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站在我面前的这个男人,我一时猜不出他的年龄,他穿着藏蓝色的羽绒服,下身是一条浅蓝色的牛仔裤,脚上是一双白色的球鞋。肤色不白,头发不多,偏偏嘴角总是挂着年轻的笑,算了,称他为“老男孩”吧!
光从外表看,他绝对属于会淹没在人群中的那一类,普普通通,光华不显。而当你跟他接触了几分钟以后,你一定能发现他的与众不同:除了他嘴角年轻的笑,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几乎让人受不了的谦和,这人太他妈有礼貌了!
我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会弄出一款用户数1000万以上的APP,而且当初只凭一个全靠想象的PPT,飞到北京,在几个小时之内搞定了百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
这个老男孩叫赵思铭,他做的是声音。
多听FM,云淡风轻,惊艳众生。
赵思铭的内心似乎远比外表来得疯狂:大学四年干了这么几件事:骑行里程累计两万多公里,四川就这么零零碎碎的从他轮子底下滚过;大四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计算机+商管+政管三学位毕业,他说“我比较爱折腾”。于是在历经56网、阿里和盛大之后,他选择创业。
按说,声音媒体似乎有点老土了,人家都已经开始玩8秒钟视频了,创客们在追求极致的炫酷体验,他为什么要做多听FM?我不相信他是出于无知。混过56网的会不懂视频吗?混过盛大,会和潮流不搭边?混过阿里,能没有点互联网狐臭?
彼时的小赵同学曾在盛大玩过一个“屌爆了”的LBS项目:装过APP后,把手机镜头对准某个方向,屏幕上就可以显示该方向特定距离的景色。好在,市场非常及时的泼了一盆冷水——小赵一夜变成了老赵。
“酷”,并不一定代表未来。
而老掉牙的“听”,自诞生以来一直就是刚需。虽然,声音媒体近几年在各种天花乱坠的媒体挤压中一身委屈,但是从来没有死过。
赵思铭当年大学骑车的时候,全部“听完”了《百家讲坛》,到现在还是他引以为傲的小秘密。他相信,对碎片化时间的高效再利用,应该是很多人的共同追求。然而当时他这样的音频用户的痛点太多,资源问题、下载速度问题、手动转化为音视频格式、软件垃圾等等。现在,移动终端带来了一场革命。
为什么选择音频呢?他们做了一个很好玩的小实验。
找10个动漫迷的宅女,她们习惯的动漫观看终端是PC。
第一次,免费配给每人一台预装优酷网的手机。一开始,所有人都换成了用手机看动漫,且第一时间都发微博说太爽了。一周后回访时,所有人都放弃了用手机看动漫。原因无外乎:屏幕小、容易费电、流量慢且贵。
第二次,免费配给每人一台ipad,时值冬天,正好可以满足舒服躺在被窝里看动漫的需求。同时ipad有外接的电源,有WIFI免费的网络,屏幕也够大——所有人像上一次一样觉得很爽。但是,两周之回访,好像又有一大部分的人放弃使用pad了,而且很多人给不出原因。
第三次,他们直接安排在自己的监控场地中测试。这个时候他们发现,当用户使用手机或者pad去看视频时,经常会每隔半个小时会有一条微信或者短信发过来——这个时候他们会切换页面,去回微信或者短信——回完了之后,实验结果是,50%的人选择了按HOME键,切到了主屏幕,去玩其它的东西了。还有很多人直接按了电源键,然后放在口袋里,已经忘记他们之前的操作到底是什么。
多次试验和亲身经历都让他相信,手机或者移动设备自身的两大缺陷并不适合图文或者视频类的应用。这两大特点是第一特别容易被打断,第二手机本身是一个伴随性的设备,但是视频等并不能适用于零碎的用户使用场景,更不能长时间伴随。
而相反,音频可以让一个人在起床之后洗脸刷牙的时候就戴上耳机,接下来下楼梯,走到公交站,坐车一直到公司坐下一直不用把耳机拔掉的——唯一一个可以永远伴随的媒体服务。
第二,所有音频在播放的过程当中,任何的终端都不受打扰,你可以听着小说,听着80后脱口秀继续去回短信,回微信,其他操作很难影响收听体验。
同时它还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屏幕小,我们永远想买一台更小的MP3,但是却想买一台更大的电视。音频永远跟设备的大小无关。并且音频永远是不需要点亮屏幕这个最耗电的模块的。
守着上述的逻辑,在多少人的质疑中,赵思铭的多听FM,上线了。
他说当时给天使投资人报的目标是一年100万用户,很担心实现不了。结果上线两个月就达到了100万,一年之后,用户到了1000万。现在多听FM每天收听时长超过2000万分钟,超过了绝大多数省级电台的收听时长。
也许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嘴角老挂着笑,老赵又变回了小赵,他和声音媒体一起逆生长了,而且增速完全超过预期。
很有意思的数据是,用多听FM最多的时间段是早上8-10点和晚上5-7点,刚好是每天的早晚高峰,这样看来,多听FM起码干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让堵在上班路上的人们多了一份消遣。我后来知道我的一个朋友,每天上下班路上用多听FM听郭德纲的《济公传》,有时他还盼着公交车多开一会儿。
用户的需求永远难以捉摸,比如无意间就发现,原来晚上12点以后最受欢迎的,居然是鬼故事!
用户在涨,需求在变,同几乎所有创业者一样,赵思铭和他的团队也经历着艰辛的过程,尤其是要不停地在带宽和服务器上增加投入,两笔融资之间“青黄不接”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加班加点,焦头烂额。好在在这种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营销和广告的情况下,仅靠“用内容带动平台”,粉丝能够自然增长,而且速度相当不慢。
未来的路,赵思铭说UGC一定是发展的方向,对用户来说,生产音频的门槛比视频要更低一些。希望他能够一帆风顺!
新年,请容许我矫情地说一句:青春不朽,梦想永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