落光的叶子被风吹落,迅疾被风带到很远的地方。月湖带着潮湿的灰暗,在发粘的,弯曲的土路上,蛇一般伸向寂静的深处。

他骑自行车带着我,而车至月湖,是怎么也骑不动了。我们找来两截树枝,边走边刮车胎上的泥,前叉、后刹上的泥,刮脚板上的泥。他冲我苦笑,我不断地刮泥,小心翼翼地想把脚放入路边稍微不那么粘的枯草上。

 

 

   月湖真是个好地方。”车行路上,开车的师傅这样对我们说。

   我轻轻笑:“以前可真不咋地!”

   “嗯,以前是个水窝子,现在是虾稻种养优质高产示范基地了。”

   “我没有去过,我不知道。”同行的人说。

   “我来过两次,第二次来感觉还可以,水看起来漂亮的。”

   我们的车子从五孔闸经过到达公路边的小院时,一个身着白短袖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

   这是一座朴素、静雅的院子。院子两边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那浓浓的绿晕染着暮春的阳光,让人无端觉得清净、清明、美好。

   我看看这棵树,摸摸那棵树,忍不住问:“怎么这么多的树呀?”

   “哦,这是一个苗木基地呢。你看,后面的更多。”中年男子说。

   我们一行人边说边在他的带领下拐进院子一边的小路。绿草茵茵,深绿浅绿的草,它们互相拥抱着,拥挤着。猪殃殃、狗牙草,地米菜,鸭拓草,野韭菜,野蒿草,婆婆纳……

“哇,如果这里喂一头猪该多么好。我小时候每天要愁打猪草,住在这里就不会愁了。”有人惊呼。

我浅浅笑。想起童年时,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两眼寻觅猪草的日子。忽然,一声鸟雀的叫声牵动我的目光,高大的三角枫此时并未红去,偶尔显现的几片红叶也仅仅是淡淡的红晕。

中年男子边走边告诉我们经过的树木的名字:龙柏。红枫。红叶碧桃。罗汉松。大叶黄杨。银杏。桂树。紫薇。红桎木。垂柳。杜鹃。……

我悄悄问旁边的人:“他是谁呀?懂这么多的植物。”

“这里的书记。龚书记。他想把这里搞成生态文明旅游村的。”

几只鸡不知从何处钻了出来。阳光落下的斑点落在它们油光发亮的鸡翅上,生动地美。

“这里真的可以喂好多的鸡鸭哦。草丛里的草和虫子就是这些鸡鸭天然的粮食呢。”有人说。

“是的,是有人在这里喂了鸡鸭鹅。那就不是菜场里卖的鸡鸭鹅,真正的土鸡土鸭土鹅哦。”龚书记说。

“月湖的人住在这里有口福了。”我们笑。

龚书记也笑,“今天让你们也享享口福。正宗的土鸡,新鲜的小龙虾,无污染的虾稻米。”

 

 

远远地,就看见红色的“小龙虾交易市场”几个大字高高挂起。

路上,行人、三轮车、卡车、私家车往来。

到达小龙虾交易市场时,一股特有的小龙虾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我似乎能看见小龙虾湿润与腥味的混合体,在四月末的阳光里扑腾。而卖虾人与买虾人的笑脸正沿着春的脉络陶然。

“这虾多少钱一斤?”

“最小的十块。最大的四十块。中等的价格不等,就看您要哪些呢?这篓是三十,这篓是二十,还有这篓是二十五……”

小龙虾是不知道自己的命运的。窸窸窣窣里,一只只虾子爬着,拱着,不老实的甚至跃出了篓子,掉了下来,滚了出来,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说:“又出来了!又出来了!”

