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画石受到越来越多观赏石爱好者的赏识和喜爱
(2013-04-16 12:00:56)
标签:
中国石友之家奇石观赏石 |
广西国画石,又称古生石画、草花石,1997年5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过在广西首次发现的太古石画的消息,此后在广西发现的这一新的奇石石种,引起国内外赏石界的关注。
国画石的发现,最初是广西武宣县二塘乡坡贯村农民在靠来宾铁帽山林场附近黔江河石滩上觅水冲石时,发现一些水冲石呈现有草花状图纹,有一定的观赏性,继 而在岸边的岩石上发现受河水冲刷面也有类似的花草状图纹,采回经磨光后,呈现出既有花草,又有山水景观之类的图案,1996年底,经坡贯村民采集适当打磨 后,拿到柳州市马鞍山石市,立即引起观赏石收藏者和石商的注意。1997年后,从小批量采集起,现在坡贯村已有30多家农户以及来宾县南泗乡良寨村10多 户农民在采集,通过不同渠道上市。目前,已受到越来越多观赏石爱好者的赏识和喜爱,争相收藏。
国画石,从其图纹看,呈现各种花草树木。其实, 从目前发现的众多国画石细细去品赏,其图纹的意境、内涵十分丰富,有景观类,主要是山水风景画;有物象类,如动物,更多的是花草、树木;有一些抽象类图 案。有的似泼墨山水,有的如写意画,也有类工笔画,钢笔画。色彩清新,底色有灰色、浅绿灰色、浅兰灰色、米黄色、浅黄粉红色等,而其图纹线条,不论是色彩 和线条的简繁、深浅、晕色、刚柔等,呈现纷繁多变,一石一景,有的两面或几面皆成图。画面有山河湖海,有溪流瀑布,有山村小景,有参天古树,有竹园丛林, 有垂柳、花丛,有朝霞满天,有明月当空,还有日月同辉,数不胜数,无穷的意境,把那大千世界的自然景色尽收石中,许多物象如花草虫鸟栩栩如生,使很多画家 都叹为观止,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喻为“踏破铁鞋无觅处,终生追求忽显现;今日拜倒石头前,还笑米芾未曾见”。
国画石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 其色彩斑斓秀丽,画面色彩变化协调、明快,色调显浓淡,层次感强,观之赏心悦目;二是其图纹内涵十分丰富,变化无穷,斑块成图,浓、淡、乾、湿、刚柔、粗 细、曲直、勾折,各显千秋,组成的画面呈现出各种大自然的景观,使每一件国画石,都似一幅幅神笔杰作,极易被人所接受。有的线条并不繁杂,但其蕴藏着丰富 的内涵,有的景物很有深度,透视感强,使你越赏越感到其中有观之不尽的意境,韵味无穷。三是国画石的质地优良,石的结构致密,将石表面稍加细磨,便平滑光 亮,显露出自然花纹的真面目。由于质地好,不易损坏很值得收藏。四是其图纹有的是大画面,也有小品型,图纹既有景观的,也有物象的,还有抽象的,有中国画 的章法,也有西洋画的色彩,这样,赏石爱好者和社会各阶层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能领略其内涵,真可谓人见人爱。
国画石具有如此高的观赏价值,正是其丰富协调的色彩,天工神笔描绘的图纹,既生动逼真,又具有极深遂的内涵,加上优良的质地,自然受到世人瞩目,因此,有必要探求一下其成因机理。
国画石原岩系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系下统孤峰组底部岩石。笔者作过较详细的实地考查,发现保存完好的单体珊瑚化石,经古生物专家邝国敦高工鉴定,是 Verbeekiella(费伯克珊瑚),而其下伏层位是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因此国画石原岩属孤峰组无疑,属上古生界,称古生石画亦可,但不宜称太古石 画。产出国画石的层位岩性是:上部为暗红色硅质灰岩,风化后呈灰色、黄灰色、米黄灰色、浅紫灰色,下部为暗兰灰色钙质硅质岩和硅质灰岩,风化也多呈灰色、 灰黄色、灰白色、米黄灰色等,这是国画石最多的层位,底部是薄层状硅质岩夹灰岩。国画石的图纹,是由于矿物沿节理裂隙及毛细孔充填,在一定程度风化情况 下,多种矿物元素致色,二价铁和三价铁离子致色呈褐色、褐黄色、褐棕色,个别棕红色、褐红色,四价锰离子致色呈棕黑色、黑色等、绿泥石致色呈浅绿灰色。矿 物元素致色的结果,使其图纹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纹。