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雕艺术——是一门神奇而特殊的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各种禽类蛋壳上通过精雕细刻后形成的作品,远在明清时期,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就有了互相赠送红鸡蛋的习俗。而且蛋壳的形状圆润小巧,突出体现了中国自古崇奉的“圆文化”,因此以来表达祝福,圆满,吉祥等之意。当时在民间极为流行,而且用量也相当可观。于是就有一部分人摆摊设店,专门卖红色染过的鸡蛋,称其为"彩蛋"。后来,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以图生意兴隆。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在我国便更多体现的是最传统的民族文化和表现手法,最后,成为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蛋雕艺术品。
运用诸多复杂多变的雕刻技法如阴刻、阳刻、线刻、浮雕、影刻、点刻、拼雕、套雕、衬雕、镂空、镶嵌等多种雕刻技法,雕刻时力度的掌握,握蛋的手法均需讲究,不然透视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而且因此一件成功的蛋雕艺术作品是对作者的艺术技艺的挑战,蛋雕作品一般不点染任何颜料,而是完全依赖蛋壳本色来体现。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可以将世间万物浓缩于方寸之间,近些年来蛋雕在国内逐渐兴盛起来,它已开始受到不少藏家的关注,而作为收藏领域内一项新生藏品,蛋雕艺术正重新赋予蛋壳新的生命力,而不论在创作还是欣赏蛋雕艺术时都讲究的是“色、险、透、韵”。
所谓“色”,是指选材极难,要寻觅大量的鸡蛋,方可找到一枚符合雕刻要求的蛋壳,一般情况下,其光洁度、色泽、形状等均需与主题相呼应,稍有瑕疵即弃。
所谓“险”,蛋雕接近于微雕艺术,但其材质的特殊性有别于骨雕、石雕、玉雕等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心无所滞,为完成作品的某一主要部分时,须一气呵成,从下第一刀开始,刀刀皆险,如履薄冰,其惊险度在其他艺术品中是很少见的。
所谓“透”,大家知道,蛋壳中空后具有天然物理光透性,稍加打磨即通体晶莹,而完成蛋雕的一面,其壳壁极薄,将穿未穿,形成光穿射效果,映射在蛋壳内部,形成镜像,其光影的疏密间别有洞天。
所谓“韵”,是指对于任何艺术而言,形似只是其最低层,作者的艺术境界和创造的不同主题才真正赋予作品神韵,而蛋雕作品另有其特点,在弧度极其复杂的蛋壳上,不同作品乃至同一作品的不同位置既有凹又有凸,既有实又有虚,经放大数倍后方可见其内在
平衡,创作时顺应蛋壳的走向和凹凸,尽得浑然天成之妙。
德荣斋蛋雕艺术的特色与创新
德荣斋蛋雕艺术工作室更是一直秉承着纯手工的创作路线,也不添染任何颜料。也不会大面积的采用镶嵌技法,主要还是为了还原最自然、最原生态的蛋雕艺术。所有蛋雕艺术品均以各种禽类蛋壳(鸡蛋壳雕刻作品较多)为载体,作品种类繁多且每件作品都有其一定寓意,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和独特的装裱,将蛋雕艺术的独创性和独特性体现的淋漓尽致。作品内容包括人物肖像、花鸟鱼虫、山水诗文字画等等,主辅相衬得当,惟妙惟肖斗艳争芳,因为中国当代蛋雕大部分是继承了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主要表现形式(如我国的:国画、剪纸,素描等)
而本人不仅在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上不断拓展和延伸,而且创新将作品融入西方油画的表现技法来体现异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利用其本具的自然色泽加之以刀代替笔的巧妙运用,来控制刻刀用力的大小,行刀距离的长短深浅、轻重缓急,来表现出作品的层次和浓淡,使作品更富有质感,生动逼真,神韵并茂,这种表现主要是以深色的鸡蛋壳为载体,图案成形后其效果类似于美术中的素描或主要以线条勾勒的工笔以及油画的质感。用中国最传统的民间艺术展现西方的文化和风采,是中外友好的最好呈现,因此每件作品都是倾注了本人很多心血的艺术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异形拼接类的作品,它既不同于中国传统艺术,也不同于西方的彩蛋、蛋饰,这更是思想创作上一个很大的创新和飞跃,所有圆润、厚度大的地方都是靠手工一点点打磨、拼接而成的,将蛋雕推向另一个新的台阶,更容易而出彩的抓住参观者的眼球,而且因为其不添加任何色彩和装饰,所以乍一看很有汉白玉石的风采,令人深深的震撼和折服。
煌煌中华有着数千年璀璨文明,艺术珍品浩若烟云,蛋雕——这个新的艺术门类,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绽放出艺术殿堂的奇光异彩,犹如一股清泉生机勃勃汇入我国民族艺术之海洋,汇入世界多艺术的海洋。
蛋雕艺术的收藏与保护
蛋雕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作品,为了更好更长的保护与收藏,收藏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
作品要轻拿轻放,摆放场地尽量避免强烈的自然阳光,因为紫外线会对蛋雕作品有影响,最好在暗室里用柔和的冷光比较好。
二
不要让作品受潮尽量摆放或者收藏于干燥通风处。
三
如要需要拿出来观赏时最好戴上薄手套,因为手上有汗液容易摸上手印同时对作品也不好,欣赏时应在作品和手的下方垫上一层海绵或者柔软的东西以防万一滑落。
德荣斋蛋雕艺术工作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