卖虾的人、买虾的人根本无暇顾及,看也不看一眼,我们叫得急了,他们才说:“你们想要就拿去吧。”

于是,就有胆大的人伸出两只手指,悄悄地去拈那只虾。那虾似有感应似的,手指明明还离得老远,它却张牙舞爪地横了过来。抓虾的人虾子没有捉到,却吓得大呼小叫起来。旁边月湖村的小孩儿走了过来,轻轻拈起,丢进篓子,得意地冲我们笑。

有人说:“不得了,月湖的虾子认人呢。”又是一阵笑。

而交易并未停止。分拣的,称称的,装篓的,高高的篓子堆得齐了屋檐,大货车一辆接一辆,来来往往。

几个妇人面带微笑,戴着橡胶手套忙的不亦乐乎。大的小的虾子在她们手中一一分拣开来。你根本看不清她们的手怎样在动,而那虾子却已经分到了它该去的地方。

有拿了相机的男人在喊:“来,来,给你们做个宣传啊,拣最大的虾子,我们来给你们拍一拍。”

女人们就羞涩地笑,脸抬起来,看一眼,又低下了头。

“别不好意思呀。真的,给你们拍拍,到电视台播一播,把月湖的名声打出去。”

女人们就互相看了看,又笑,依然羞涩的样子,不过,这次她们两手拣了大龙虾提了起来,说:“看,我们月湖的小龙虾大吧。”

大家都说:“大。真大的。这爪子,都够喝二两酒啦。”

于是,有相机的,无相机的,无不拿起自己的相机、手机拍了起来。

有觉得拍得不过瘾的,居然搬了高凳子,站了上去拍。

有在后面拍不到的,就喊:“你们前面的拍好没有呀?拍好了就让一让,让我们后面的也好拍一张呀。”

一时间,人声喧哗,笑语嫣然。

旁边,有中年男子正在点钞。

“您一个早晨卖多少钱呀?”

“三四千吧。”男子笑笑。

“哦,那可观哟。”

“一般一般。多的一天卖一万多啦。”

与同行的人相视一笑,心生嫉妒呀!

“月湖这名字可真好听的。”我说。

男子转过头,问我们:“知道为什么叫月湖吗?”

“是不是月湖的形状像月亮啊?”旁边有人道。

“这是一种说法。不过,那时候老人们取月湖这个名字,是因为这里穷。人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解放前的月湖土匪多。土匪凶呀,月湖人种什么,土匪就抢什么,月湖人要活下去呀,只有等到月上柳梢,才敢悄悄摸到湖里去打鱼摸虾,捉泥鳅,挖黄鳝,采莲挖藕过活,后来,大家伙就叫这里月湖了。”

“反正这个名字好,听起来蛮好听的。”

“那是现在日子好过了就觉得好听。我们以前可不觉得好听,只想着离开这个水窝窝呢。”

我的眼前浮现第一次来月湖的情形。烂泥糊住了我们的脚,我们的车,走,走不动,推,推不动,茫然四顾里,我不知是怎么一步步挨到伯妈家的。而当伯妈的土房子在渐大的雨里出现的我的面前时,我的心莫名地又多生出了几分凉意。房舍浸在水里,屋檐下被淹没的柴禾滴着水,一棵老树在风里摇摆,有未落完的枯叶在枝头摇摇欲坠,那叶子是无力的,却仍然起伏着,偶尔落下的一片,急匆匆地飞远。我们无法靠近伯妈的房子,只好站在路边大声喊她。伯妈出来,看见我们,她搓着手,难为情地笑,又连忙转身喊堂哥,要他穿了雨靴来,把我们背进去。

岁月走远,男子和我说着月湖的过去,似乎在说着与月湖无关的日子。

是的,叙述是冷静的。但我从平静的水面下看到了涌动的暗流。因为我知道,每一片土地上都铭刻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村庄无数生命的饥寒冷暖。那样艰辛的日子,被风带走,被岁月带走。

人间依旧。这个世界上,那么多挣扎在最底层的人还在继续挣扎。那么多挣扎出来的人在讨论如何活得更加高贵。唯有记忆消失在烟火里,唯有风在不息地吹……

 

