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

(2013-03-26 09:24:17)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下册34课《小蝌蚪找妈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极富童趣的童话故事。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却变成了青蛙。并且还能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成长过程。

设计理念

本课是学生成长的基石,是学生成长的起步。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学情分析:

刚刚步入校园的孩童,思想活跃,但注意力不肯持久。因此,教学须采用多变的形态。即:图画、贴图、游戏等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调动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图文结合)

3、         激发儿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         认识“”等13个生字。

5、         初步理解“”。

教学重点:

1、         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2、         分角色进行朗读,并体会多个动词的含义。

3、         品悟小蝌蚪所体现出来的人性。

教学难点:

         蝌蚪、青蛙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教学准备:

小蝌蚪——青蛙各个时期的形态图画。

利用课件演示各种动作的体现。

生字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猜谜语

1、          师:孩子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在请出它以前,同学们必须猜出它来,好吗?

2、          师:谜面“ 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 ,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

3、          同学们交流并说出答案。

4、          师:请出我们今天的新朋友(同时板书——小蝌蚪)。

5、          出示贴图。

         (贴图一)

二、    导入课文

1、          师:它们可爱吗?它们的妈妈又是谁啊?在哪里?

2、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帮它们找到它们的妈妈!

3、         师:朗读课文。(读到十个动词时要用重声)

4、         出示生字图片。

     谁在甩?如何甩?为啥甩?

       小蝌蚪  甩尾巴   欢快

     如何是迎?迎接和迎上有何不同?   文中“迎”表现出:

       被动与主动的区别                 小蝌蚪的激动

     文中“追”表现出:

       小蝌蚪的急切

     谁蹲着?  蹲(两腿弯曲下坐,但臀部不着地)

       请学生演示—蹲—

     谁披了?披啥了?表现出啥意境?(悠闲)

     露出    这里又表现出青蛙的何种心态?

     文中为啥连用“蹲、披、露、鼓”四词形容青蛙  

       这样有啥好处? 气态神定  悠然自得  唯我独尊

   

     文中又连用“蹬、跳、蹦”表现了小青蛙的欢快

   5  师:我们请几位同学分别上来表演以上几个词好吗?有请!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说要为小蝌蚪找妈妈。现在我们一起来找好吗?

    师:小蝌蚪找妈妈的路上遇到谁了?谁才是它的妈妈?

    师:好 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师:小蝌蚪首先遇到了鲤鱼妈妈——温柔慈爱

                其次      乌龟大叔——热心善良

                最后        妈妈  ——田园卫士 

 师:你们喜欢它们吗?

二、分析课文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开火车(开火车式依次朗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有几个同学对有些生字不是很熟,让我们再重新认识一下(贴图)。

    师:好 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小组。请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谁来描述一下小蝌蚪的外貌?(贴图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指贴图)你们见到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快乐的

师:哪个词表现出它们快乐呀?

生:甩尾巴

师:还有吗?

生:游来游去

师:好的!让我们用快乐的心劲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请第二组同学读第二段并请第三组同学接着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踏上了寻找妈妈的旅途。途中遇到了谁呀?(贴图二)

生:鲤鱼

 

    贴图三

生:乌龟

师:它们分别说了啥?

     (手指图二)      面对面

                       对着背影

师:鲤鱼妈妈的温柔、乌龟大叔的善良,给了小蝌蚪们前行的力量。它们找到妈妈了吗?

生:找到了!

师:请第四组同学用响亮的声音读第四自然段。

贴图四

师:请哪位同学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妈妈的样子。

生: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它是小蝌蚪的妈妈吗?

生:是

师:那,哪位同学可以高兴地为我们背诵此段?

师:(读第五自然段)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喊(停顿)

生:妈妈 妈妈 妈妈

师:妈妈找到了,妈妈说啥了?

生:(读课文)

师:有同学发现小蝌蚪的变化吗?(指贴图)

生:小蝌蚪变成青蛙了!

 

贴图五

师:请同学们好好想想小蝌蚪是如何变青蛙的?

 

第三课时

一、巩固练习  理解内容

师: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        长前腿       尾巴变化

小蝌蚪——————————————————————————青蛙

            鲤鱼(迎)     乌龟(追)   妈妈(跳)

二、    培养想象及写作能力

师:请同学们合上书,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小蝌蚪迎上鲤鱼妈妈说:        鲤鱼妈妈说:         

小蝌蚪追上乌龟大叔说:        乌龟大叔说:         

     师:为啥小蝌蚪把乌龟大叔当作妈妈?

         因为鲤鱼妈妈没有将妈妈的样子、特征描绘清楚。

         那么我们一定要记住:描写人物特征时一定要(停顿):

         全面、具体。

     师:小蝌蚪在这里犯了啥错误?——不能根据部分特征就判断。

         即:看事物要全面、深入、了解之后再下判断

三、    练习

师:小蝌蚪先长出(     过几天   又长出(    

再过几天      )渐渐的(     )不见了。变成了(   )。

四、    知识扩展

1、          你们喜欢小蝌蚪吗?喜欢青蛙吗?为什么?

2、          青蛙是否应当得到保护?如何保护?

3、          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应当保护。

4、          如果有兴趣和条件建议大家养几只小蝌蚪,观察、记录它们的变化,然后把它们放回大自然。

五、    动手能力

师:课后,请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你们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和绘画能力将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画出来。看谁画的好、画的详细。

 

(老师故意忽视了颜色变化,看大家画出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