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运动》的教学心得体会
(2013-06-26 15:34:57)
标签:
馆陶一中物理李帅 |
分类: 馆陶一中18人 |
本节内容主要是什么是匀圆周运动,描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概念,研究了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本节内容概念很多,需要说明的问题也很多,教材处理,个人觉得比较难。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在新授课开始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播放一段视频,用拴着绳子的小球转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让学生踊跃发言讨论如何描述下定义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沿着学生的思路展开讨论,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很好的调动起来,整节课都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中展开。
本节课侧重于概念教学,在概念的给出的次序处理上,颇费一番精力来安排。如匀速圆周运动,教科书是在讲述了线速度概念后给出的,如果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表述很严谨。也可以看出,我们高中讲的匀速圆周运动是质点模型,而不是刚体的转动模型。在上课的时候,我没有向学生说明这一点,做到心中有数。这节内容概念很多,根据教学参考的建议和教科书的编排,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与先前学过的直线运动的概念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的接受。最重要的整理好教学目标,如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教学目标是知道,知道线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矢量性,知道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了解转速和周期的意义。握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rω,掌握角速度与转速、周期的关系。能在具体的情中确定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对知道、了解、掌握等关键词进行把握,明确概念教学落实到具体哪一个层次,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和课堂教学架构。
概念出的顺序按照线速度、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来,但概念的构建还是觉得颇费周章。如线速度也有平均值与瞬时值之分,时间间隔取很小时,得到的是瞬时线度,再进一步提到,时间间隔足够小时,这里的线速度V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直线运动学过的瞬时速度,为了与接下来的角速度区别,加了个线字。这里,我的想法是,借图形,讲清楚线速度V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直线运动里学过的瞬时速度,突出线速度就曲线运动的瞬时速度这一点,方向即为曲线的切线方向。觉得这一章教科书的处理,有些过于强调的数学的推导和数学处理,担心冲淡物理模型的建立。在本节的教学中,我采取的处理方式是适度地弱化数学味道。如角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弧度。而学生已经有了弧度的概念的数学基础,这部分的理论,相对于教材我的处理会简单一些。回顾公式,θ=L/r,360度的弧度值,通过2∏直接推导,回顾一下其他的特殊角度即可,大约是用了3分钟左右带过。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如何更好、更加节省时间地渗透,还要好好整理一下。另外要注意区分角速度与转速的单位区别。