 

从月湖桥过去,走上一条乡村公路,隔着车窗往外看,两边的树木延绵葱郁,沟渠里,绿色的水草翠微,与倒映在水中的浮云组成一幅简淡的水墨图。

再行,再走,车停了下来。

“怎么停车了?”师傅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车窗往外看。

前面的人早已下车。

阳光不管不顾地倾泻下来。有女人连忙一边扯起外衣遮挡热情的阳光,一边施施然随人群进入田野深处。

我习惯性地低头走路。

我的脚下,一条小径被草簇拥着通向远方。草呀,草,乡村的草,无处不在的草。

盘根草紧贴地面。听父亲说,他们小时候扯了盘根草去卖,一分两分钱一斤,换了钱读书。月湖村的老人也一定扯过盘根草去换了钱,零用过活吧?

苍耳草长得很高了,散散碎碎的苍耳在风里轻摇,暗红(或者说是绛色)的色彩总让我想忍不住思索,是不是这样的色彩才让它在成熟后的风里,散发那样独特的气味呢?

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撑起白色的降落伞在风中消散。我的目光追随那些细小的茸毛,不知它们会飘零到何方?

其实,人如草芥。尘世里,我们不过是顺从风的安排,在人间里漂浮、坠落、生根、发芽,生长、繁茂、枯萎、老去……周而复始。

忽然,一片桃林出现在我们面前。油光发亮的桃子一个个似染了红晕的少女,在枝头美目流转、浅笑嫣然。

“这里的桃子怎么这样漂亮呀?”

“这是油桃。外表像李子一样光滑,味道和桃子一样可口。”。

“可以吃了吗?”有人问完自己先笑了起来。

“嗯,差不多了吧。你们想吃摘一个尝尝不就知道了。”

桃林外,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话。

桃林是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的。它只顾在我们面前美着。桃叶碧绿,油桃光鲜,带着月湖的灵气,灵韵,有一种水润之美,令人惘然不知今夕何夕,今世何世。

有女人们终是没有忍住,进入桃林,摘了桃子,吃了起来,也拍了起来。

于是,一行人都钻了进去,碧绿的桃林里,我们看看这个桃子,拍拍那个桃子。

这时,龚书记走了过来,问:“感觉怎么样?”

“挺好的呀。”大家笑呵呵地说。

“我以后还想带着月湖村人在高地上种吊瓜,种时令的蔬果,吸引你们到月湖来玩,来采摘。低洼地呢,月湖人就养虾,种稻子,养莲藕,种红菱,要让你们无论什么季节来了,都觉得月湖好看,好吃还好玩。”

我仔细看了看这个男人,高个,平头。聊着他梦想中的月湖,他的眼睛有一种亮光闪耀。

而我的眼前,似乎看见月湖村的土地上:黄瓜牵着藤爬上了竹架;豇豆有的还在开着紫花,有的已经发青、变硬,垂着细细的小身子;青椒有着骄人的绿耳朵;茄子油光发亮;西红柿鲜艳欲滴;在风中,瓜叶丝绒似的簌簌作响,晨光里,浓郁的芳香弥漫,行走时仿佛可以带动它们的香气……

自然如此美好。人们把身影印在月湖,平静而安详地走进生活。

一只鸟鸣叫着飞过。

鸟鸣是撩人的,储满了春的蓬勃,夏的热情。这声音穿过月湖白白的水,一波一波都是生动的呼吸。

 

 

“龚书记,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看养虾基地呢?我们今天可是专门来看月湖的虾稻田的,怎么也得让我们见识见识吧。”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哦,既然来了,怎么也得去看看,不过,这会过了清晨,起虾的人不多了。大家伙一般都是赶早起来起了虾好卖的。”

