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倪宽赞》真伪小考(转)

标签:
转载 |
世传唐代褚遂良所书《倪宽赞》,末尾署名“臣褚遂良书”,无官职,无书写年月。不少人认为神清骨秀,书法出众,这是从书法学习的角度看问题。而对他的真伪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从元代开始,就有研究者指出其中的瑕疵,近现代书法研究专家和学者,更是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并且一致认为,此贴书写者不可靠。
若拿可靠的褚遂良传世名作如《雁塔圣教序》比对,从书写风格上看,《雁塔》顾盼生情,点画如兰叶飘摆,细骨丰筋,气势开张,结体洞达。笔法上还存在着六朝古意。《倪宽赞》却不同,虽说细瘦谨严,结体却趋于收敛拘谨,缺少变化。用笔缺少褚的古意。当然褚遂良的书法也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他早年写的《伊阙佛龛碑》较多的存在着六朝古意,结体有些鼓努为力。一个书法家的成熟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倪宽赞》好像有褚遂良晚期的书法风格,但与褚遂良其他的可靠的碑帖(无论早期还是晚期)也无法相同。
其次,《倪宽赞》对于“治民”二字不加避讳。这是唐太宗,唐高宗的名讳,身为太宗、高宗时代重臣的褚遂良怎会疏忽大意,不加避讳呢?我们只要看看褚遂良书写的《雁塔圣教序》就明白了一切。此贴中多次出现“民”“治”都做了讳笔处理。“人仰德而知遵”是以“人”代“民”,“在智犹昬”之“昬”,即含有“民”字的,出现了二次,都多加一个点。“治”字出现了三次,都缺末笔,作空笔处理。比较之下,《倪宽赞》只对“弘”字做讳笔处理,虽说是带有挖去的痕迹,原文肯定是有这个字。《倪宽赞》出于《汉书》,原文叫做《桑弘羊、卜式、倪宽赞》。经比较就会发现,墨迹本刮去的有五处,是“公孙弘”“桑弘羊”,之“弘”。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是五代后期有名的将领,名字叫做赵宏殷。后被追认为帝,庙号宣祖。弘与宏同音,故有此避讳。如果此贴确实是褚遂良所书,那么,该避讳的没有避讳,倒是不该避讳的,却有了避讳,实在不好理解。
最后说说《倪宽赞》的用字,墨迹中有一句“斯亦囊时版筑饭牛之朋矣”我们看《汉书》原文“明”作“朋”,就好理解了。我们认为博学的褚遂良,决不会出现这样讲不通的文句。
结论,《倪宽赞》可能是宋代高手写的。这个高手学的是褚遂良晚期的风格。
http://img.ph.126.net/Prk_bX6zCd-49_pY_HKMWQ==/3278902003702989072.jpg
《倪宽赞》上图,刮去的是“弘”
http://img162.ph.126.net/Oqv9IpmNUVUgShPY3zpEKQ==/1595681642974125485.jpg
上,《倪宽赞》不避讳“治民”二字
http://img245.ph.126.net/Wrl7_fKgzBfdvUHR95Bt8A==/2114440025051949172.jpg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不避讳“弘”字。
http://img170.ph.126.net/qEeKDKp9ft9w_SNMzL5syw==/2296272860006788149.jpg
《雁塔》“世”字,缺笔。“人”代替“民”。这个同《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比较就知道,集书作“民”,有讳笔。
http://img851.ph.126.net/aPMSelMVDDPkIFznNwfX3Q==/2719048275025814409.jpg
《雁塔》避“治”讳,缺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