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acebook到线性资本: Harry哥王淮的选择魔法

标签:
b座12楼创业互联网财经 |
http://s11/mw690/003x7eVogy6ImCzelZwba&690Harry哥王淮的选择魔法" TITLE="从Facebook到线性资本:
本期Minishow,期待已久的Harry哥王淮现身12楼,与大家分享了从Facebook到线性资本的选择之路。
感谢楼友@xin.LEE
魔法一:认识自己,走进Facebook
2007年初,Facebook还是学生网络,2000万用户基本全是大学生。整个公司只有130多名员工,创始人Zuck比王淮还小两岁。当时,整个硅谷疯狂加入创业公司的心态尚未形成。对于很多Senior的工程师而言,Google、Yahoo这样的大公司才是理想的殿堂。
然而,匪夷所思的是,从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的王淮竟然放弃了Yahoo和Google抛来的橄榄枝,选择了名不经传的Facebook。
他觉得:Yahoo公司政治太重,特别是在跨团队的时候;Google是一家非常值得尊重的公司,但是太大了。“我不想做其中的一颗螺丝钉”。想着小公司更加有意思、更刺激,同时也考虑到在美国的身份问题,犹豫了将近两个月,他最终选择了Facebook。
今天看来,这个选择真是绝顶聪明。作为Facebook的第二位华人工程师,王淮一开始做广告后台,后来做NewsFeed后台,再后来去负责Giftshop和支付安全……
然而,对王淮而言,在Facebook最大的收获还是公司在从小到大这一过程中方方面面的了解。Facebook有两个最显著的文化特点:一是Move Fast,即快速行动;二是Only work with the best people,只招最好的人。所谓“最好的人”,即“愿死磕,有能力死磕,能和其他人一起死磕,最后解决问题的人”。
这两点对王淮的影响非常大。时至今日,他投资的一个标准就是:这个团队是不是当前做相同事情的团队中最牛逼的团队。
魔法二:抛却执念,转向投资
2011年底,王淮离开Facebook,完成了从产品技术到投资人的漂亮转身。关于他为什么离开Facebook,Harry哥在自己的新浪博客《我为什么离开Facebook》一文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Making something great yourself is different from being part of something great——说到底,他渴望开创自己的事业。
为此,王淮果断放弃了在Facebook的高地位、高薪水。回国后,本来犹豫要不要创业,最后觉得,刚从一个坑跳出来,又跳进另外一个坑(还是自已挖的)太痛苦了。于是选择做早期投资,因为投资可以帮到很多人,又是花自己的钱,没有压力。
作为一名技术派投资人,王淮的定位非常明确:帮助产品和技术,和创业经验型的投资人互补。同时,他敏锐地察觉到中美环境的差异:美国的互联网创业基本没有抽奖、转发这类商业运营;而在中国,除了产品技术,运营也非常重要。所以王淮选择和张川(原京东VP)合伙,共同创立线性资本。
魔法三:靠谱的投资人,投靠谱的创业者
作为CEO 顾问,王淮每周会在大众点评呆两个下午,帮他们梳理一些团队管理和基础架构,如新兵营,hackathon,绩效体系……
“事实上,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在大众点评、百姓干过的事情也都会提供给我们投过的公司。我们的原则是帮忙不添乱,在不干扰创业团队的同时,尽可能的提供专业帮助。”
那么,擅长做选择的王淮,喜欢投资什么样的公司呢?
简单地说:创业团队做的事情要符合大趋势,靠谱;创业者专业(懂行的和懂互联网的联手最好,可以互补),聪明,有激情(喜欢自已干的这摊事),品德好(不许骗人),有信任(成员间相互信任,最好认识多年,互相认可)。
对于未来,他比较看好金融,教育,人工智能,安全,云服务,跨境(跨境支付,跨境电商,跨境旅游)及Enterprise Service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