“只要有就行。”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养虾基地走去。

阳光似乎是哗啦啦地泼下来一般。

阳光下,月湖的水是清澈的,明朗的。

去往养虾基地的道路两边的树木是挺拔的,葱茏的。

“月湖种的树木和一般的村庄不一样呢。”我说。

“是的,我们这里有苗木基地,自然村里种植的树木品种会多一些。”

“这个树是什么树?”我指向旁边红叶子的树问。

“红叶石楠。”

一路行去,路边的树木不尽相同。冬青树,树状月季,紫薇,垂柳,杜鹃……

“为什么要种这么多品种的树木呢?”我忍不住又问。

“希望以后生态文化旅游村搞起来以后,城里人来月湖,可以领略到四季不同的景色呀。像冬青是常绿的绿色乔木,树状月季每季都可以开花,而紫薇又叫百日红,它的花期长,也好看。这样树呀,花呀,草的什么都有了,而且月湖空气又好,又有无污染的虾稻米吃,又有虾稻田里纯野生的泥鳅鳝鱼,又可以让你们自己种菜种瓜,那样你们来了还想来,来了还想来,就可以带动月湖的经济了。”

龚书记边走边向我们描绘着他心中的月湖梦。我们听了,都笑了起来,由衷地赞叹龚书记是个人才,月湖村人有他领头,是福气。

“其实,人都是被逼的。我也是穷怕了,才想方设法找路子的。”

我们边走边聊,不一会儿就看见了前方竖起的高高的牌匾。牌匾的背景上,金色的稻田紧靠着红瓦白墙,一池碧水前方,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格外显眼。牌匾上写着“月湖村虾稻种养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几个大字。

我们的眼前,铺开一片荡漾着涟漪的水面。一叶小舟滑行,青黄的竹篙轻点,小舟推开几米,船上的人蹲了下来,不知他从哪里摸出长长的、折叠的虾毫提了起来,只见大大小小的虾受惊一般,纷纷下跌。好几个虾掉了出来,我们连声说:“哎呀,虾跑了,虾跑了……”

小船上的人看我们一眼,笑笑:“跑了就跑了,跑的都是小的。太小了,就让它们长在这里,等大了再收不迟。”

“哦——”我们不觉为自己大惊小怪而沉默了。

 

停靠在“到了呀,蛮快的哟。”有人边走边说,边拿出手中的相机开始拍摄。

以前我在外打工,想多挣点钱改变自己家的境况,后来春节回家,村干部到我家,希望我留下来在村里做,我就想,既然大家瞧得起我,我就有责任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可月湖这地方太穷了,留不住人,人都想离开这个水窝子,怎么办呢?我没有办法改变月湖低洼的状况,想到我在外面看见人家在水田里养虾,我就想,月湖水田多,或许我可以通过养小龙虾把月湖的式劣变为优势呢。”

 

哦,月湖人家的门楣上已经插好了菖蒲,浸在木盆里糯米、粽叶,等着坐在旁边的老人笑容可掬地裹起一个个菱形的梦吧?!

 

 

 

月湖,悦梦

文、莲叶

从月湖出来时已近下午四点,有点恍恍然,沉醉不知归路,走到平坦的公路,目光所及处,到处是一片潋滟的春色。

阳光在缎子似的水面上撒了碎金子。乡村公路边的沟渠里,莲叶小小的圆浮在水面,带着冥冥中的洁净感。

蔓延的绿植,在阳光照耀下,呈现的绚丽颜色,与蓝蓝的湖水相映衬,像一幅美好的图画。

而月湖村里的小楼,一幢幢看起来干净、整洁,门前晾衣绳上轻轻拂动的衣物,村民怡然自得的姿势,端的是一派过日子的喜气洋洋。

忽然想,如果老了,是不是也可以生活在月湖呢?

