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残终有恨-----李老十的残荷图

(2013-06-20 13:40:11)
标签:

文化

分类: 名家书画
http://s1/mw690/c0e95c94gdf8f7a796fd0&690
李老十,1957年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本名李玉杰,字默忍,因排行十,取号老十。197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校美术转业,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系。曾担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1996年从北京国际饭店第二十二层跳楼自杀。李老十具有全面良好的学识修养,其画、印、诗、书、文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http://s11/mw690/c0e95c94gdf8f7933561a&690

http://s14/mw690/c0e95c94gdf8f7934811d&690

http://s13/mw690/c0e95c94gdf8f7ba61e8c&690

http://s1/mw690/c0e95c94gdf8f79619660&690

http://s1/mw690/c0e95c94gdf8f79739a60&690

http://s7/mw690/c0e95c94gdf8f797c2316&690

http://s13/mw690/c0e95c94gdf8f798e764c&690

http://s1/mw690/c0e95c94gdf8f7ba56980&690

http://s1/mw690/c0e95c94g7cc18c61d110&690

http://s2/mw690/c0e95c94gdf8f7a39b541&690

http://s1/mw690/c0e95c94gdf8f7a3980a0&690

http://s1/mw690/c0e95c94gdf8f7b9aee50&690

http://s12/mw690/c0e95c94gdf8f7a4c516b&690

http://s4/mw690/c0e95c94gdf8f7a859493&690

http://s4/mw690/c0e95c94gdf8f7a95c763&690

http://s9/mw690/c0e95c94gdf8f7b7f5018&690

http://s14/mw690/c0e95c94gdf8f7be305dd&690
http://s7/mw690/c0e95c94gdf8f81b3b136&690

http://s4/mw690/c0e95c94g7cc18cd10d43&690

http://s15/mw690/c0e95c94gdf8f81d7d77e&690

http://s9/mw690/c0e95c94gdf8f824ae418&690

http://s4/mw690/c0e95c94gdf8f805d6213&690

http://s9/mw690/c0e95c94gdf8f82db1b58&690

http://s14/mw690/c0e95c94gdf8f8069ae2d&690

http://s6/mw690/c0e95c94gdf8f81d3e2c5&690

http://s13/mw690/c0e95c94gdf8f81e17c8c&690

http://s16/mw690/c0e95c94gdf8f8201a77f&690

http://s8/mw690/c0e95c94g7cc18d01f9c7&690

http://s5/mw690/c0e95c94gdf8f821daee4&690

http://s11/mw690/c0e95c94g7cc18d157e8a&690

http://s10/mw690/c0e95c94gdf8f8270d4d9&690

http://s10/mw690/c0e95c94gdf8f823d08c9&690



http://s4/mw690/c0e95c94gdf8f829010f3&690



http://s1/mw690/c0e95c94gdf8f829e3c10&690

http://s10/mw690/c0e95c94gdf8f82a8a379&690
http://s11/mw690/c0e95c94gdf8f88ec20fa&690