节理中矿物的充填,其来源,除原岩的矿物外,由于印支运动,上覆有一层火山凝灰岩,使该层岩石受到一定 程度的热液变质作用,加上多种矿物致色,形成甚为丰富的图纹,其形成的“太阳”和“月亮”,是单体珊瑚或海百合茎横切面的结果。而这些图纹,是岩石风化后 才显露出来,这与岩层的一些小的褶皱构造有关。目前,一般发现有国画石的层位,均是在小褶皱的轴部,节理裂隙发育,又靠在黔江河水边,水中及其溶蚀的矿物 质,沿节理裂隙渗透,风化后矿物元素致色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色纹。经实地观察发现,在同一层位,不是每个地段都形成国画石,而实际都是分布在小褶皱的轴部, 受构造控制。国画石图纹的形成还必须是经过相当长的风化过程,这种风化时间的长短和程度不同,使图纹产生不同的变化,风化时间长,矿物元素致色程度高,图 纹和色彩就丰富、集中,而集中的程度,也与节理的密集程度成正比,这对形成图纹的不同层次是十分的利的,这也是国画石图纹之所以称之为“神笔”,其意境之 所以绝妙的原因。国画石所处的层位,采集时其深度一般在200厘米之内,这明显的受到河水渗透控制,加上多产于节理裂隙发育较易破裂的褶皱轴部,因此,国 画石整块最大件也多在100~150厘米×30~50厘米之内,而多数是在30×10厘米之内。靠水边部分具有图纹,而其深部的岩石,则是单色的深灰色、 灰色钙质硅质岩。有些国画石形成晕色,呈渐变的褐黄色,是水沿岩石中矿物颗粒间渗透,毛细管作用形成不同的色带,其中节理充填不同矿物质地形成多种线纹, 往往组成一幅生动的钢笔画或工笔写意画。
国画石原岩是钙质硅质岩或硅质灰岩,其质地坚硬虽然受到一定程度风化,其硬度也是较高的,一般在5—6°左右,硅质岩结构致密、均匀,性又不脆,所以其质地是好的,石表磨平后光滑程度高,使其图纹显得清晰和有层次。
国画石的图纹源自天然,是大自然的杰作,非人为所能及,只不过是因为风化面不易观其真面目而稍作人工打磨,才露出其天然图纹,这并不失胡来图纹构成的画 面的内涵和韵味,其天然神工造化之绝妙意境,是让人品味无穷的。由于该岩层厚度小,国画石资源是有限的,也许有一天,将国画石切成薄片状镶于高档材料之中 挂于壁上,成为永不腐烂的传世石画,这也是目前世人无法再造的。一石一景,每一幅都是绝世孤品,十分值得人们收藏。
(转自中国石友之家)
更多有关奇石的信息请关注中国石友之家!http://www.chsyzj.com
电话:0772-2879050
QQ:2278073487
邮箱:2278073487@qq.com
国画石的发现,最初是广西武宣县二塘乡坡贯村农民在靠来宾铁帽山林场附近黔江河石滩上觅水冲石时,发现一些水冲石呈现有草花状图纹,有一定的观赏性,继 而在岸边的岩石上发现受河水冲刷面也有类似的花草状图纹,采回经磨光后,呈现出既有花草,又有山水景观之类的图案,1996年底,经坡贯村民采集适当打磨 后,拿到柳州市马鞍山石市,立即引起观赏石收藏者和石商的注意。1997年后,从小批量采集起,现在坡贯村已有30多家农户以及来宾县南泗乡良寨村10多 户农民在采集,通过不同渠道上市。目前,已受到越来越多观赏石爱好者的赏识和喜爱,争相收藏。
国画石,从其图纹看,呈现各种花草树木。其实, 从目前发现的众多国画石细细去品赏,其图纹的意境、内涵十分丰富,有景观类,主要是山水风景画;有物象类,如动物,更多的是花草、树木;有一些抽象类图 案。有的似泼墨山水,有的如写意画,也有类工笔画,钢笔画。色彩清新,底色有灰色、浅绿灰色、浅兰灰色、米黄色、浅黄粉红色等,而其图纹线条,不论是色彩 和线条的简繁、深浅、晕色、刚柔等,呈现纷繁多变,一石一景,有的两面或几面皆成图。画面有山河湖海,有溪流瀑布,有山村小景,有参天古树,有竹园丛林, 有垂柳、花丛,有朝霞满天,有明月当空,还有日月同辉,数不胜数,无穷的意境,把那大千世界的自然景色尽收石中,许多物象如花草虫鸟栩栩如生,使很多画家 都叹为观止,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喻为“踏破铁鞋无觅处,终生追求忽显现;今日拜倒石头前,还笑米芾未曾见”。