一所朴素的小院,有翠竹绕舍,有阡陌纵横,有鸟雀叽喳,有鸡鸭踱步。小雨落在暮色里,小雨落在村里的稻田里,小雨钻进我白花花的鬓发里。云水茫茫,闲散时光。

其实,对于月湖,我并不陌生。

知道月湖,是在十几年前。他的伯伯,就住在月湖村。

结婚后,夫来给伯伯拜年,也不带我,说月湖是水洼地,路不好走,我去了,是他的负担,又说伯伯家本来就穷,我是新媳妇,去了伯伯家,他们又要愁给我见面礼,给他们也添麻烦。为这个,我心里很不高兴。

后来,伯妈托婆婆给她的小儿子找媳妇,说是到我们这边来做女婿都行,只要离开月湖就好。

那时,伯妈的大儿子已经三十多了,还是单身。在农村,三十多岁寻不到媳妇,那这辈子也就是光棍的命了。伯妈担心小儿子也和哥哥一样,想,即使到女方家入赘,也比窝在月湖打一辈子光棍好。

我第一次到月湖是他的堂弟结婚。

那是一个冬天。漫天纷飞的雨丝,丝丝冷入骨髓。干枯的树木在风里发出沙沙的响声,偶尔未落光的叶子被风吹落,迅疾被风带到很远的地方。月湖带着潮湿的灰暗,在发粘的,弯曲的土路上,蛇一般伸向寂静的深处。

他骑自行车带着我,而车至月湖,是怎么也骑不动了。我们找来两截树枝,边走边刮车胎上的泥,前叉、后刹上的泥,刮脚板上的泥。他冲我苦笑,我不断地刮泥,小心翼翼地想把脚放入路边稍微不那么粘的枯草上。

 

 

   月湖真是个好地方。”车行路上,开车的师傅这样对我们说。

   我轻轻笑:“以前可真不咋地!”

   “嗯,以前是个水窝子,现在是虾稻种养优质高产示范基地了。”

   “我没有去过,我不知道。”同行的人说。

   “我来过两次,第二次来感觉还可以,水看起来漂亮的。”

   我们的车子从五孔闸经过到达公路边的小院时,一个身着白短袖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

   这是一座朴素、静雅的院子。院子两边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那浓浓的绿晕染着暮春的阳光,让人无端觉得清净、清明、美好。

   我看看这棵树,摸摸那棵树,忍不住问:“怎么这么多的树呀?”

   “哦,这是一个苗木基地呢。你看,后面的更多。”中年男子说。

   我们一行人边说边在他的带领下拐进院子一边的小路。绿草茵茵,深绿浅绿的草,它们互相拥抱着,拥挤着。猪殃殃、狗牙草,地米菜,鸭拓草,野韭菜,野蒿草,婆婆纳……

“哇,如果这里喂一头猪该多么好。我小时候每天要愁打猪草,住在这里就不会愁了。”有人惊呼。

我浅浅笑。想起童年时,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两眼寻觅猪草的日子。忽然,一声鸟雀的叫声牵动我的目光,高大的三角枫此时并未红去,偶尔显现的几片红叶也仅仅是淡淡的红晕。

中年男子边走边告诉我们经过的树木的名字:龙柏。红枫。红叶碧桃。罗汉松。大叶黄杨。银杏。桂树。紫薇。红桎木。垂柳。杜鹃。……

我悄悄问旁边的人:“他是谁呀?懂这么多的植物。”

“这里的书记。龚书记。他想把这里搞成生态文明旅游村的。”

几只鸡不知从何处钻了出来。阳光落下的斑点落在它们油光发亮的鸡翅上,生动地美。

“这里真的可以喂好多的鸡鸭哦。草丛里的草和虫子就是这些鸡鸭天然的粮食呢。”有人说。

“是的,是有人在这里喂了鸡鸭鹅。那就不是菜场里卖的鸡鸭鹅,真正的土鸡土鸭土鹅哦。”龚书记说。

“月湖的人住在这里有口福了。”我们笑。

龚书记也笑,“今天让你们也享享口福。正宗的土鸡,新鲜的小龙虾,无污染的虾稻米。”

 

 

远远地,就看见红色的“小龙虾交易市场”几个大字高高挂起。

路上,行人、三轮车、卡车、私家车往来。

到达小龙虾交易市场时,一股特有的小龙虾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我似乎能看见小龙虾湿润与腥味的混合体,在四月末的阳光里扑腾。而卖虾人与买虾人的笑脸正沿着春的脉络陶然。

“这虾多少钱一斤?”

