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教师节受表彰优秀教师代表专访-昌吉都市网
标签:
情感 |
编者按:在第31个教师节的前一天,州党委教育教师工作会议举行。会议对木垒县三明“双语”幼儿园等40所自治州先进学校、奇台县财政局等30个自治州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先进集体、高承善等30名自治州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先进个人以及周东亮等70名自治州优秀教育工作者、赵斌等200名自治州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进行了表彰。本报从中选择了6位受表彰优秀教师代表进行了专访。
http://www.cjxww.cn/uploadfile/2015/0910/20150910115715144.jpg
23年,
——访昌吉州回民中学教师史彩虹
昌吉新闻网记者
23年前,史彩虹怀着对教育事业无比崇尚的神圣情感,走上了三尺讲台,她觉得能教书育人,是她的荣耀。
她从事教学工作23年,有18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她为了关爱和转变学困生,自己掏钱给学生买奖品,很多学困生在她的关爱下转变很大。她班里有一个名叫李英杰的女生。这个孩子从小没了母亲,一直和打工的父亲相依为命,开学时,李英杰没钱交书费,史彩虹就掏腰包帮李英杰交了书费,周末还邀请李英杰到她家里吃饺子,让李英杰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
史彩虹连续9年带民考民的内初班学生,没有寒假和周六休息日,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他们的身上。
无数个清晨,她早早地来到学校;无数个夜晚,她带着欣慰与疲惫陪学生在校住宿。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为了家长们沉甸甸的信任和重托,她竭尽所能给予学生最真实可贵的关爱与呵护。
如今已45岁的史彩虹,一如23年前,初心不改,依然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最大的荣耀,并实践着“当园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誓言。http://www.cjxww.cn/uploadfile/2015/0910/20150910115747688.jpg
甘当“三心二意”的孩子王
——记木垒县第二双语幼儿园教师赵蕊琼
昌吉新闻网记者
http://www.cjxww.cn/uploadfile/2015/0910/20150910115825141.jpg
真心和学生做朋友
——访阜康市厦门实验小学教师刘艳萍
昌吉新闻网记者
从教30多年的刘艳萍,一直坚持做带班主任,所在的班级常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最美班级”,学生们更是积极向上,乐观好学。
刘艳萍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努力地去了解他们。平常课前课后,尽量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聊天,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谁进步了,给予表扬和勉励;谁退步了,给予点醒和鞭策;谁生病了,给予关心和爱护;谁有困难,给予帮助和安慰。让学生亲近自己,真心和他们做朋友。
在她带的一个班中,有一位从阿勒泰转来的新生,刚开始对刘艳萍的教学还没有完全适应,刘艳萍布置的背课文作业,只有他没有完成,刘艳萍并没有责怪他,也没有给他施加压力,而是私下和他沟通后,让他自己选择完成背课文的时间,完成后去找她,没想到,这名新生背课文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最初的3天背完一篇,缩短到了一天背完一篇,这让她懂得并不是施加压力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
真心和学生做朋友,让刘艳萍老师收获了很多,也引领着学生们走向进步。
从一个19岁的青春少女,走到了不惑之年,从一个面对孩子的种种状况手足无措的新手,磨砺成了一个带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就是木垒县第二双语幼儿园教师赵蕊琼的亲身经历。
1991年毕业于新疆幼儿师范学校的赵蕊琼常说“幼儿教师必须要做到‘三心二意’。‘三心’,就是对孩子的爱心、细心、耐心,‘二意’就是对同事和家长的诚意和对工作的专意!”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班上有家庭贫困的孩子,她总是把亲戚家或自家孩子半新的衣物洗得干干净净给他们换上。孩子不舒服拉了、吐了,她一边温柔地安抚孩子,一边手脚麻利地收拾污物,不见她皱一下眉。家长有事晚了接不走孩子,她总是对当班老师说“没关系,你有事就先走,我来等家长!”也有很多次已经等很晚了,家长才急急地给她打电话说单位加班实在接不了孩子,她还是说:“不着急,我可以把孩子先接到我家,等你忙完了再来接孩子!”就这样,她家里经常会多出一个孩子调皮闹腾。