国画石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 其色彩斑斓秀丽,画面色彩变化协调、明快,色调显浓淡,层次感强,观之赏心悦目;二是其图纹内涵十分丰富,变化无穷,斑块成图,浓、淡、乾、湿、刚柔、粗 细、曲直、勾折,各显千秋,组成的画面呈现出各种大自然的景观,使每一件国画石,都似一幅幅神笔杰作,极易被人所接受。有的线条并不繁杂,但其蕴藏着丰富 的内涵,有的景物很有深度,透视感强,使你越赏越感到其中有观之不尽的意境,韵味无穷。三是国画石的质地优良,石的结构致密,将石表面稍加细磨,便平滑光 亮,显露出自然花纹的真面目。由于质地好,不易损坏很值得收藏。四是其图纹有的是大画面,也有小品型,图纹既有景观的,也有物象的,还有抽象的,有中国画 的章法,也有西洋画的色彩,这样,赏石爱好者和社会各阶层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能领略其内涵,真可谓人见人爱。
国画石具有如此高的观赏价值,正是其丰富协调的色彩,天工神笔描绘的图纹,既生动逼真,又具有极深遂的内涵,加上优良的质地,自然受到世人瞩目,因此,有必要探求一下其成因机理。
国画石原岩系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系下统孤峰组底部岩石。笔者作过较详细的实地考查,发现保存完好的单体珊瑚化石,经古生物专家邝国敦高工鉴定,是 Verbeekiella(费伯克珊瑚),而其下伏层位是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因此国画石原岩属孤峰组无疑,属上古生界,称古生石画亦可,但不宜称太古石 画。产出国画石的层位岩性是:上部为暗红色硅质灰岩,风化后呈灰色、黄灰色、米黄灰色、浅紫灰色,下部为暗兰灰色钙质硅质岩和硅质灰岩,风化也多呈灰色、 灰黄色、灰白色、米黄灰色等,这是国画石最多的层位,底部是薄层状硅质岩夹灰岩。国画石的图纹,是由于矿物沿节理裂隙及毛细孔充填,在一定程度风化情况 下,多种矿物元素致色,二价铁和三价铁离子致色呈褐色、褐黄色、褐棕色,个别棕红色、褐红色,四价锰离子致色呈棕黑色、黑色等、绿泥石致色呈浅绿灰色。矿 物元素致色的结果,使其图纹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纹。节理中矿物的充填,其来源,除原岩的矿物外,由于印支运动,上覆有一层火山凝灰岩,使该层岩石受到一定 程度的热液变质作用,加上多种矿物致色,形成甚为丰富的图纹,其形成的“太阳”和“月亮”,是单体珊瑚或海百合茎横切面的结果。而这些图纹,是岩石风化后 才显露出来,这与岩层的一些小的褶皱构造有关。目前,一般发现有国画石的层位,均是在小褶皱的轴部,节理裂隙发育,又靠在黔江河水边,水中及其溶蚀的矿物 质,沿节理裂隙渗透,风化后矿物元素致色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色纹。经实地观察发现,在同一层位,不是每个地段都形成国画石,而实际都是分布在小褶皱的轴部, 受构造控制。国画石图纹的形成还必须是经过相当长的风化过程,这种风化时间的长短和程度不同,使图纹产生不同的变化,风化时间长,矿物元素致色程度高,图 纹和色彩就丰富、集中,而集中的程度,也与节理的密集程度成正比,这对形成图纹的不同层次是十分的利的,这也是国画石图纹之所以称之为“神笔”,其意境之 所以绝妙的原因。国画石所处的层位,采集时其深度一般在200厘米之内,这明显的受到河水渗透控制,加上多产于节理裂隙发育较易破裂的褶皱轴部,因此,国 画石整块最大件也多在100~150厘米×30~50厘米之内,而多数是在30×10厘米之内。靠水边部分具有图纹,而其深部的岩石,则是单色的深灰色、 灰色钙质硅质岩。有些国画石形成晕色,呈渐变的褐黄色,是水沿岩石中矿物颗粒间渗透,毛细管作用形成不同的色带,其中节理充填不同矿物质地形成多种线纹, 往往组成一幅生动的钢笔画或工笔写意画。
国画石原岩是钙质硅质岩或硅质灰岩,其质地坚硬虽然受到一定程度风化,其硬度也是较高的,一般在5—6°左右,硅质岩结构致密、均匀,性又不脆,所以其质地是好的,石表磨平后光滑程度高,使其图纹显得清晰和有层次。
国画石的图纹源自天然,是大自然的杰作,非人为所能及,只不过是因为风化面不易观其真面目而稍作人工打磨,才露出其天然图纹,这并不失胡来图纹构成的画 面的内涵和韵味,其天然神工造化之绝妙意境,是让人品味无穷的。由于该岩层厚度小,国画石资源是有限的,也许有一天,将国画石切成薄片状镶于高档材料之中 挂于壁上,成为永不腐烂的传世石画,这也是目前世人无法再造的。一石一景,每一幅都是绝世孤品,十分值得人们收藏。
(转自中国石友之家)
更多有关奇石的信息请关注中国石友之家!http://www.chsyzj.com
电话:0772-2879050
QQ:2278073487
邮箱:22780734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