“最小的十块。最大的四十块。中等的价格不等,就看您要哪些呢?这篓是三十,这篓是二十,还有这篓是二十五……”

小龙虾是不知道自己的命运的。窸窸窣窣里,一只只虾子爬着,拱着,不老实的甚至跃出了篓子,掉了下来,滚了出来,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说:“又出来了!又出来了!”

卖虾的人、买虾的人根本无暇顾及,看也不看一眼,我们叫得急了,他们才说:“你们想要就拿去吧。”

于是,就有胆大的人伸出两只手指,悄悄地去拈那只虾。那虾似有感应似的,手指明明还离得老远,它却张牙舞爪地横了过来。抓虾的人虾子没有捉到,却吓得大呼小叫起来。旁边月湖村的小孩儿走了过来,轻轻拈起,丢进篓子,得意地冲我们笑。

有人说:“不得了,月湖的虾子认人呢。”又是一阵笑。

而交易并未停止。分拣的,称称的,装篓的,高高的篓子堆得齐了屋檐,大货车一辆接一辆,来来往往。

几个妇人面带微笑,戴着橡胶手套忙的不亦乐乎。大的小的虾子在她们手中一一分拣开来。你根本看不清她们的手怎样在动,而那虾子却已经分到了它该去的地方。

有拿了相机的男人在喊:“来,来,给你们做个宣传啊,拣最大的虾子,我们来给你们拍一拍。”

女人们就羞涩地笑,脸抬起来,看一眼,又低下了头。

“别不好意思呀。真的,给你们拍拍,到电视台播一播,把月湖的名声打出去。”

女人们就互相看了看,又笑,依然羞涩的样子,不过,这次她们两手拣了大龙虾提了起来,说:“看,我们月湖的小龙虾大吧。”

大家都说:“大。真大的。这爪子,都够喝二两酒啦。”

于是,有相机的,无相机的,无不拿起自己的相机、手机拍了起来。

有觉得拍得不过瘾的,居然搬了高凳子,站了上去拍。

有在后面拍不到的,就喊:“你们前面的拍好没有呀?拍好了就让一让,让我们后面的也好拍一张呀。”

一时间,人声喧哗,笑语嫣然。

旁边,有中年男子正在点钞。

“您一个早晨卖多少钱呀?”

“三四千吧。”男子笑笑。

“哦,那可观哟。”

“一般一般。多的一天卖一万多啦。”

与同行的人相视一笑,心生嫉妒呀!

“月湖这名字可真好听的。”我说。

男子转过头,问我们:“知道为什么叫月湖吗?”

“是不是月湖的形状像月亮啊?”旁边有人道。

“这是一种说法。不过,那时候老人们取月湖这个名字,是因为这里穷。人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解放前的月湖土匪多。土匪凶呀,月湖人种什么,土匪就抢什么,月湖人要活下去呀,只有等到月上柳梢,才敢悄悄摸到湖里去打鱼摸虾,捉泥鳅,挖黄鳝,采莲挖藕过活,后来,大家伙就叫这里月湖了。”

“反正这个名字好,听起来蛮好听的。”

“那是现在日子好过了就觉得好听。我们以前可不觉得好听,只想着离开这个水窝窝呢。”

