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儿一个人的时候最喜欢在门口玩过家家。
瓦片,石子,青草,菜花,树枝……,在她的眼睛里,手心里,都有了不同的新鲜。
她常常一个人在那里切呀,炒呀,炖呀,忙的不亦乐乎。还端了过来,要我假装吃。我不吃,她就说,妈妈,你吃一下嘛。为了不让她失望,我会吧嗒吧嗒几下嘴巴,表示在吃,然后说,嗯,不错,好吃。
记得童年的我也是爱过家家的。
我玩过家家多半在篱笆边。随手揪几片菜叶,用半头砖垒灶,用缺口的碗装菜,用杉树的细条作筷子,端一把椅子在旁边,上面放个枕头或是旧袄当娃娃。甚至学鸡叫,表示一天的开始,又开始玩,乐此不疲。
长大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十七八岁那年和一般大的女孩们一起到长江边上野炊。在我的感觉里,野炊和过家家差不多。
记得那是一个三月,油菜花盛放的季节。
我们来到离二圣寺不远的江滩。眼前,一江碧水流淌。江对岸,金黄的油菜花,碧绿的麦田,高高的树木,低矮的房屋。我们或坐,或蹲。我们身边,野生的花,野生的草自由自在地生长。
而江滩如一片绿色的毯子。绿毯随风起伏,点缀其间的野花天真烂漫。麻雀叽叽喳喳,蜜蜂嗡嗡,蝴蝶飞舞。一江春水苍苍茫茫,含着辽阔的水香。
同行的人有按捺不住的,起身寻来石头,砖块,摞起来,垒灶。大家嘻嘻哈哈,拾柴禾,掐辣菜,淘米,从袋子里掏出带来的锅、盆、碗、香肠、腊鱼、火腿肠、榨菜丝什么的,切的切,洗的洗。个个脸上泛着光,堆着笑。
记得我们带的锅不大。也还都是孩子,也没有谁太会弄得吃,不过是把香肠腊鱼煮熟,辣菜简单淖水,简单爆炒,人很多,一锅饭根本不够吃,就每个人盛一小碗,边吃边玩,边吃边等。吃的时候灶里的柴禾不够了,大家只好嘻嘻哈哈端着碗去寻柴,你一截我一截地寻了来。
后来,我们一起去了二圣寺,一大群女孩子,到了庙前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或许,是心里住着的菩萨让我们庄严吧。
我已经忘了那天我跪在蒲团前想了些什么。只记得我面前是披着大红袍子的菩萨。
“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那天去斑竹垱,那么多人一起吃烧烤,我又一次想起了曾经一起玩的女孩,她们像一朵朵花,存于我的心间,更带着我青春的影子,在某一刻里冒了出来,给我以温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