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美代子写《孙悟空的诞生》
(2013-04-25 17:01:05)
标签:
文化历史泉州 |
分类: 泉府人物 |
日本北海道大学中文部教授中野美代子是一位女作家,主攻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思想文化。创作出版《海燕》和《南半球绮想曲》二部长篇小说,出版了《从小说世界中看中国人的思考样式》、《妖魔方面的文学──中国小说的绘画》、《边境的风景──中国和日本的国境意识》、《中国的绿岛》、《被埋没在沙漠里的文字──巴斯巴文字的故事》、《中国的妖怪》等考据性的著述。从1970年代起,她倾力研究《西游记》,1980年出版了《孙悟空的诞生》,获日本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奖。
此书搜集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各种猿、猴、猩猩说起,进而援借了中国古代的《诗经》、《史记》、《山海经》、《唐诗》、《本草纲目》、《三才图绘》、笔记小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佛经变文、说唱话本、动物图谱、海交史籍,以及印度的史诗、阿拉伯的奇闻和欧洲的异说等有关内容,来证明孙悟空诞生在泉州的结论。
据王寒枫撰文介绍,中野美代子的主要依据:一是唐人笔记小说《补江总白猿传》里梁朝欧阳纥平南至福建长乐,他的妻子被白猿精攫去的故事;二是明人洪梗《陈巡检梅岭失妻记》里广东南雄沙角镇巡检陈辛之妻,在福建附近的梅岭,被一只猢狲精夺去的故事;三是南宋莆田人刘克庄《释老六言十首》中有“取经烦猴行者”诗句;四是南宋鄱阳人张世南《游宦纪闻》记福建永福人张圣者有“苦海波中猴行复”偈句;五是福建某些地方有崇拜猴子的风俗。中野教授还强调,孙悟空那种一个斤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的广大神通,是受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神猴哈奴曼的影响。因为哈奴曼为救悉达公主,能从印度一跃而至楞伽(今斯里兰卡)岛。而且中野教授认为,《罗摩衍那》的故事是从海路传来泉州的。元代泉州有一座印度婆罗门教寺(应是印度教寺),元末寺被毁坏,建筑构件中有一方哈奴曼的石雕像(今藏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最主要的就是西塔上有猴行者浮雕。
其实,孙悟空真正的老家不在泉州,也不在顺昌、连云港,是吴承恩构想出来的人物。当然,吴承恩的构想有一定的背景,如中国古代的猴图腾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