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间信仰之海神崇拜——天后宫

(2014-07-01 11:09:40)
标签:

民间信仰

泉州

旅游

天后宫

分类: 宗教博物馆

       泉州“天后宫”又叫“顺济宫”,位于南门天后路,是全国同类庙宇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天后宫,也是所有同类庙宇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公布)。

       据隆庆《泉州府志》载:“庆元二年(1196年),泉州浯浦海潮庵僧觉全,梦神命作宫,乃推里人徐世昌倡建。寮当筍江巽水二流之汇,番舶客航聚集之地。时罗城尚在镇南桥内,而是宫适临浯浦之上,……历代遣官斋香诣庙致祭。”天后宫历四年告竣。初建即以宋徽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当时庙宇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祀妈祖林默。“郡守望祭海神”原在北宋构筑的法石玄武庙,宝祐元年(1253年)后改在顺济宫。至元十五年(1278年),朝廷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顺济宫改称天妃宫,列入国家祀典。“永乐五年(1405年),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守官重新拓之,而宫宇益崇。”“永乐十三年(1415年),少监张谦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得泉州发自浯江,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曾到此宫行香,祷告海上平安。据《湄洲屿志》卷二载:“康熙十九年(1680年),神助提督万正色克敌厦门,钦差礼部员外郎辛保等,斋香帛诏诰加封致祭。制曰:……特封尔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八月十四日,以军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钦差礼部郎中雅虎等,御书香帛,到湄庙致祭,特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清朝通典》一说乾隆二年(1737年)晋“天后”]。乾隆《泉州府志》卷十六·天后庙则称:“国朝将军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有助顺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遣礼部郎中雅虎致祭。”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知府徐汝澜倡捐重修,自撰碑记说:“嘉庆乙亥秋日……相与鸠庀材,朽者易之,缺者补之。自内至外,治以暨茨,饰以丹。而殿之在柱并易以石……是役也,经始于乙亥(1815年)冬至,丙子(1816年)仲夏告竣,计縻制钱三百余万。”

       现天后宫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但附属文物和神像基本已毁,文革期间为泉州七中的食堂和校办工厂。1990年3月重修,有山门、戏台和正殿等(原山门与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依旧制复原修缮。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放上去的。正面原有悬挂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梳妆楼是天后宫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女性世俗方式修建,是该建筑群比较特殊的规制,后因历史原因而被占为他用。2001年奠基重修。重建后的梳妆楼位于天后宫建筑群的主轴线上,占地400多平方米,面阔五间,高二层,单檐硬山顶。

       宫内的珍贵文物有:正殿前有一对青龙柱,镂空盘龙,势欲腾飞,工艺精湛,右柱更甚。传说有师徒两人,原是郑成功的部下,郑氏失败后,二人隐名埋姓当石匠,此柱是师徒的杰作。初成时,师傅做得比徒弟好,徒儿就闭门改镂,精心构思,有一天大雷雨,有龙盘在室中柱上,蜿蜒久之,雨停才离去,徒弟初甚惊骇,继乃醒悟认真思索,终于把欲飞的龙镂得活灵活现;妈主神座的龛壁背后,于1989年发现一幅覆盖多年,保存完好的明清时代巨幅壁画,面积达二十四平方米,以写实手法表现当时湄洲祖庙的建筑群及摩崖石刻全景,其山石的绘画艺术,则几乎是集宋元名家的传统而加以综合的再创造,构成了海阔天空的宏大气派。

  天后宫在清代,和祭孔子、关公一样,列入祀典,泉州知府等奉旨春秋致祭。道光《晋江县志》卷十五·祀典志载:“天上圣母之祭……每岁颁行祭费银四两二钱,于春秋仲月吉日致祭。帛一,白色,白瓷爵三,铡一,簠二、簋二,笾四,豆四,羊一,豕一。行三跪九叩礼。祝文:维神菩萨化身,至圣至诚。主宰四渎,统御百灵,海不披波,浪静风平,舟航稳载,悉伏慈仁。奉旨崇祀,永享尝蒸。届兹仲春(秋),敬荐平馨。希神庇佑,海晏河清。”