我的眼前浮现第一次来月湖的情形。烂泥糊住了我们的脚,我们的车,走,走不动,推,推不动,茫然四顾里,我不知是怎么一步步挨到伯妈家的。而当伯妈的土房子在渐大的雨里出现的我的面前时,我的心莫名地又多生出了几分凉意。房舍浸在水里,屋檐下被淹没的柴禾滴着水,一棵老树在风里摇摆,有未落完的枯叶在枝头摇摇欲坠,那叶子是无力的,却仍然起伏着,偶尔落下的一片,急匆匆地飞远。我们无法靠近伯妈的房子,只好站在路边大声喊她。伯妈出来,看见我们,她搓着手,难为情地笑,又连忙转身喊堂哥,要他穿了雨靴来,把我们背进去。

岁月走远,男子和我说着月湖的过去,似乎在说着与月湖无关的日子。

是的,叙述是冷静的。但我从平静的水面下看到了涌动的暗流。因为我知道,每一片土地上都铭刻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村庄无数生命的饥寒冷暖。那样艰辛的日子,被风带走,被岁月带走。

人间依旧。这个世界上,那么多挣扎在最底层的人还在继续挣扎。那么多挣扎出来的人在讨论如何活得更加高贵。唯有记忆消失在烟火里,唯有风在不息地吹……

 

 

从月湖桥过去,走上一条乡村公路,隔着车窗往外看,两边的树木延绵葱郁,沟渠里,绿色的水草翠微,与倒映在水中的浮云组成一幅简淡的水墨图。

再行,再走,车停了下来。

“怎么停车了?”师傅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车窗往外看。

前面的人早已下车。

阳光不管不顾地倾泻下来。有女人连忙一边扯起外衣遮挡热情的阳光,一边施施然随人群进入田野深处。

我习惯性地低头走路。

我的脚下,一条小径被草簇拥着通向远方。草呀,草,乡村的草,无处不在的草。

盘根草紧贴地面。听父亲说,他们小时候扯了盘根草去卖,一分两分钱一斤,换了钱读书。月湖村的老人也一定扯过盘根草去换了钱,零用过活吧?

苍耳草长得很高了,散散碎碎的苍耳在风里轻摇,暗红(或者说是绛色)的色彩总让我想忍不住思索,是不是这样的色彩才让它在成熟后的风里,散发那样独特的气味呢?

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撑起白色的降落伞在风中消散。我的目光追随那些细小的茸毛,不知它们会飘零到何方?

其实,人如草芥。尘世里,我们不过是顺从风的安排,在人间里漂浮、坠落、生根、发芽,生长、繁茂、枯萎、老去……周而复始。

忽然,一片桃林出现在我们面前。油光发亮的桃子一个个似染了红晕的少女,在枝头美目流转、浅笑嫣然。

“这里的桃子怎么这样漂亮呀?”

“这是油桃。外表像李子一样光滑,味道和桃子一样可口。”。

“可以吃了吗?”有人问完自己先笑了起来。

“嗯,差不多了吧。你们想吃摘一个尝尝不就知道了。”

桃林外,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话。

桃林是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的。它只顾在我们面前美着。桃叶碧绿,油桃光鲜,带着月湖的灵气,灵韵,有一种水润之美,令人惘然不知今夕何夕,今世何世。

有女人们终是没有忍住,进入桃林,摘了桃子,吃了起来,也拍了起来。

于是,一行人都钻了进去,碧绿的桃林里,我们看看这个桃子,拍拍那个桃子。

这时,龚书记走了过来,问:“感觉怎么样?”

“挺好的呀。”大家笑呵呵地说。

“我以后还想带着月湖村人在高地上种吊瓜,种时令的蔬果,吸引你们到月湖来玩,来采摘。低洼地呢,月湖人就养虾,种稻子,养莲藕,种红菱,要让你们无论什么季节来了,都觉得月湖好看,好吃还好玩。”

