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分析
(2013-03-30 14:18:54)分类: 课题研究 |
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分析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分析课题组
摘要:语文学困生在小学各年级均普遍存在,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有效地转化语文学困生,使其尽快脱困乐学,既是摆在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面前的艰巨任务,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在情感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教学上,要优化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在学习方法上,要加强学法指导,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并强化学习动力;采取各种形式的辅导,及时查漏补缺。
关键词:学困生
正文:语文学困生在小学各年级均普遍存在,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地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的困难,找出相应的解决语文学困生的措施。
一、语文学困生成因:
1、上课没有专心听讲的习惯:注意力很难集中,没有自控力,想其他事情、发呆、讲废话或者做小动作,哪怕是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尺子都能玩上半天。
2、基础知识薄弱:连最基本的识字写字和读课文,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更何况是阅读和写作了。
3、有较强的惰性心理:表现在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想做,但抱着应付的态度,抄袭甚至懒得做。有些稍难一点的需要思考一下的问题,不愿去思考,课堂作业或胡乱做一下,回家作业只做一部分或者不做。
4、家庭环境因素:部分学困生的家长是想管,但孩子不听;而不少学困生的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很少关心、查看孩子的作业。
二、语文学困生转化措施:
1、树立学困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学困生基础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是因为刚刚学习时重视不够,导致后来跟不上班;有的功夫虽下了不少,但方法不当,最终收效甚微;有的是从兴趣出发,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一遇困难挫折就丧失兴趣和信心,知难而退,弃而不学。平时在跟这类学生接触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千万不要说出“怎么这么简单都弄不懂?”“你真笨!”等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语言,更不应该出现贬损、嘲笑的语气。教师的语言要显出对他们充分的信任,及时鼓励一个小小的进步。注意他个人的感受,其实他们因为没有搞懂而心里很着急,要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能行。这是开展辅导的基础。一个成人做事都需要充分的自信,更何况他们还是小学生。
2、减轻学困生的心理负担
要使学困生转化,光有信心还不行,还要处处关心他们,为他们着想。我在教育实践中来取了“五个优先”的做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
优先关怀
3、教给学困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方法是学生基础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平时注意积累学习方法,并在适当的时候传给学生,使他们变“学会”为“会学”。
(1)、充分利用感觉器官,培养科学记忆方法。如记成语、诗歌等,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困难。再如背诵课文,我让学生理解课文,采用归纳段落大意,尝试回忆,提示关键词,整体与部分背诵相结合等方法。
(2)、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我首先帮助学困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让其保证学习语文时间。其次,指导学困生课前预习,或帮助学困生进行预习,并提出一些思考内容和要求,让他们采取“笨鸟先飞”的办法,让他们先学一遍,认清听课的拦路虎,这样有利于提高预习效果和听课效率,减轻学困生课外学习负担,增强其学习信心。再次,我指导学困生做好课堂笔记,便于课后自己复习。最后,我指导学困生找出问题并自我解决问题。
(3)、加强经验交流,不断改进学法。我还定期让班级中语文基础好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让学困生不断吸收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有效方法,提高学习质量。这样既感染了学困生,又促进了那些基础好的学生。
4、在课堂中辅导
首先是帮助他们养成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在此分别针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1)对教师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对于课堂上简单的问题,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当我提出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比如读词语,回答全文有几个自然段等,都会请学困生回答。
(2)对学生提出针对性要求:
6、生生辅导
平时,我注意到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喜欢和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一起,有一种不求上进的心理。我将好差结成对子,或形成学习小组,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做他们的“小老师”,并选拔为组长,要求其对全组的语文学习负责,这样对组长来说,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压力。
在课堂上,我设计一些小竞赛,我们要求人人为小组争荣誉,作贡献。如果一人取得好成绩,大家光荣;否则一人受“罚”,大家受“罚”,大家“耻辱”。这样使全组人员(特别是学困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7、家长辅导
8、作业问题辅导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在情感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教学上,要优化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在学习方法上,要加强学法指导,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并强化学习动力;采取各种形式的辅导,及时查漏补缺。只要我们的教师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多给学困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么,终有一天学困生会昂首跨入优秀生的行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