  泉州天后宫从祀千里眼、顺风耳和“二十四司”。

  (1)千里眼、顺风耳:《敕封天后志》卷下载:“(湄洲)西北方有二怪,一号顺风耳,一号千里眼。出没为崇,村民苦之,求之天后。……遂拜伏愿皈正教,时后年二十三。”杨浚《湄洲屿志略》卷二·侍从条称:“神年二十三,收千里眼、顺风耳为将。先二神一善视,一善听,为崇西北,民苦之,求治于神。神曰,此金水之精,乘旺所钟,当以火土克之。乃演况施法,二神遂惧而皈依焉。”这二尊妈祖生前所降伏之怪,或说一姓金,一姓柳,据《湄洲屿志略》卷二说,直到“同治八年(1869年)敕封金、柳二神将为将军,即千里眼、顺风耳也。”千里眼、顺风耳是妈祖的左右臂,为全体信奉妈祖的人所共祀。不管什么地方的妈祖庙,都从祀此二位神祗。泉州天后宫山门两侧,即塑此二神。神像巨大,塑工甚精,惜已不存。

  (2)二十四司:泉州天后宫在山门至大殿两边,塑有东廊十二司、西廊十二司,合称二十四司。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编印的《泉州天后宫简介》对该庙的二十四司神祗加以说明:“廿四司乃天后辅神,各司神职说明如下:北斗星君,司航海方向;雷声普化天尊,司风雷电;水德星君,司天下水的调节;四海龙王,司江河湖海之潮(其中的水族繁殖,直接由妈祖统辖);五显灵官大帝,司天廷;文昌帝君,司文运;哪咤太子,司青少年成长,风火旺盛;七娘夫人,司少年儿童成长;临水夫人,司婴幼哺育,产女安康;文武尊王,司忠义;福德正神,司财运及地方安宁;元帅王府,司代天巡狩,查察人间善恶,有纪王府、朱王府、池王府、温王府、吴王府、田元帅、邢元帅、李元帅、范元帅、康王府、陈武王。”

      在泉州地界,祀妈祖的庙宇主要还有:

      妈祖宫(长春)位于法石社区东段,与文兴古码头、美山古码头相毗邻,与海关泉州常关法石分卡遗址、河泊所遗址、报税口遗址以及美山妈祖宫联通相应,构成了独特的“海丝”聚焦景观。2001年经泉州市人民政府审定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妈祖宫(长春)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殿宇坐北朝南,现存建筑自南而北由拜亭、天井、正殿组成,正殿面阔、进深三间,抬梁式木结构,硬山式屋脊;拜亭四柱脚八卦顶,顶盖采用无梁结构,呈蜘蛛结网状藻井,如回文织锦般华盖,整座宫庙极具闽南传统建筑规制和布局。正殿神龛塑有妈祖雕像,两侧配有“千里眼”、“顺风耳”雕塑。

      顺济宫位于东海镇浔埔村上路角。始建于万历年间,顺治十八年(1661年)扩建,民国二十年(1931年)重修。现存为两进,中有拜亭,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相传,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初夏,施琅征台之前,特到顺济宫求签祈示吉凶,签曰:“皎皎一轮月,清风四海分。将军巡海岛,群盗忙前奔。”这是一支上上签。两年后,施琅特地题匾“靖海清光”前往顺济宫敬奉。“靖海清光”四字有“宁靖海疆乃大清皇朝之光”之义。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式,主祀海神妈祖(有大妈、二妈、三妈),同祀观音菩萨、保生大帝、田都元帅、康王爷、夫人妈、千里眼、顺风耳等。据说施琅平台时莅宫示签灵应,平台后敬奉“靖海清光”木匾一块,现殿为近年重修。

      水尾宫位于德化县水口镇村场村,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内奉妈祖,是研究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德化陶瓷外销史的重要实物。早在元代,德化制造的陶瓷有95%以上通过海运外销。地处石牛山麓的村场村远离海洋,但该地区宋元时代即是德化陶瓷外销刺桐港线路:水口、桂阳、杨梅等地,南下或东进的必经之地。当地村民为祈祷海上陶瓷之路一帆风顺,即修水尾宫供奉妈祖。在离水尾宫不远处,还保留有元代的摩崖石刻。

      因大量的福建人到海外谋生,妈祖信仰遍布全球,许多人出海,要么捧妈祖“分香”(妈祖神符或香火)要么捧妈祖“分灵”(妈祖神像)出行,祈求保佑平安。在海外的妈祖可分为湄洲妈、温陵(泉州)妈和银同(同安)妈三大类。在台湾,以温陵妈影响最广泛,早在元代,泉州人就在澎湖建了“娘妈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