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间信仰之海神崇拜——通远王

(2014-06-29 21:43:58)
标签:

旅游

民间信仰

泉州

通远王

分类: 宗教博物馆

       通远王祠位于丰州镇九日山下延福寺东。南宋时,通远王被官方奉为海神,泉州州官会同市舶司、宗正司的长官,每年夏、冬都要到九日山举行两次典礼,向通远王祈风,迎送番舶往来,至今留下十来方“祈风石刻”。到了元朝,通远王的功能被妈祖取代,从此寂然无闻。

  (1)山神—雨神—海神的演变。通远王即乐山王。民国《永春县志卷廿七·方外志》载:“乐山王,古之隐士也。尝居台峰。俗谓白须公。升仙之后。人为立祠祀之。”该书“卷十六·祠祀志”载:“广福王庙在乐山,盖山神也。宋赐额昭惠。泉守蔡襄祷雨有应,以状闻,封善利王,累加广福显济王号。有从祀二神曰陈福、黄志,皆膺王封。”“昭惠庙在州治西,即乐山行宫。”通远王是唐朝永春乐山的一个老隐士,死后被奉为山神,显圣地域在永春山区,或说其即四川进士李元溥,唐高宗时避难来永春隐居。

  皇祐五年(1053年)开始建造泉州洛阳桥,桥址于海水和江水相交之处,工程浩大,必须迎奉一尊神祗来作镇海的精神支柱。乾隆《泉州府志》卷十六说:“昭惠庙在万安桥,北宋·郡守蔡襄建。……《隆庆府志》载庙神即永春乐山白衣叟。”蔡襄移此神至洛阳,意在镇海造桥,承认他是海神。

  北宋安海港为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政和四年(1114年)八月安海开始建造昭惠庙,奉祀此神,其时尚未建造五里桥。据《安海志》卷二十庙堂志载,宋政和年间进土王国珍所撰《昭惠庙记》谓:“唐·咸通中,延福殿基方兴斤斧,公降神于桃源驿之乐山阴,治材植沿游而下,人不劳倦。故殿宇飞,数百年而几既轮奂者,实公之力。公有庙于寺之东隅,为州民乞灵市福之所。吾泉以是德公为多,凡家无贫富贵贱,争像而祀之,惟恐其后。以至海舟番舶,益用严格。公崇往业于烈风怒涛间,穆穆瘁容于云表。舟或有临于艰阻者,公易危而安之,风息涛平,舟人赖之以灵者十常有八九。宋宣和间林献可所撰《昭惠庙献马文》称:“公之肇迹,其原有自。庇庥之力,于泉尤笃,人各各以归仰,方在在以奉祀,而公无不通也,无不在也,未尝有违所愿,此海滨之民,所以获建行宫焉。”

  从以上两条资料来看,北宋末叶,奉祀通远王已由山区到海边,神力很大,能保佑“风自涛平”,完全是一尊泉州海外交通发展的海上保护神了。

  (2)历代封爵。通远王的历代封爵,《安海志》卷二十的明代陈道远《重建昭惠庙叙》有较详细的说明:“盖昭惠本在南安九日山延福寺之东。考之旧志,以为唐·咸通丘山降雪,有功于朝,因立庙祀之。逮宋·嘉祐三年(1060年)春,郡守蔡襄以旱甚,祷于祠应。熙宁八年(1075年)闻于朝,敕封崇应公。政和四年(1114年)立庙,赐今额。建炎南渡以后,屡立阴德功,勤王助顺,累膺宠赠,至有八字之封。……自是之后卫民翊国,昭晰于后,时淳祐六年(1246年),郡守刘克俊逊核神前后功德上闻,十一年(1251年)特诏封忠济侯,未几,加仁福焉。自政和延福寺庙,泉之村落多立行庙,安平之庙,亦于是始。”

  康熙《南安县志》卷二说:“通远王在宋时最为灵著,州人祈祷翕赫,酒内滂沱。及乎散胙饮福,觞豆杂进,喧呼纷藉。”盛况空前。现存的祈风石刻,犹可想见当时热闹场面。

  (3)妈祖显,通远王销。南宋官方大力喧染的海神通远王,因改朝换代,元朝入主中原后,便大力抑制海神通远王,另外抬出一尊海神与之抗衡并取代其位——妈祖。

  A、抬妈祖以抑通远王有群众信仰基础。妈祖出生于莆田海边,素已显圣于海上,沿海船民、渔民很多已信奉她,南宋时已封至“圣妃”之尊,地位和通远王相匹敌。元朝完全没有加封通远王什么尊号,却把妈祖以“泉州神女”之名义晋封为“天妃”,改称护国明著封号,把妈祖的地位“明著”出来,把通远王撇在一边,大加祭祀妈祖,推崇备至。

  B、基于元朝的政治经济的需要。元朝不能放弃泉州海外交通大港的作用,要发展海外交通须有海上保护神。如果宋朝捧起来的通远王依旧占据海神地位,在元朝实行民族岐视政策之下的“汉人、南人”,就会生“故国之思”,于是另抬一神,护元朝之国,为本朝的海外交通贸易服务,更有利于巩固元朝的统治。元朝歧视“南人”,重用色目人,元世祖派来封天妃的钦差大臣,就是色目人信伊斯兰教的背宋降元的重要人物蒲师文(蒲寿庚之子)。

       C、阴阳五行的理论。山属阳,男属阳;水属阴,女属阴。通远王是山神出身,又是男性,作为海神,在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盛行之时,有点勉强。妈神出生海滨,又是女性,在选择条件上妈祖的属性大大优越于通远王,因此很容易取得信奉者之信仰。正如清·学者赵翼《陔余丛考》的见解:“窃意神之功效如此,岂林氏一女子所能?唯水为阴类,其象维女,地媪配天则曰后,水阴次之则曰妃;天妃之句,即谓水神之本号。”所以元朝撤掉通远王海神之职,而任命妈祖为海神,有其阴阳五行的理论根据。

  D、元朝对神祗的封号带有政治目的。《元史》卷七十六·祭祀志说:“凡名山大川忠臣义士在祀典者,所在有司主之。惟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远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号曰灵慈。直沽、平江、周泾、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皇庆以来,岁遣使上香遍祭”。全国各地的神祗只交所在有司即当地官员去处理,惟独朝庭亲自主持妈祖的祀典,不但封为天妃,且改易宋代庙额“顺济”为“灵慈”,又每年派官北至河北、南至莆、泉祭祀妈祖,而不交当地官员主之,可见选择海神列入朝庭的议事日程了。

  从元初来说,沿海船民渔民对妈祖的信仰已很广泛,在各省沿海建造了许多妈祖庙宇,而通远王的庙宇只局限于泉州一隅,未见他州有奉祀者。元朝既有政治目的,庙宇多又说明群众的信仰的多寡程度。通远王在这点上比不了妈祖。宋、元易代,其失去海神位置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通远王在泉州部分群众仍然得到信奉。永春祠庙、九日山祠庙、泉州新门“崎头庙”(也是昭惠庙)亦废。安海之庙在明永乐癸卯(1423年)及成化六年(1470年)得以重修,今亦已圮。惟独惠安洛阳桥北之昭惠庙,至今尚存,香火不衰,并得以重修一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