2014年2月新建的木垒县第二双语幼儿园投入使用,因工作需要安排赵蕊琼去第二幼儿园支教,负责教务工作,开辟了人生的新航线。这一次,她走得比以往更坚定,沉着与成熟。
http://www.cjxww.cn/uploadfile/2015/0910/20150910115845643.jpg
做有历史责任感的好老师
——访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海力且木·阿不都玛那甫
昌吉新闻网记者
海力且木·阿不都玛那甫是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维吾尔族老师。自2000年参加工作至今,她一直带的是民汉混合班。海力且木认为在新疆做好老师,就要始终胸怀“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大局,做一个有理想、有格局、有情怀的老师;自觉为党和国家分忧,为新疆教育事业尽心竭力。
在15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海力且木以身作则,并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学生。平时海力且木就特别注重对新疆史、民族宗教史的学习和领悟。不管是在哪个班级上课,海力且木会先抽5分钟时间结合最近校园时事、新闻事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民族观的解释引导。
在海力且木带的班级中,民族团结的小故事非常多。民族学生生病了,汉族学生主动照顾;汉族学生有困难了,民族学生主动搭把手;宿舍里舍友间因习惯不同有了小摩擦,海力且木就教育她们要懂得相互尊重……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http://www.cjxww.cn/uploadfile/2015/0910/20150910115905222.jpg
特殊教育需要恒久的爱心
——访昌吉州特殊学校教师张梅
昌吉新闻网记者
教师的队伍里,有一批在特殊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园丁,他们要比普通老师更具爱心、耐心和恒心,他们带着一群“折翼的天使”,不断呵护、爱惜他们,让他们像普通小孩一样茁壮成长。
1992年毕业于南京特师聋童教育专业的张梅,当时刚满21岁,带着理想和憧憬来到了昌吉州聋哑学校(昌吉州特殊学校的前身),在特殊学校一干就是23年。
这23年来,让张梅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她带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个叫张晓婷的聋儿,刚来学校时,非常不自信,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不怎么与别的孩子交流,张梅就经常与她交流,从学习上、生活上给她很多关心,引导她树立自信。孩子的性格慢慢变得开朗起来,有一天,张梅在帮孩子整理衣物时,孩子忽然开口叫了一声“妈妈”,这一声,张梅一辈子也忘不了。
张梅用滴水穿石的恒心和爱心,浇灌着苦涩的“秧苗”,像一个麦田的守望者一样守候着希望的金秋。23年来,她把慈母般的爱播撒给了最需要关怀的残疾孩子,也把最浪漫的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了特教事业。
23年来,张梅带出的聋哑儿童有30名走上工作岗位,成家立业,还有一部分考上大学,继续学习。http://www.cjxww.cn/uploadfile/2015/0910/20150910115927890.jpg
当老师是从小的梦想
——记木垒县大石头乡铁尔沙克学校教师布里布力
昌吉新闻网记者
1994年从事教育事业的布里布力是一名哈萨克族老师,谈到选择教师为职业的初衷时,布里布力说:“当老师从小就是我的梦想。”
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布里布力不假思索的说:“是爱。一个老师对学生有真诚的爱,才能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在布里布力带的班中,有一名叫古丽娜的学生,不喜欢和同学玩,下课后也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布里布力发现后,在几次交谈和走访后弄清了原因:古丽娜才把家里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她,古丽娜的家庭十分贫困,这让她感到自卑,布里布力就慢慢的开导她,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帮助她,坚持从一年级一直资助她读到小学毕业,现在古丽娜成绩优异,今年顺利考入了内初班。拿到通知书后,古丽娜激动地跑到她面前紧紧地抱住了她。
当记者问及教师这一职业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的时候,布里布力微笑着说:“教师这一职业为我带来的是尊严和快乐。真心的努力换回的也是学生对老师真心的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