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2013-10-28 19:34:04)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定格自然,聚焦环保-----------人与自然环境

 

作者姓名

亓丽艳

所属单位

刘仲莹中学

 

所需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依据鲁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设计。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本单元所选课文就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全部都是科学文艺作品。文章以不同的体裁、形式,表达了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学习这些文章,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还要引导学生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思考由于人类的盲目性导致日益恶化的生态问题,从中获得启示。

《向沙漠进军》围绕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说明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从抵御、进攻讲到利用;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途。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反映滥用自然资源导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

《死海不死》围绕死海的“死”与“不死”先后介绍了死海的特征、成因、现状和未来。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以广泛的科学技术为主题,引导学生泛舟科海,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科海泛舟”将语文实践活动推向现代科技领域,或回忆“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或“思考自然的启示”,或“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或研讨“科学技术面面观”,让学生认识科技活动也是语文运用的一个广阔领域。

 

主题思维导图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2、学会阅读科学作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感受作品。

3、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及运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4、在综合性活动中培养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倡导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采用默读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法,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对应课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学习。

2、了解科学文艺作作品的特点。

3.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理解。

4、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人类生态环境有哪些忧患?

 

2.怎样对待身边的环境破坏现象?

 

3.如何在科海泛舟中关注自然,投身科学?

 

 

专题划分

专题一: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向沙漠进军》等三篇课文为例       (3课时)

专题二:关注自然投身科学——科海泛舟               (2 课时)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  多媒体

 

常规资源

音响设备

 

教学支撑环境

普通教室

 

其   

课本、读书笔记本,笔等.

 

专题一: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向沙漠进军》等三篇课文为例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3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

  

2.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3.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珍爱亲情的情感。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内容,感受作品。

 

5.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专题问题设计

1.如何治理沙漠,减少沙漠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2.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怎样才能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3.《死海不死》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如何看待环保问题?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沙漠的危害性。
“沙丘”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
教师出示了一个沙丘模型。“请同学们给沙丘定定方位,风往哪个方向吹?”——这问题好像书上并没有写,但同学们还是很有兴趣探讨这问题。
沙漠不长脚,会自己走路吗?——这个问题从来没想过!看看课文里有没有解释。同学们还是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经过探究——
(1)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2)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游击战”和“阵地战”。
(3)推动沙丘,沙丘波浪式前进。(品味语言:波浪式前进。)
(4)沙漠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活动二:研究治理风沙方法。
假如你是一名治沙工作者,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你该怎么办?——是个难题!学生们很快分组进行商讨。
现在你已经成为一名治沙专家了。我要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你几个问题。(1)通过阅读课文,你认为要想长效治理沙漠,达到绿化环境的目的,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得到水源。
(2)作为一名黄河三角洲人,你认为该如何阻止黄河两岸土地沙化?能谈得具体些吗?——提出治理方案,并用合适的说明方法阐述明白。

活动三: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学生小组内互查字词掌握情况,然后学生朗读课文,课件展示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图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

   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4、造成悲剧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5、全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活动四:合作探究点拨解疑:

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圈点,抓关键词考虑。明确:

   过去“绿洲”“仙湖” 现在“沙漠”“戈壁”

   变化原因:“改道”“四盲”

   同样的悲剧:“青海湖”“月牙泉”

   深层原因: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鼠目寸光)

   情感:对罗布泊消失的痛惜,对短视的人们的批判,警示世人,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忧患意识)

2、精读课文,找出震撼人的心灵的、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和材料,揣摩体会其表达作用。

3、小结:作为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报告,是具有文学性的,即便引用史料,也要注重形象描绘,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形象鲜明,饱含痛惜之情。

 

 

评价要点

学习成果评价

1.各组品读文章重点语句的效果评价;

2.学生阅读收获记录评价。

3. 学生勾画的词句和质疑的内容。

4.学生写的阅读感受记录。

学习态度评价

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

评价指标:

1.文中勾画的数量和恰当程度;

2.学生写的感受能契合文章写作亲情的特点。

 

专题二

关注自然投身科学——科海泛舟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普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4. 拓展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思路,带来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

 

专题问题设计

1.你是怎样迷上科学的?

2.如何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题材,用说明性的文字介绍自己的科技发明?

3.如何辩证的看待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1.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2.打开旧相册,翻开老照片,展示制作的PPT,讲述背后的故事。

3.拿出珍藏的物品,分享其来历。

4.小结:讲述日常生活中丰富的亲情故事,注意说话要有中心、有条理。

活动二:回顾读过的亲情类文章,交流讨论搜集到的亲情作品。

1.回顾《散步》《风筝》两篇文章,比较其写作特点。

2.展示搜集到的其他亲情类文章,并分析其表现特点。

3.展示其他形式的表现亲情的作品,如诗歌、歌曲等,体会其动人之处。

4.总结亲情类作品的表现特点,谈在写作上的启示。

活动三:写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

1.梳理写作亲情类文章的要点:

1)要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传达真情实感;

2)突出细节描写,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3)选择恰当的题材,详略得当。

2.尝试写作,让真情永驻。

3.学生将写好的作文上传到网络,互相审阅、修改,教师点评。

 

评价要点

1、运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学生在小组学习活阶段主要有学习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长评价;学生在全班交流、展示阶段主要由教师评价和学生推举代表来进行评价。

2、运用分项评价的方式。可以分别对搜集查阅资料、口语交际、写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发现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强弱,以便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取长补短,重点加强。

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态度、行为表现尤其是情感态度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自我的纵向比较);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评价学生搜集资料、口语交际、写作的实际水平(同学的横向比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