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绘本《腊八节:屋檐下的腊八粥》

标签:
绘本阅读 |
分类: 绘本推介 |
《中国节俗故事·腊八节:屋檐下的腊八粥》通过生动的故事介绍中国民间节俗——腊八节,每逢腊八节中国人都要吃腊八粥,腊八粥里包括八样东西:花生、绿豆、百合、黄豆、枣子、木耳、米仁和核桃仁,通过吃腊八粥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亲情和家庭的温暖。
腊八节的由来
在古代中国,“腊”是重要的祭祀活动。汉朝的蔡邕在《独断》中说:“腊者,岁终大祭。”
在古代经典《礼记》中,有“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意思就是:腊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举行盛大的庆典是为了向祖先回报一年的收获;因为腊祭在十二月(丑月)举行,这样沿袭下来就把处在冬末春初、新旧之际的农历十二月称“腊月”。
祭祀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避邪逐疫,而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仍有留存。至于“腊”的意思,有不同的说法:
-
“腊”指“合”,腊祭即合祭诸神;
-
“腊”指“猎”,猎禽兽作祭祀祖先之用。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将此定位纪念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南传上座部佛教则以“卫塞节”为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都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清代,雍和宫的腊八盛典极为隆重。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为2米,深1.5米的古铜大锅,重约4吨,专用熬腊八粥。腊月初一起,皇宫总管内务府派司员把粥料和乾柴运到雍和宫。
粥料品种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和五谷杂粮以及各种干果等,到初五晚准备就绪,初六皇帝派大臣会同内务府总管大臣,率领三品以上官员及民夫到庙里监督称粮、运柴。初七清晨,皇帝派来的监粥大臣下令生火,并一直监视到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为止。这时皇帝派来的供粥大臣率领官员开始在佛前供粥,宫灯照耀、香烟袅袅、鼓乐齐鸣、众喇嘛进殿念经,随后把粥献给宫廷,同时装罐密封,用快马送往承德行宫和全国各地。直到天亮以后舍粥完毕,盛典才告结束。
据史料记载,每一锅粥用小米12石,杂粮、干果各50公斤,干柴5000公斤,共熬6锅。第一锅供佛,第二锅献给皇帝及宫内,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官员和封在各省的大官吏,第五锅分给雍和宫的众喇嘛,第六锅作为施舍。
粥料
皇宫:上等奶油、羊肉丁、五谷杂粮,干果红枣、桂圆、栗子、花生、菱角、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金糕、青红丝等。
民间:杂米、豆、核桃、榛子、松子、枣、栗之类,盛起后,碗中上铺干果色糖。
腊八节的习俗
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中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仍保留此习俗,中国南方地区已偏少。
泡腊八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腊八蒜指在腊八这天用醋泡蒜,也叫腊八醋。浸泡二十几天后,正值春节,由于醋的浸泡,蒜整体呈青绿或碧绿,颜色由蒜的品种决定,颜色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节前后,就有腊八蒜和醋饺子拌吃,也拌凉菜。
欢迎关注乐学成长教育
公众微信账号:qdlxcz
博客:blog.sina.com.cn/qdlxcz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