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散文:小桥村的旧时光(5)
(2015-09-22 14:00:55)
标签:
莲叶散文。原创。杂谈 |
分类: 散文 |
端午
小桥村的芦苇叶子大都生长在瓦池河边。碧绿的芦苇叶子有一股子清新的气味。那时的我是不知道它就是《诗经》里最著名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里的蒹葭。只是莫名的,我就喜欢它。我想,大约是芦苇安静安谧的姿态让我有亲近之感。
我父亲拿了柴刀去斫来黄经草和艾蒿。黄经草用来扎粽子。艾蒿挂在门楣辟邪。到了晚上,母亲用艾蒿熬了水,要我们一人喝一碗,还给我们洗澡,说是喝了,洗了艾蒿水夏天蚊虫不染身。
端午最重要的当然是包粽子。母亲把芦苇叶子的两端用剪刀剪去,用清水煮了包粽子。洁白细长的糯米是田里长的,芦苇是地里生的,黄经草也是地里生出来的,用先一年捡来的晒干了的树兜在大锅里慢慢煮,慢慢熬。风不断地吹来,植物的清香在小院里不断地游走,很温和,很自然,真实又卑微。
父亲会说端午是纪念屈原的日子。还告诉我们屈原是楚大夫,楚就是楚国,我们这里就曾经属于楚国。呵,那时,心里会无端生出几分自豪。
我看电影知道端午喝雄黄酒了可以除蛇虫百脚。白蛇娘娘就是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吓死了许仙。白蛇娘娘与许仙的故事小桥村人自然是知道的,因为全中国的人都知道呀。白蛇娘娘真正好看,只是喝酒了在床上现出原形的镜头,把我吓得躲在了妈妈的怀里了。
端午也是女儿出嫁了归宁娘家的好日子。我母亲是在家吃老米,总会在端午前夕就包好粽子,要我和弟弟送到两边的婆婆家去。我们是乐意去的,送了粽子过去,两边的婆婆总会给我们一角两角的纸票让我们带回来,那样,我们就可以用它买肖老汉的泡粑粑与栀子花,买小商店里的瓜子糖果了。
乡下人大都会在先一天准备好新鲜的蔬菜挑到集市上去卖,给孩子们换油条包子馒头吃。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小桥村人过端午会做包子做馒头。新麦刚收,也不知是谁家弄来了老面,发起了包子馒头,而后,全村的人都做出了包子馒头。初夏的阳光里,空气里都流淌着新麦的味道。其实,包子呢,仅仅是菜包子。馒头,顶上点了红,好看得很,像桃子。
说到桃子,那时我婆婆种了桃树,到农历五月,桃子熟了,半青半红的桃子咬开会有甜汁汁、红艳艳的汁水。婆婆留到端午那日,用大葫芦瓢装得满满的给我们,放在桌子中央,堆起来,小山一样。
我隔壁的阿姨出嫁端午回家,不知如何她就变成客人了。手上拧着大包小包回娘家,她母亲呢,也杀了鸡专门款待她。她过来和我母亲说话,我母亲请她喝茶,客客气气的,她呢,也安详地坐着,看见我,叫我的小名,而且站起来,从口袋里摸出糖来给我,亲热得很。还给我折纸扇,我满心都是欢喜,只觉得节气真是夏天了,又可以穿花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