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燕通宝,五代大燕刘守光铸,钱文书体,是中国古钱币的千古佳话

(2013-05-15 21:12:04)
标签:

股票

分类: 古钱币

http://s1/mw690/c0ec4d2dtdcc18f528f00&690


 

     对大燕通宝的考证,已经论述,也阐释了学界、收藏界朋友对大燕通宝书体的疑问。许多学界、收藏界朋友,以其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和质疑,受益匪浅,谢谢你们。

    因为学养和知识的局限,我已经无从再论大燕通宝的出处、书体了,而且已经说过了,考证心得,见于《浅议大燕通宝》和《大燕通宝的书体问题》两篇文章。我想,大概中国钱币学界,即便是五代钱币顶级专家,也是难以回答这个问题的。那么,既然如此,就让它成为中国古钱币收藏界、钱币学界美丽的悬案吧!
    大燕通宝,是五代幽州大燕皇帝刘守光铸,论据充分,这是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请不要将大燕通宝的书体,牵纠于徽宗瘦金体,因为徽宗瘦金书体也是继承于前人、前朝而有所发展的,它们有朝、代隔阂。瘦金体与其唐代书法前辈“二薛”相隔约400年。
    书体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首先和自己的遗传、天赋有关,还有主观审美、好恶因素,刻意模仿的习练,临场书写的情绪,状态、光线、条件,都会影响、形成当时的字体。甚至,握笔的着力点、精神疲惫与否,甚至孤僻动作,字体也会不同。这是一种综合的、不可言传的个人的习惯状态。而且,纤细书法的书写,如果文字相同,在一定的局限内,用笔、用力是差不多的,试想一下,作为专业书家,“大”字如何书写,在一定的空间里,如果书写流畅,相似度是很高的。
    大燕通宝发现的过程,笔者已经介绍。同时、同窖出土的古钱币,还有笔者引以为傲的金章宗明昌元宝篆书小平钱和辽耶律隆绪太平元宝隶书小平钱。对于明昌元宝篆书钱币和太平元宝隶书钱币的考证文章,笔者在新浪网署名五代泉人的博客中早已发表,明昌元宝篆书钱币和太平元宝隶书钱币的存在,在历史上,是板上钉钉的,这本身就是直接的证明和证据。
    大燕通宝,五代大燕刘守光铸,宋徽宗瘦金书体(尤其是御书大观通宝)的神韵与其相近,这是多么美丽奇绝的故事,这是中国古钱币的千古佳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