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穷查理宝典》之五:“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他眼中的问题都像钉子。”
(2013-05-26 16:33:07)
标签:
教育文化 |
这句话芒格经常引用,源自谚语。
芒格说,如果你们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么你们无法真正地理解任何东西。如果这些事物不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相互联系,你们就无法把它们派上用场。你们必须在头脑中拥有一些思维模型。你们必须依靠这些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你们也许已经注意到,有些学生试图死记硬背,以此来应付考试。他们在学校中是失败者,在生活中也是失败者。你必须把经验悬挂在头脑中的一个由许多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上。
芒格认为,如果你只能使用一两个,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你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那就像谚语所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这绝对是一种灾难性的思考方式,也绝对是一种灾难性的处世方式。所以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这些模型必须来自各个不同的学科——因为你们不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院系里面发现人世间全部的智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诗歌教授大体上不具备广义上的智慧。他们的头脑里没有足够的思维模型。所以你必须拥有横跨许多学科的模型。你们也许会说:“天哪,这太难做到啦。”但是,幸运的是,这没有那么难——因为掌握八九十个模型就差不多能让你成为拥有普世智慧的人。而在这八九十个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
芒格给出了纠正锤子倾向的对策。如果一个人拥有多学科技能,也就是说,在掌握多种工具后,将会限制由于锤子倾向带来的认知倾向度。此外,如果他能从实践心理学中学到一个道理——不管是自己还是其他人,若为了避免人生走上偏离的轨道,毕生都必须跟上面提到的两种倾向做斗争——那么,在通往生活智慧的道路上,他就跨出了建设新的一步。如果A是一个专业原理,B也是一个重要的使用原理,但它来源于其他学科。显而易见,掌握A、B两者的效果通常要好于单纯掌握A。
芒格举例说明会计学的局限性。他说:你必须对会计有足够的理解,才能明白它的局限——因为会计虽然是商业活动的出发点,但它只是一种粗略的估算。要明白它的局限不是很难。例如,每个人都知道,你们能够大概地估算出一架喷气式飞机或者其他东西的使用寿命。可是光用漂亮的数字来表达折旧率,并不意味着你对实际情况有真正的了解。
芒格认为,学术界相互隔离、不相往来,大家各执一端,排斥其他领域。教育极度缺乏学科一体化,而很多问题都是跨学科的,如果不运用跨学科的知识来解答,就相当于一个桥牌手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将牌上,对其他任何因素都不予关注。还好,一些德高望重的教授就对此大为震惊,一些顶尖教育机构为改变这种学科分离的状况在增强扩学科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芒格本人就是跨学科学习的典范。对心理学的学习,穷查理宝典之三已经提到。芒格看到心理学著作《影响力》,立刻给每个孩子寄了一本西奥迪尼的著作,还送给西奥迪尼一股伯克希尔的A级股票。芒格本人就是心理学大师。他对人类误判心理学的论述,十分精彩。对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到达中国人经常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地,虽然俗气十足,但是,毕竟有现实需要。芒格能够自己设计建筑和游艇。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对孔子十分了解,对中国的孝道,推崇备至。他认为,华人在美国的位置不断提升,孝道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跨学科有成就人士很多。巴菲特的导师,本杰明·格拉汉姆的学问很好,当他从哥伦比亚毕业时,有三个不同学科的系邀请他去攻读它们的博士课程,并要求他一入学就开始授课:那三个系分别是,文学系、希腊和拉丁古典系、数学系。
我本人,经常愿意引用一句话,是老子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从字面理解,这句话是说美和丑是相对,是人为的。也就是说,标准是人为的,而划分学科的标准也是人为的,也可以说,学科的划分是人为的。开始时没有学科划分的,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学科也不断细分。细分学科在培养更加专业人士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画地为牢的问题。
工作中,接触很多专业人士,每个专业的人,具有不同的特点。从事生产技术的人,与从事营销工作的人,是不一样的。做财务工作的人,与其他专业的人,也不一样。经常听到一些说法,说某某会计依据规章制度,说这不行那不行,就是不帮助想办法怎么样才行。不一样的原因,是专业带给每一个人。每个专业,都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这些也并不是绝对的,很多专业人士是非常全面的。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能够跨学科学习,注意扬长避短之人,更加容易成功。
自己以前总愿意看关于国内的书籍,主要是因为熟悉中国文化,看起来有共鸣。看了《穷查理宝典》,意识到自己缺门了,完全是兴趣阅读,随后立即购买了一些外国书籍,准备学习学习。
“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他眼中的问题都像钉子。” 芒格智慧地提醒我们不要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