http://s13/mw690/c0e95c94gdf8f890e00ec&690

画残荷

老十初画残荷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较早的一幅曰《野水荷秋图》,用淡墨、土黄和赭色画残叶与莲蓬,秋意苍茫而惨淡。后来他在此画的补题中自述了画荷的经过:“已巳年秋,余住西山,尝于风雨中独游颐和园。每见秋枝残叶,摇荡风雨,心必为之所动。几回折莲,何能尽取?故写残荷图百十余幅,意有未尽,乃以诗记之,并颜其居曰‘破荷堂’。”他的“破荷堂主”之号,亦由此而来。观残荷而“心为之动”,不是因为“秀色空绝世”的鲜美,“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高,或者“月晓风清欲堕时”的幽淡,而是因为一种发自心底的悲秋情怀。他曾借古人诗词表达这情怀,在画上题写过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题过元人小令:“干荷叶色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愈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雨,寂寞在秋江上,”但
古人的淡远空寂之意不足以表达他的内在感受,于是自己做诗,直抒胸臆。我们试举例略做解读:
“戏红倚翠,自在幽游。蓦然回首,满目残秋。”(《题荷鸭图》,1996年)此图为横卷,画中残荷狼籍,秋光肃杀,卷尾有一蓦然回首的游鸭。“蓦然回首,满目残秋”指自然景色,也隐喻人生。戏红倚翠的幽游过后,终将面对荒凉的残秋,不论这残秋是精神的还是肉体的。不难看到,这题句透着一种悲哀。
“花残终有恨,嫣红酬病眸。生息参透否,无语对寒秋。”(《题秋塘》,1996年)“嫣红酬病眸”,是指自己病中观荷。老十患肝病,经常捂着肚子作画。他的大哥也遭此不幸,就在这一年过世。大哥本是一英俊的男人,逝世前骨瘦如柴。老十目睹这一切,对自己身体的前景感到悲观。他在诗中自问是否参透了生死,答曰“无语对寒秋”,心绪是悲凉的。
“遍写荷塘不见花,风卷残叶乱如麻。胭脂买笑寻常事,谁解枯蓬胜艳葩。”(《题四十莲蓬图卷》,1996年)这一年正月十八是李老十四十岁生日,他画了此卷《四十莲蓬图》。题诗说自己笔下“风卷残叶乱如麻”的荷花,不被世人理解,因为人们喜欢的是“胭脂买笑”──这里用了一个画史上的典故,说南宋初,从东京汴梁辗转来到杭州的著名山水画家李唐,因画风不合时宜,生活很潦倒,他作了一首诗自嘲:“雪里烟村树里滩,看之容易做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李老十黑乎乎的秋荷,也像当年李唐的山水一样,不受时人欢迎,很少有人买。在他看来,人们喜欢用胭脂画的艳葩而不理解用水墨画的枯蓬,既是寻常之事,也是可悲之事。他宁守清贫也不趋时好。
“孤魂怪笔写残秋,满纸凄然鬼神愁。若问原心何至此,八风纸外正飕飕。”(《题残塘风雨图》,1991年)诗后自注:“八风:佛教语称,利、衰、毁、誉、称、饥、苦、乐为八风。”人生在世,都不免遇到八风,儒家、道家、佛家和现代的思想者,各以自己的方式解释和面对它们。有趋之者,有避之者,有趋避兼之者……多数人能够坦然对待,李老十似乎不能。他感到自己是“孤魂”,只能画“满纸凄然”之作。这是为什
么?是他对人生的痛苦太敏感?是他对感情过于脆弱?是他太执着于对清纯世界的渴望?或者根本是一种抑郁症在作怪?我想,也许是一种包括了思想感情、气质个性和健康情况的综合性因由。其夫人刘宝华说,早在美院学习的时候,老十就有过出家甚至弃世的念头,直到参加工作,娶妻生子,书画成名之后,也没有完全打消,这可能与抑郁症有关。但他敏于感知痛苦,敏于感知人生的异化与荒诞,也是事实。他画过一幅《笼中鸟》(1990),题:“想(向)往青天日日鸣,奈何细竹困飞莺。游人误解啼中意,多把愁声做笑声。”又有题《瓜虫图》(1992):“种瓜生土豆,种逗反得瓜。忽然有所悟,拍手笑哈哈。”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它所“悟”出的,常常是因果颠倒、实事无常、人生受困的一面。在《荷鸭图》中,他把“春江水暖鸭先知”改写为“秋江水冷鸭自知”,也是出于同类“悟”──不是冷峻的哲思,而是带有“禅机”的内在感受。他画葫芦,常题“天天孤坐太无聊,照着葫芦画个瓢。他日浪游湖山里,一壶老酒挂僧腰。”──这“一壶老酒挂僧腰”的想象,所向往的是自由和超脱,而非真正的空门之思。老十还作过一套题为“得大自在”的册页,画大西瓜、大廝杀(下围棋)、大饼子、老布鞋、大碗茶、大白菜、大游鱼、大葫芦、大傻瓜、大屎撅,皆为人生常见之物。每图都作题,内容多为道德启示录式的短句。如题《大屎撅》:“……曾有人问,世上什么东西最脏,吾答:人最脏,人心更脏。”这当然是指他的一种体验,这体验的否定性可以引发积极的批判倾向,但其偏颇和悲观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体验和认识,与抑郁症无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