我仔细看了看这个男人,高个,平头。聊着他梦想中的月湖,他的眼睛有一种亮光闪耀。

而我的眼前,似乎看见月湖村的土地上:黄瓜牵着藤爬上了竹架;豇豆有的还在开着紫花,有的已经发青、变硬,垂着细细的小身子;青椒有着骄人的绿耳朵;茄子油光发亮;西红柿鲜艳欲滴;在风中,瓜叶丝绒似的簌簌作响,晨光里,浓郁的芳香弥漫,行走时仿佛可以带动它们的香气……

自然如此美好。人们把身影印在月湖,平静而安详地走进生活。

一只鸟鸣叫着飞过。

鸟鸣是撩人的,储满了春的蓬勃,夏的热情。这声音穿过月湖白白的水,一波一波都是生动的呼吸。

 

 

“龚书记,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看养虾基地呢?我们今天可是专门来看月湖的虾稻田的,怎么也得让我们见识见识吧。”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哦,既然来了,怎么也得去看看,不过,这会过了清晨,起虾的人不多了。大家伙一般都是赶早起来起了虾好卖的。”

“只要有就行。”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养虾基地走去。

阳光似乎是哗啦啦地泼下来一般。

阳光下,月湖的水是清澈的,明朗的。

去往养虾基地的道路两边的树木是挺拔的,葱茏的。

“月湖种的树木和一般的村庄不一样呢。”我说。

“是的,我们这里有苗木基地,自然村里种植的树木品种会多一些。”

“这个树是什么树?”我指向旁边红叶子的树问。

“红叶石楠。”

一路行去,路边的树木不尽相同。冬青树,树状月季,紫薇,垂柳,杜鹃……

“为什么要种这么多品种的树木呢?”我忍不住又问。

“希望以后生态文化旅游村搞起来以后,城里人来月湖,可以领略到四季不同的景色呀。像冬青是常绿的绿色乔木,树状月季每季都可以开花,而紫薇又叫百日红,它的花期长,也好看。这样树呀,花呀,草的什么都有了,而且月湖空气又好,又有无污染的虾稻米吃,又有虾稻田里纯野生的泥鳅鳝鱼,又可以让你们自己种菜种瓜,那样你们来了还想来,来了还想来,就可以带动月湖的经济了。”

龚书记边走边向我们描绘着他心中的月湖梦。我们听了,都笑了起来,由衷地赞叹龚书记是个人才,月湖村人有他领头,是福气。

“其实,人都是被逼的。我也是穷怕了,才想方设法找路子的。”

我们边走边聊,不一会儿就看见了前方竖起的高高的牌匾。牌匾的背景上,金色的稻田紧靠着红瓦白墙,一池碧水前方,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格外显眼。牌匾上写着“月湖村虾稻种养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几个大字。

我们的眼前,铺开一片荡漾着涟漪的水面。一叶小舟滑行,青黄的竹篙轻点,小舟推开几米,船上的人蹲了下来,不知他从哪里摸出长长的、折叠的虾毫提了起来,只见大大小小的虾受惊一般,纷纷下跌。好几个虾掉了出来,我们连声说:“哎呀,虾跑了,虾跑了……”

小船上的人看我们一眼,笑笑:“跑了就跑了,跑的都是小的。太小了,就让它们长在这里,等大了再收不迟。”

“哦——”我们不觉为自己大惊小怪而沉默了。

 

停靠在“到了呀,蛮快的哟。”有人边走边说,边拿出手中的相机开始拍摄。

以前我在外打工,想多挣点钱改变自己家的境况,后来春节回家,村干部到我家,希望我留下来在村里做,我就想,既然大家瞧得起我,我就有责任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可月湖这地方太穷了,留不住人,人都想离开这个水窝子,怎么办呢?我没有办法改变月湖低洼的状况,想到我在外面看见人家在水田里养虾,我就想,月湖水田多,或许我可以通过养小龙虾把月湖的式劣变为优势呢。”

 

哦,月湖人家的门楣上已经插好了菖蒲,浸在木盆里糯米、粽叶,等着坐在旁边的老人笑容可掬地裹起一个个菱形的梦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