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范文二】——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
(2016-04-23 09:29:15)
标签:
365国考申论省考事业单位 |
分类: 申论 |
【公共精神——政论文】
公共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
【开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但实现“中国梦”,精神必须先立起来。中国梦不仅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然而,近些年来,国人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却极度缺乏,如“路怒族”的泄愤、破坏景区的基础设施、网络谣言四起等等,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现阶段“中国梦”的价值特征是公共精神,其价值维度就是每一个人的那种关怀公共事务、公共事业和公共利益的责任意识与行为态度。
【分论点】
分论点一:公共精神是实现国家富强的软实力。
分论点二:公共精神是促进民族振兴的凝聚力。
分论点三:公共精神是增强人民幸福的号召力。
【结尾】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人民追求共同幸福的宣言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起搏器。倡导并致力于社会公平正义,使个人努力有所依托,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性回归,才能让不同阶层之间达成共识,促进社会和谐。
案例素材:这些年,国人出游在卢浮宫水池前泡脚,骑在华尔街铜牛背上发微博,在卢克索神庙浮雕上篆刻“XX到此一游”,在东南亚回国航班上因调整座位而致拿餐具互殴……尽管这些损害文明的丑陋之举只是少数人所为,蒙羞的却是全体国人。在飞机上飞扬跋扈,同随意插队、乱闯红灯、网络空间的肆意谩骂等,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无视公共秩序、无视他人利益、“任性”行使个体权利。公共文明中“任我行”的通病,值得每个人审视和反思。
名言警句:1.“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