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二十中附小坐落在天津市最繁华的南京路上,可谓“巴掌大的学校”。处在这样的闹市区,面临无法扩展的校园环境,学校的特色教育从何做起?该校校长李群莉自信地说:“不怕学校小,只要精雕细刻,把教育做强、做精、做细,照样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生找到了学习、生活的快乐。
走进二十中附小,你会发现该校领导班子在“小”字上做足了文章。教学楼被划分成“快乐童年”“智慧之树”和“放眼世界”三大教育主题区:“快乐童年”区结合创建“全国语言文字示范校”工程,通过三幅图画展现了汉字的演化过程,使学生从视觉上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智慧之树”区结合科研课题,师生共绘知识之树,理清知识脉络,掌握学习要领;“放眼世界”区通过采撷国内外热点新闻事件等,开阔学生的视野。
围绕三大教育主题,学校还设立了规范区、文化区、阅读区和展示区等四个教育功能区。尽管学校占地面积小,运动场地不足,但校领导巧妙安排和使用好校园内的每一寸空间。他们改造了体操台、升旗台,新建了运动休闲区,拆除了院内围栏,延长了跑道的长度。学校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保证大课间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增加了往返跑、环形跑、单腿交换跳、篮球等体育项目,阳光体育运动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教学楼一楼大厅的橱窗里,陈列着各种精美的软陶工艺品,件件栩栩如生。一打听才知道,这些作品都出自学生之手。为发扬“精在教学,亮在育人“的办学思想,二十中附小研发出低、中、高三个阶段的软陶校本教材,并制定出相应的软陶艺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等。其实,该校不少教学改革实验都源自于教学中的某些小细节。
预习可以说是课堂教学中最细微的一个环节,往往不被重视。但二十中附小却以“有效预习“为抓手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创设出精品课堂。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预习方法,力求在教学的起始环节就达到高效。
习字也是一个不被学生重视的教学环节。但二十中附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在低、中、高年级分别开展了独具特色的诵读、习字活动。此外,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十中附小还根据学校实际,探寻出“研、严、延”的自主培训方式,激发教师自主成长的愿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李群莉说,我们要创设自己的“求精文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学校的潜力,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校,最终形成优质高效的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