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B12-B座12楼
B12-B座12楼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093
  • 关注人气:1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业行为艺术

(2013-08-26 09:24:58)
标签:

创业

财经

创业行为艺术

    自我催眠,是创业过程中非常可怕的现象。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在自己的行为中梳理出一些貌似崇高的品质,将它们冠之以“坚持”、“韧性”、“死磕”、“勤奋”、“日以继夜”这样一些足以让自己和别人感动的大词,然后,等待所谓成功的降临,而当预期中的成功没有降临的时候,便怨艾于运气和命理。

  创业要成功,运气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很多时候,没有方法作为底层支撑,运气并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就像SGI、Netscape的创始人吉姆克拉克所说:“幸运女神眷顾了我两次,不过你也得自己制造运气——站在一栋高楼上,高举着一根铁棒,等待被雷劈。”

  看到没有,如果你不是站在高楼上,要是拿的不是一根铁棒,仍然很难被雷劈中的。还是以昨天文章中的创业者为例,这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团队,办公室的一角就有一张高低铺,团队成员经常熬夜奋战在公司,困了,将在这张高低铺上将息,每次和投资人接触他们总会把自己豁出身家性命准备与成功死磕的精神描绘一遍,一开始我挺感动的,但看到他们在业务上的踟蹰不前,这种感动就越来越寡淡了。

  前几年还接触过另外一个从东北来的创业者,QQ签名、豆瓣签名上赫然写的是“不成功我就不回来了”,有一次走进他们在居民楼的办公室,前厅是办公区,卧室里一排地铺,简易煤气炉里还煮着白菜帮子,让人不敢卒睹。几年下来,这位小兄弟做的两个项目都半途夭折了,今年听说又重新开始了,但久没听说他的消息,反而感觉可能有点靠谱了。

  这种方式,我称他们是——创业行为艺术。

  很多创业者可能是鸡汤故事或成功学听得太多了,简单地从那些大人物的成功故事中抽象了几个情节,拿过来,然后自己变本加厉地演绎一遍,就以为可以抵达所谓的成功。唐骏式的“复制派”和机场脱口秀专家真是害创业者不浅。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创业者本身自己没准备好。

  创业是很苦,但你不可以让它变得这么苦逼。做投资这么多年下来,我的体会是,有三种创业者是要谨慎的,一种是把互联网当生活的,网络世界如鱼得水,口吐莲花,但对真实生活形同陌路,他们不知道真实世界运转的逻辑,做学问可以,但创业就有点难了,在流量没有被垄断的早期互联网时代也许还有机会,在如今互联网越来越切入到生活的时候,他们的机会就越来越渺茫了;二是嘴上跑火车的,这种创业者文科生居多,他们的缺点是用想象力代替行动,用情绪渲染结论,省略细节,结果就是不靠谱;第三种,就是前面说的苦逼派,钻牛角尖用死力,头撞南墙却不愿意改弦更张,和自己的逻辑谈恋爱,当预期中的成功迟迟不来的时候,就变身为创业悲情派,怨天尤人。

  写下上面的这些文字,并没有要嘲笑谁、奚落谁的意思,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倾向,我自己也会有,但这是一种很要命的倾向,之所以要写下来,一是给我们自己团队提个醒,二是要棒喝一下已经处于自我催眠状态的创业朋友,创新并不是要和别人比,比别人更好是一种很市侩的创业逻辑,文艺的说法是刻舟求剑,二逼点说就叫东施效颦。

  评判创业,其实应该有两个维度,结果我们都追求,享受过程也很重要,如果过程就是自我摧残,那结果也不会太美妙。

  ====================

  公众微信:B座12楼(微信号:B1-12F)

创业行为艺术

  每日一篇原创,关注创新、创业和投资。每周组织主题性的无界沙龙,围绕创业热点深入探讨。 期待与您交流,留言有来必复!

  Wemedia:覆盖100万人群的自媒体联盟,B座12楼是成员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