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后有感
(2014-01-15 10:26:56)
标签:
教育 |
读《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后有感
--花都区新华云山中学
一、如何进行课程整合
(一)20世纪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第一次努力:杜威的贡献与局限
(二)课程整合的发展
课程整合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样的课程内在结构才具有整合的功能?人们对此的回答各不相同,形成了“科目中心整合理论”“儿童中心整合理论”和“注重科目与儿童心理统一的整合理论”三类不同的教学整合观。科目中心整合理论主要是针对学校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科目,为的是建构学校科目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历史中心整合论”和“地理中心整合论”两种不同主张,它为后面发展起来的另外两类整合理论奠定了基础,而且至今仍然对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儿童中心整合理论主要有帕克的“儿童中心整合论”和杜威的 “儿童中心整合理论”。帕克主张,教育的中心不应是科目,而应是儿童的自我活动;课程整合的中心必须是儿童而不是别的,儿童应是学校教育的规划与组织工作的中心,学校课程应当尽可能从儿童的实践活动引申出来和整合起来。杜威受帕克的影响,并以自己的经验自然主义哲学为基础,他阐明,课程整合的中心不是历史,不是科学,也不是儿童,而是儿童的社会活动。儿童的社会或教育活动的实质是经验,因此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整合论,也就是经验整合论。因而出现了有代表性的“科目结构整合论”和“认知—情意整合论”两种主张。
在课程横向结构维度,至少有五个层面的课程整合,包括相邻知识系列的整合,性质相近科目的整合、所有科目群的整合、文化的整合以及儿童与文化的整合。在优化课程横向结构的长期探索中,人们已经创建了许多种类的整合课程,主要有关联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发生课程、超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等。
课程的纵向结构,又叫垂直结构,是指课程要素的不同质量之间的纵向上或垂直维度上的结构过程及其结果。其中主要的主张有“直线型课程”“螺旋型课程”和“阶梯型课程”三种。直线型课程,就是在课程内容的排列上,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环环紧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它对于解决课程内容逐渐增加与学生学习时间与精力有限的矛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它由于没有理顺人类知识经验的条块结构,从而没有解决课程的宏观结构和中观结构的问题。螺旋型课程是一种排列复杂课目主题的方式,这种排列方式使课目主题每次都在学程中反复出现,以便学生在课目中逐步深入或学习课目的一个方面,在相邻的两个以上主题、单元、年级或阶段里安排主题相同但深度或广度不同的内容,以便让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某门课程或某门课程的某一方面。阶梯型课程是根据客观需要与可能,从人类文化中选择出精华部分作为预期教育效果,然后按照学生发展的动态水平层次,把它们按难度高低分解后有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地排列成一道波浪式上升的阶梯,从而在课程实施中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跃上一个又一个阶梯,一步一步地把预期教育结果内化为学生的发展成果。
课程结构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每个层面都存在独特的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在宏观层次,课程的形式结构,涉及“范围”最广,其构成成分是各“大类”课程;课程的实质结构,其组成成分是知识与经验、经验与人格、个人与社会等。中观层次的课程结构,是指各大类课程所属具体课目及主题活动项目及其相互关系。中观层次课程的实质结构分别涉及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等各大类课程包含的实质性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观层次形式结构中的各形式性成分间的关系,既涉及各成分的比例关系,也涉及相关成分的纵向与横向关系。
二、课程整合让教育适合每个学生发展
拜读了黄甫全教授的<<课程与教学论>>后,对课程教学整合有所感悟,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做出了尝试,并开展了以教学整合为研究主题的全区公开课。以下是我的关于如何进行英语教学整合微型教学过程:
云山中学英语科语法课型教学研究模式
2013 学年度,第 一 学期,第 7 周
|
课 |
8A Unit 4 |
课时安排 |
1节 |
日期 |
2013/10/16 |
|||
|
教学设计理 |
语法教学要从用的角度出发,重在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不能局限在语法自身的范畴内,而必须与逻辑思维,篇章语境等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逐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不应该做传授器,而应该做引航灯。教师并不是直接给学生做解释,灌输语法点,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究,发现,归纳并能自己最终得出答案。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步发现和认识语法规则,归纳语法规则。 |
|||||||
|
学生以及 教材分析 |
1、初二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通过对身边熟悉发明进行描述比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2、本班学生基础较弱,两极分化严重,口头表达能力较弱。 |
|||||||
|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
1.认知目标: 掌握形容词good, bad ,far 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同级比较(not)as ….as 的结构。 2. 情感目标: 通过谈论“重要的发明”的相关话题,帮助学生如何描述发明的重要性,启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能力发展目标: 1)能够在语言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本单元的语法。 2)在学习中提高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在模拟交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
|||||||
|
教学 重点 难点 |
1.
2. 3. |
|||||||
|
教学策略 |
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活动促进教学。整合教材,启发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设置情境引入,配合媒体,表情,进行视听演示,激发学生兴趣,多样技能结合训练, 讲练结合,总结规律。 |
|||||||
|
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
1. 充分利用和发挥基本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的身体语言、板书的作用; 2. 适时、合理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增大课堂的容量,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 |
|||||||
|
课 堂 教 学 教 程 设 计 |
||||||||
|
教学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活动设计意图 |
|||||
|
一. Warming up 热身及导入 |
老师通过视频—-电脑的发展、活动或其他形式进行激趣热身。 |
学生参与活动。 |
激趣热身,吸引学生注意,调整学生学习状态。 |
|||||
|
二.Revision
|
结合单元内容,展示图片(新旧电脑、新旧事物等)回顾旧知识。 |
学生小组竞争学习。 |
学生之间比赛,活跃气氛。 |
|||||
|
三. Presentation 呈现 |
呈现语法要点—比较级的恰当运用。 |
学生提出疑问。 |
让学生学会分析质疑,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感受学习的喜悦。 |
|||||
|
四.Practice 练习 |
1.发放有关比较级练习,巡视课堂给予指导; 2.指导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小组讨论统一答案; 3.全班呈现,质疑,解疑。 |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语法知识。 |
|||||
|
五.Sum up 总结 |
指导学生总结形容词不规则的变化和用法,最后老师作总结。 |
学生总结语法规则。 |
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
|||||
|
六.Discussion 讨论 |
指导学生更深一步的运用语法知识。 |
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最有用的发明。 |
通过活动,让语言输入变为语言输出,从而让学生真正运用语言。 |
|||||
|
七.Homework 作业 |
布置作业。 |
学生独立完成语法知识的巩固练习。 |
巩固所学内容。 |
|||||
过去很长时间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怎么教”,现在要转向关注“教什么”和“怎么教”;教师和学校过去是课程的执行者,今天应成为课程的建构者,改变状态意味着“从被动到主动”,这样的教学状态才能发生改变,课堂才能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同时赋予学校和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权利,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或学生学习的需要安排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打破僵化、刻板的育人模式,从优化课程管理的角度来实现减负增效,让学生在学校里接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充实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学园。“课程为什么整合?因为这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期待。”在课程整合时并不着眼于某一门精品课程的打造,也不着眼于某一门校本课程的再次开发,而是从办学理念入手,进行育人目标的梳理、课程门类的整合、课程系统的架构和课程实施的变革。该校课程整合实验集中表现为生命发展课程体系的构建。生命发展课程,英文名称"Life
通过阅读《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我明白了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并勇于实践,我将在整合教学模式中创造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